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8-11
□陳瑩婷
胡瑗,北宋著名教育家,因世居陜西路安定堡,世稱安定先生。胡瑗屢次科舉不中,絕意科場,以教書謀生。宋仁宗景祐元年,范仲淹遷知蘇州,創建了“蘇學”,聘胡瑗任教授。慶歷二年,應滕宗諒之邀出掌湖州府學。在湖州任教九年,胡瑗教學有方,其訂學規還被朝廷取為太學法。皇祐二年起,胡瑗在太學講課,后任學政,負責“管勾太學”,后封為太常博士。
胡瑗在教育學生時,責任心很強,“視諸生如其子弟,其父兄。”歐陽修稱贊他“教學之法最備”。
據清代丁寶書《安定言行錄》一書記載,胡瑗曾指出:“學者只守一鄉,則滯于一曲,則隘吝卑鄙。必游四方,盡見人情物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則為有益于學矣。”為此,胡瑗帶領湖州的學生游覽關中,登高遠望,北方的雄偉山河跟南方的秀麗風景迥然不同。胡瑗對學生說:“此可以言山川矣。學者其可不見之哉!”
胡瑗不但指導學生學習,還督促他們鍛煉、休息和娛樂。他在湖州州學建立了射堂和樂齋,“士雖學書,不廢騎射、琴瑟”,學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還要學習射箭和音樂。
在太學執教時,對誤入歧途的學生,胡瑗同樣循循善誘。據《安定學案》附錄記載,有個廣東番禺去開封讀書的學生,出身商人家庭,來的時候父親給了他很多錢。最初,這位學生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很快把錢揮霍一空,還得了重病,躺在旅館里奄奄一息。胡璦知道后,就去看望這位學生,首先警其心,使他知養生術,其后,胡璦向他講修身的道理。這位學生經胡瑗教導后,幡然醒悟,發憤讀書,幾年后考中了進士。
(《北京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