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8-10
□張麗娜
以前,天文學家們全憑個人喜好來給月球上的地點命名。
直到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這種各自命名的局面才被改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修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逐步制定出了一套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程序和規則。
目前,月球上共定義了18類地貌,包括環形坑、月溪和山脈等,而不同的地貌有著不同的命名方式。如月球上的重要地貌環形坑,用的是杰出科學家、哲學家等名人的名字;而月溪、月湖、月海這些地貌的名字,用的則是較為抽象的拉丁詞匯。月球著陸點則沒有固定的起名要求,但要求申請方有能力將航天器送上月球。
目前月球上有35個中國相關地名,主要分成兩批。2007年前的15個地名,全靠國際“友情贈送”。本著文化多樣性原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選擇了一些中國杰出科學家,以及和月球相關的人物,例如祖沖之、張衡等來命名。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自主命名階段。2010年,中國將月面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昇和張鈺哲。這之后,廣寒宮、紫微、織女、河鼓、天津、泰山、華山、衡山等帶有中國風的名字相繼在月球安家落戶。相信在未來,月亮上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名”。 (《海南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