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王維與“蜀山棧道圖”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13

□唐林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后隨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市)。開元九年進士,歷官太樂丞、右拾遺、監察御史、尚書右丞等職,晚年居陜西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號為“詩佛”,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有人說王維是:詩人里最會畫畫的,畫家中最會寫詩的。那么,他是否來過四川呢?他又是否畫過有關四川的山水畫呢?

王維蜀地行蹤

王維何時入蜀,史無明載。目前主流有三種說法:一是譚優學《王維生平事跡再探》認為:王維入蜀,其時間當在“開元十四五年離開濟州”到“開元二十二年擢右拾遺”之間的“七八年中”。二是王輝斌《王維開元行蹤求是》認為:王維是在開元二十八年秋,自長安經大散關入蜀,“知南選”于黔州。翌年春正月事畢,在渝州順長江東下至夏口,然后逆漢水直抵襄陽,并于南陽臨瑞擇與神會等“談經數日”,旋北歸長安。三是畢寶魁《人間最美是清秋——王維傳》,認為開元十九年,王維33歲,西行入蜀游覽,一路寫詩作畫。

那么,他是從何地入蜀和離川的呢?這有他的詩文可為證。

王維是由劍閣入蜀。根據王維《自大散關已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青溪》《送楊長史赴果州》《送崔五太守》《送崔九興宗游蜀》《送嚴秀才還蜀》《送梓州李使君》等及嘉陵江棧道(故道、陳倉道)、褒斜棧道、子午棧道沿線及蜀中風光的詩文,都證明他是從長安出發經棧道南下入蜀的。

他的出川路線則有其《曉行巴峽》一詩為證:“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卑蛵{,在酈道元《水經注》中,以“廣溪峽、巫峽、西陵峽”合稱“長江三峽”,這與今日所說的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基本一致。但在唐人所作詩篇中,詩人們卻不如此認定,他們所說的“三峽”,乃是指“明月峽”“巴峽”“巫峽”,即如大詩人杜甫,亦是將長江三峽從渝州(今重慶)以下起算。具體來講,“巴峽”乃是指流經整個夔州(今重慶奉節)地面的一段峽江,即忠州以下至巫峽以上的一段峽江。夔州州治(今重慶奉節)即在巴峽之中。此詩說明王維是從三峽出川,然后到襄陽訪孟浩然,才返當時的京城長安(今西安)的。

南宗山水畫之祖

王維不但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的大詩人,還是唐朝山水畫四大家之一和南宗山水畫的奠基人,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王維所處時代的山水畫壇,李思訓父子的青綠山水占據主流,另外還有吳道子為代表的寫意山水風格,而王維的山水畫則是“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即后人常說的“破墨”山水。

“破墨”即是以濃墨加水,多用以表現山石的陰陽向背。這種渲染之法,豐富了畫面的層次與表現力,是王維對山水畫的一大貢獻。王維亦工人物與佛像,曾為長安大慈恩寺、千福寺等繪壁畫。王維在繪畫上的貢獻不僅是在水墨畫上,更重要的是他把詩和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了詩情畫意的境界。蘇軾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由此,“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成為后世許多名畫家之箴言。

遺憾的是,王維的繪畫作品幾乎無存。據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周積寅《中國歷代畫目大典》(戰國至宋代卷)載,傳為王維名下的畫作共15件,但除《伏生授經圖》真偽待考外,其他已確定沒有一件是真跡?,F傳為王維的繪畫作品幾乎都是摹本,《雪溪圖》《輞川圖》(唐人摹本)和《江山雪霽圖》等,基本上可以作為人們研究王維繪畫特點的參考。

蜀地山川僅存文獻中

王維有關蜀地山水的繪畫作品,我們只能從文獻中來尋找了。

宋代《宣和畫譜》著錄皇宮所藏王維繪畫作品共有126幅,其中有14幅是繪制的四川山水,包括《棧閣圖》7幅、《劍閣圖》3幅、《蜀道圖》4幅。元人湯垕《畫鑒》云,王維平生喜作雪景、劍門、棧道、騾綱(結隊而行馱載貨物的騾群)、曉行、捕魚、雪渡、村墟等圖。宋代米芾的《畫史》中,論證了幾幅《雪圖》與王維的關系:“世俗以蜀中畫《騾綱圖》《劍門關圖》為王維甚眾?!睋鄠鳛橥蹙S所作的《山水訣》記載:“懸崖險峻之簡,好安怪木;峭壁巉巖之虛,莫可通途……路接危峙,棧道可安于此?!边@大概也屬于王維盤桓蜀道,身臨其境后總結出的棧道山水畫創作理論經驗之談。譚優學的《王維生平事跡再探》指出:“這證明了王維是曾入蜀的,不能設想一個大畫家沒有親臨其地,僅憑想象就畫了出來,命它為《棧閣圖》《蜀道圖》,這不比他畫《雪中芭蕉》,是要具有蜀中山水特點的。非親歷其境是辦不到的?!边z憾的是,這些畫作早已不存。

蜀山棧道圖始祖

蜀山棧道(或者說蜀道畫)成為中國古代山水畫的一個主題,這是四川為中國繪畫的卓越貢獻之一。而王維就是蜀山棧道圖的鼻祖。據上海博物館陶喻之研究員研究,現存相傳王維唯一的一幅棧道圖,是保存在弗利爾美術館、相傳系其所作的絹本《劍閣雪棧圖》。此圖棧道著墨不多,主要是表現劍閣山川,雪景布置,積雪盈道。倘若鑒定無誤的話,此圖應屬現存最早的一幅反映古棧道題材的山水畫了。當然,它也就是最早的一幅蜀山棧道圖。惜筆者至今未查到此圖的圖片。

棧道是古代四川特有的高架道路,而棧道圖則是以繪畫形式表現這種交通方式、行旅通行狀況的山水畫。偉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以詩歌形式描述棧道之難行:“危乎高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边@可謂是蜀道的“無形畫”,從而開啟了后世“有形的”棧道圖的繪制。王維、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繪制的不同風格的棧道圖式,即“棧道迂回盤旋、高路入云端”的圖式,被后世畫家繼承下來,如傳為五代后梁關仝所作的《蜀山棧道圖》、傳為北宋李成所作的《飛流危棧圖》、傳為北宋范寬所作的《蜀棧行旅圖》、傳為宋劉松年所作的《蜀道圖》、宋梁楷所作的《雪棧行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等。這其中,許多畫家畢生并未來過四川,但有王維珠玉在前,他們加以自己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也可“不入蜀也知畫意濃”。(《成都日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