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古人如何慶中秋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07

趙自力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此時正值秋意濃濃瓜果飄香時,所以有人把中秋節叫“秋收節”。中秋,被賦予了團圓和豐收之意,人們爭相慶祝。那么,古代是如何慶祝中秋的呢?

中秋拜月始于唐朝。相傳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宮中祭月時,隨侍道人作法,將手中拐杖化作空中銀橋,引玄宗步入月宮。但見門樓匾額上書“廣寒清虛之府”,門口的高大桂樹下白兔正在搗藥,宮內嫦娥諸仙女在悠揚的樂曲伴奏下,翩翩起舞。玄宗從月宮歸來后,命人整理出暗自記下的舞曲,命名為《霓裳羽衣曲》。月宮之所以稱“廣寒宮”,也與此傳說有關。自此,每年八月十五,賞月拜月吃月餅成為中秋節的民俗符號。

宋朝賦予中秋新的內涵。“中秋節”的提法最早出現于南宋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后來中秋節被視為“團圓節”,源頭應在北宋。家家戶戶在中秋之夜團圓,文人墨客對酒當歌,有吃的有喝的還有好玩的,真是不亦樂乎。文學家蘇東坡在中秋之夜,寫下了《水調歌頭》。其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把北宋人對中秋節的理解闡釋得淋漓盡致。雖不能團圓,卻能共賞一個月亮,借中秋明月寄托思念之情。

明代流行中秋送月餅。中秋節所食之餅除了“月餅”叫法外,還有“團圓餅”“團餅”等叫法。正德《建昌府志》稱:“中秋,登樓賞月,多用西瓜、團餅,亦取月圓之義。”明朝不僅對吃月餅更加講究,還流行將月餅送給親朋好友。這一風俗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說是源于“走月”活動。所謂“走月”,就是趁著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等食品。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餅更為流行,并影響到現代人的節日消費行為。

到清朝后,中秋節“偷蔥偷菜”的風俗非常流行。在皎潔的月光下,人們結伴去偷菜。“偷個蔥,嫁個好老公;偷個菜,找個好女婿”,而已婚女子則偷瓜求子。這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而主人家也非常樂意被別人偷,說越偷越有。 (《西安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