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父母合稱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09

譚汝為

親屬稱謂是對家庭成員及有關親戚的稱謂。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親屬。有些場合往往要父母并稱,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稱謂之外,還有親、親闈、嚴慈、大人、高堂等合稱。

“親”,指父母。《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段玉裁于《說文》中注:“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謂之親。”“親闈”,本指內室,引申為雙親之稱,例如曾鞏《洪州謝到任表》:“撫臨便郡,獲奉于親闈。”“嚴慈”或“嚴君”(有時單指父親),亦是對父母的合稱。《易經》載:“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蒲松齡《聊齋志異》載:“吾將速歸,用慰嚴慈。”“大人”,本指尊貴者,引申為對父母的尊稱。“高堂”原指住宅的廳堂,后為對父母的敬稱。如韋應物《送黎六郎赴陽翟少府》詩:“只應傳善政,日夕慰高堂。”舊時婚禮拜堂儀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高堂”即指雙親。

在古代詩文中,“怙恃”“椿萱”等詞語也是父母的代稱。“怙恃”本義是依賴、憑借。《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意思是孩子沒了爹媽就失去了依靠。后人把“怙恃”作為父母代稱,例如《聊齋志異·陳云棲》:“怙恃俱失,暫寄于此。”如分開說,“怙”是父親的代稱,“恃”是母親的代稱。因此,喪父稱為“失怙”,喪母稱為“失恃”。《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后人把“椿”作為長壽者或父親的代稱。《論語·季氏》載孔子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接受孔子教誨,所謂“鯉庭”“趨庭”,即孔鯉快步走過庭前,作為承受父親訓的代稱。后人將長壽“椿樹”和父教“庭訓”合二而一,如“椿庭殞喪”,指父親去世。古人用“椿”稱父,用“萱”稱母,二者并列合稱父母。如牟融《送徐浩》詩:“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這里的“椿萱雪滿頭”系形容父母年邁,白發如雪。

“考”的本義是年老,后指父輩祖先;“妣”指女性祖先。在先秦時期,“考妣”是父母的別稱;秦漢以后,“考妣”一般用于稱呼死去的父母。對亡父和亡母的美稱分別是“顯考”和“顯妣”,這里的“顯”是光明的意思。郊外墓碑,“顯考”“顯妣”類的字跡仍清晰可見。 (《今晚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