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盛夏走夏縣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7-12

楊金貴

夏縣古稱安邑,北魏時始名夏縣,是個多姿多彩的地方。盛夏走夏縣,感受更是不一樣,那神奇,那熱烈,那美好,那舒暢,都會令人持久追憶和懷想……

夏縣的底色是綠的。從大運高速水頭口一下來,映入眼簾的就是別樣的綠色。明的、暗的、深的、淺的、近的、遠的,綠得眼花繚亂,恐怕再好的畫家也調不出那樣奇美的綠色來。

天高云流,若綿綢飛彩;風拂綠動,如彩緞飄舞。車子行駛在夏縣的綠色中,耳邊仿佛聽見那千年之外采桑女銀鈴般的笑聲……

五千多年前,這一帶氣候溫潤、雨量充沛、樹木繁茂、花鮮草綠。相傳,當地有一片嫩綠色的桑林,桑林西有一個小村子,每當太陽出山,桑林的陰影就遮蓋了半個村子,給人們帶來涼爽和舒適。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地把村子的名字叫西陰。西陰村有一個漂亮的姑娘叫嫘祖,聰明伶俐,她看到大人們用石刀或骨刀把粗硬的野生蠶繭切開,拉出又細又長又結實的絲線,便和姐妹們琢磨著把絲線編織成片連綴成衣,用來代替人們身上穿的麻、葛和獸皮。后來,她們馴養家蠶,取蛹為食,拉絲作線,擴大生產,紡織綢緞……世界上第一個偉大的絲綢制造業便在這里誕生!

黃帝、蚩尤涿鹿大戰之后,黃帝尊為族首,大擺宴席,犒勞三軍,歡慶勝利。眾將領和百姓紛紛前來恭賀。嫘祖的父親帶上嫘祖和她制作的蠶絲,向黃帝表示敬意。姑娘如花似玉,蠶絲潔白如銀,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黃帝,這就成就了一宗千古美談。之后,作為黃帝正妃的嫘祖,便倡導民眾開始大面積栽桑養蠶……這種古老的養蠶抽絲技藝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晉南一帶農村仍多有留存。

這個美麗的傳說,一傳就是幾千年。正因為它美,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省有20多個城市長期為嫘祖文化之鄉的美名,而爭奪得不亦樂乎。至今,宜昌西陵峽口風景區的西陵山上,仍保留著一副對聯:桑綠四野衣披萬民偉哉斯功煌煌嫘祖華夏圣母;絲連九州跡耀千載榮兮茲土燦燦元妃楚峽蠶娘。

也許是上蒼指點,人間瑰寶不能長眠于地下,美好傳說必須厘清源頭!1926年,我國考古學家李濟先生踏入夏縣西陰村遺址,無意中“有趣地發現了一個半割的、絲似的半個蠶繭”。這短暫的一刻,震撼了整個世界,成為歷史的永恒!

夏縣西陰無疑是世界公認的養蠶制絲發源地!“絲綢之路”的發端就是西陰,就是夏縣!“西陰”成了蘇、杭等地絲制品的名牌商標。

夏縣縣城西北處,茂密的莊稼和蒼綠的果樹,像綠毯一樣鋪蓋在大地上,淹沒了斷壁殘垣,遮住了黃塵古道。然而,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王城,夏王朝始祖的輝煌都在這綠色的掩映之中。

穿過禹王村,便可看到一處高大的城墻遺存,如崗似堤堰臥在田野上。站在這殘垣斷壁旁,便可清晰看到“禹王古城”的標志牌,了解到這里1990年即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念古城之悠悠,獨欣然而思往。五千年前后的舜帝時代,晉南一帶乃至整個華夏,洪水肆虐,排山倒海,天地汪洋,生民罹難。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洪治水壯劇全面上演。禹臨危受命,降洪治水。他吸取前人之教訓,遵循規律,科學施策,疏堵結合,開山通澤,終于馴服了“黃龍”,使天下萬民安居樂業。禹治理水患公而忘私,百姓擁戴,舜便禪位于禹。由此,一位新的帝王——夏禹誕生,一座新的帝都——禹王城崛起……“禹王居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不僅是膾炙人口的勵志美談,更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敬業精神、一種智慧和力量!

禹王在位8年,治官吏,興農事,明刑律,建稅制,倡禮儀,天下太平。重要的是他做了一件影響中國三千年的大事。一百歲時,禹出巡會稽,臨終前,聽益等之言,傳位給兒子啟。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夏縣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濃重的文化底蘊。在這塊僅有1352平方公里、且為“七山二川一丘陵”的土地上,文化遺址星羅棋布,歷代大家層出不窮。這里不僅走出了中國“書圣”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還孕育了一代史學巨擘司馬光;這里不僅有別具一格的名勝古跡堆云洞,更有引人入勝的司馬溫公祠……

位于涑水河畔的司馬溫公祠是宋代名相、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的祖塋。景區由號稱“三晉第一碑”的“忠清粹德之碑”、飽經滄桑的杏華碑亭、平曠疏闊的司馬光陵園、古樸簡潔的司馬光祠院和香煙裊裊的余慶禪院組成。

走進這紅墻碧瓦的幽靜之所,雖是夏日炎陽,但總覺得有種森涼之感,心里存有一種敬慕和篤恭。蒼翠的柏枝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金黃的杏兒如黃蠟吊墜掛滿枝頭,仿佛是給“史學巨匠”獻上時蔬鮮果。司馬光砸缸、賣馬、拒妾、警枕……一個個精彩故事著實讓人感動。然而,我最感佩的還是司馬光的鴻篇巨制《資治通鑒》,“感人心,動天地,巍巍如此!”司馬光費時19年,損體眇目編修的《資治通鑒》,可貴之處在于它堅守文化的價值質點,張揚正義,布達真理,激勵人生,繁昌社會,讓每個讀此書的人,都能從中尋找自己的靈魂。據說,毛澤東一生喜歡《資治通鑒》,先后讀過17次,并留有大量評點批注,足見此書魅力之大。

夏縣之行,實在是一種文化感染和熏陶。開智,養心,勵志,修德,收獲的是心靈宣慰和精神提升……

夏天是誘人的,夏縣的夏天更是誘人。在奔往縣城的路上,隨處都是生動,都是蓬勃,都是希望,舉目之下是蔚藍的天空、圓滾滾的大西瓜、油燦燦的大黃桃、紫溜溜的早葡萄、綠油油的菜園子、自由翱翔的鳥兒、不知疲倦歌唱的知了……

走近白沙河公園,真讓人有“此景只應天上有,宛如仙境落凡間”之感。那樹,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疏疏密密、蔥蔥蘢蘢,有的擎天而立,有的盤膝而坐,有的含胸垂發,有的昂首挺秀,有的輕盈含煙,有的凜然吐墨,有的搖曳放舞,有的婆娑弄姿,有的色映赤丹,有的葉泛鵝黃,有的綠若流翠,有的青如水玉……那水,從上游慢慢往下流淌,在堤壩的作用下,遠看煙波浩渺接天河,近瞅一泓清水如明鏡,既有河的靈動,又有湖的秀麗。藍天白云映照在水中,輕盈疏落,飄散聚合,奇幻莫測。驕陽鋪灑在公園上空,波光粼粼、翠星閃閃,那花、那草、那壩、那橋,如畫、如錦、如詩、如歌,給人帶來的是愜意、遐想和享受……

白沙河公園廣場寬闊而又大氣。盡管大熱天中午游人不多,夏縣的同志告訴我,一到晚上,這里可是人流如織。傍晚時分,華燈初上,茶余飯后的市民便會成群結隊到公園來納涼,吮吸河水和綠葉發出的芳香,分享公園的熱鬧和繁榮。樹蔭下、亭臺上、花叢中,有情人在訴吐衷腸。廣場上,人們盡情娛樂,有打太極、踢毽子、扭秧歌、唱蒲劇、歡歌起舞、把筆行書的,還有在林蔭小道散步的,在河水岸畔聊天的……

令人驚艷的是那青銅雕塑文化長廊。鑲嵌在白沙河兩旁長達數公里的22組36件雕塑,是夏縣獨有的文化特色,是特邀國內20位著名雕塑藝術家精心雕制的。雕塑講述的故事有嫘祖養蠶、大禹治水、巫賢父子治邦、介子推忠孝節義、李悝變法、司馬光圓木警枕等。每尊雕塑都是有生命的藝術品,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深厚的人文精神以及鮮明的個性特征。嫘祖的聰慧、大禹的堅毅、巫賢的睿智、介子推的寬厚、李悝的敏銳、司馬光的豁達……每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這些雕塑不僅展示的是幾十個歷史人物和故事,更能體現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表情。從這個層面上講,這個雕塑文化長廊,為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文化欣賞,還是一個引領人們價值取向的獨特維度。我們從這些雕塑中看到了中國人民的聰明和智慧,也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高度自信。

說到夏縣的青銅雕塑,當然不能繞過宇達。當你走進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就會生發一種特別的震撼感。那些出自國內外上千名藝術家之手、馳名世界的青銅雕塑藝術品,琳瑯滿目、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每件作品不但以真、善、美的方式表現生活與人性,而且在個性化的藝術創造中,給生活增添亮色。盡管它們是凝固的歷史、凝固的人間萬象,卻能讓人生發出驚訝和贊許。宇達不僅站到了中國青銅文化產業的高地上,而且讓中國現代青銅文化精品走向世界。留存在宇達青銅文化園的藝術精品,誰敢說它不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表達,誰敢說它不是夏縣兒女的財富和驕傲!

夏縣近年來的變化太大了。站在白沙河公園廣場上,不由感慨萬千。多年前還是亂石滾滾、雜草叢生的廢河床,如今卻變成了“天上景”。這是什么動能?正當我還出神思考的時候,陪同省上專家考察夏縣的縣委書記薛永琦也來到了廣場。他和我寒暄了幾句,告訴我只要是真為老百姓辦的好事,就會得到群眾的真心支持。夏縣南關通往司馬光路的大街正在打通,98家拆遷戶,不到20天就已拆遷80多戶。

我過去也在縣上工作過,知道拆遷的難度。我便約朋友一起去看看這“夏縣速度”。南關離白沙河公園僅幾分鐘路程,轉眼間我們就看到了拆遷現場的情景,果真井然有序。負責現場指揮的政府干部告訴我,再有三五天,整個拆遷工作就全部結束。我問他為什么會拆得這樣快,這個同志很直率,嘴里蹦出兩條理由:一是拆遷是為老百姓辦好事,群眾能理解;二是政府把拆遷戶安置得好,根本不讓老百姓吃虧。聽了這些話,剛才我在白沙河廣場的疑問一下子有了答案:群眾的力量才是推動變化的真正力量!

從拆遷工地返回后,我們一行在朋友的引導下,又參觀了一下由珠海天沐公司開發的夏都溫泉國際康養小鎮。說起溫泉,這可真是老天對夏縣的眷顧。這里的溫泉儲量豐富、品質得天獨厚,富含20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其中鍶含量高過國家標準數倍,被譽為“華夏第一藥湯”。目前,寬闊氣派的溫泉廣場已基本建成,很快就可向游人開放。溫泉水療中心和溫泉酒店的架構均已搭起。這里依山傍水、林木掩映、空氣清新、風景宜人。東有瑤臺相望,泡完湯泉逛瑤臺,感受一下清代賢士楊宗賢賀瑤臺山的美好意境: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巫山即巫咸山)。豈不美哉,樂哉,快哉!

游過夏縣城后,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李端曾寫過一首《送張少府赴夏縣》:雖為州縣職,還欲抱琴過。樹古聞風早,山枯見雪多。雞聲連絳市,馬色傍黃河。太守新臨郡,還逢五袴歌。這張少府是誰,咱且不去研究,但這“五袴歌”則是古時四川一帶老百姓贊譽地方官關心民間疾苦、治理有方的民謠。這樣的民謠就是民心,是人民群眾與領導干部真情實感的見證。我們的干部只要真心為群眾干事,就會時常聽到老百姓的“五袴歌”……

6月已是盛夏,今年的夏天和常年相比,是有點熱烈,連續多天室外氣溫都高達38℃到40℃。夏縣的同志告訴我,泗交是一塊消夏寶地,負氧離子非常豐富,號稱“天然氧吧”。那里山泉吸熱,巖石消暑,密林造氧,壑谷生風,最高氣溫不超過26℃,環境清幽,涼爽舒適。

泗交的確是個好地方,位于夏縣東南27公里的中條山腹地,因地處法河、南河、王家河、寨里河四河匯集處而得名。泗交景區自然環境優美,叢林環抱,奇樹疊翠,濃蔭蔽日,芳草遍野,春聞山花飄香,夏沐涼風送爽,秋賞紅葉爛漫,冬觀松柏傲霜。觀光景點有瑤臺夜月、黑龍潭、飛壁崖、黃河小三峽等,人文故事遺存處有秦王李世民曾安營扎寨的秦王寨、明嘉靖年間朝廷開發的銀礦、康熙治罪礦監的斬公槐、早期河東黨組織領導人嘉康杰等人的活動遺址等。這里譜寫過刀光劍影、戰馬嘶鳴、關山征戍的篇章,也上演過抵御外辱、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壯劇……

十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到過夏縣泗交,那時的生態沒有現在這么好,旅游還處在初期開發階段。所謂的銀礦溝、秦王寨,都還淹沒在一片荊棘雜樹中。聽著當地老人講故事,再去尋找遺跡,方能弄個明白。只有古堡前那棵千年古槐印象深刻,樹高20多米,樹徑四人合抱,樹冠寬闊,枝葉繁茂,虬枝錯節,巍然屹立,被人們稱作“斬公槐”。史載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太監高畢清奉旨開采銀礦,克扣勞工,貪污銀兩,民怨沸騰,朝廷六年沒有收到銀賦。皇上查明實情后,便將貪官高畢清斬于大槐樹下,首級懸于大槐樹上,以警示官吏、安撫民心、教育后人。故事雖成過往,但警示意義猶新。后來我在市文化局長任上時,就特意讓夏縣文化局以斬公槐的故事為素材,創作了一部反腐現代蒲劇《斬公槐》。由于這出戲原始素材生動、編劇構寫精心、導演升華主題、演員表演精到、音樂舞美出彩,一經問世就在社會上引起良好反響,在全省戲劇“杏花獎”大賽中,一舉榮獲六項大獎,成為全省縣級劇團獲獎最多的劇目。

下午兩點,烈日當頭,我們一行從夏縣溫泉賓館出發,急切地想證實一下“天然氧吧”的涼爽和清新。

通往泗交的山路,再也沒有我印象中的那種崎嶇顛簸、揚塵漫漫。一條黑得發亮的柏油路,在紅、綠、白、黃不同彩條的裝扮下,顯得充滿活力。開車的游人,行走在這種路面上,除了舒適,還不易打瞌睡。

從車窗往外望去,泗交的夏景確實不同尋常。綿長的峰巒、蔥蘢的樹木,起起伏伏,處處跳動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旋律……車子隨著緩坡徐徐上行,仿佛漂浮在綠色的海面上,車在景中行,景在人前晃,如畫般的美景真讓人有點陶醉……

泗交好看好玩的景點還真不少,時間關系,我們此行直接取舍了過去去過的地方,直奔太寬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是個游人少至的幽靜之地,許多游客還不知此地別有洞天。

車子一下開到了峰頂,一陣涼風撲面而來,身上那種夏日的燥熱感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這里的空氣潤潤的、甜甜的、香香的,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

負責這片保護區的林業技術員看上去40多歲,是一位林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在這里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林業知識豐富、經驗也豐富,給我們介紹起保護區的情況如數家珍,臉上充滿笑容,看得出他對林木的熱愛、對事業的忠誠。

太寬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南北植物區系相互滲透和交會的邊緣,既是熱帶植物南下的通道,又是熱帶、亞熱帶植物分布的北界。這里野生植物資源眾多、生物多樣性豐富,野生種子植物多達1013種,居山西之首,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就有十余種。杜鵑蘭、火燒蘭、頭蕊蘭等在這里都能看到。2020年在這里發現的側金盞花,別名冬凌草、冰凌花等,顧名思義就是在極端寒冷的冰雪天氣才開花。這種奇花目前在我國還很少發現。保護區的樹種有麻櫟、栓皮標、山白樹、青檀、野生板栗、山核桃等。這種野生板栗果實雖小,但味道香甜,食之有奶香,營養成分豐富。保護區還分布有脊椎動物529種、大型真菌類生物115種、藥用植物592種。泗交生產的黨參、貝母、連翹、五味子等中藥材,都是藥中上品……

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鳥鳴四五聲。技術員邊講邊帶我們往林深處走去。鳥的鳴叫聲回響在山谷中,愈發顯得山野空靈寧靜,正應了南北朝詩人王籍那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

愈往深處走,樹木多樣性組成的畫面越好看,那葉片有桃形的,有圓形的,有指狀的,有針狀的,有寬闊的,有狹窄的,有碩大的,有俏小的;那樹干,有高的,有低的,有直的,有彎的,有粗的,有細的,有光的,有澀的;那葉色,有深綠,有淺綠,有濃綠,有淡綠,有墨綠,有青綠,有黃綠,有草綠……

愈往深處去,山花山果發出的清香就愈發濃郁。山谷中有一處珍稀植物保育苗地,春蘭、野茉莉、馬蹄香、結縷草、五倍子等各種奇花異草歡聚一堂,有的花兒開得正旺,香味十足。忽然,一股清風吹來,夾帶著的甜香味兒令人垂涎欲滴。抬頭一看,黑、紅、青、黃四色相間的山桑葚掛滿枝頭。采摘一顆往嘴里一放,一咬便是濃濃的純正桑葚汁……

從太寬河自然保護區上來,我們直奔不遠處的“泗交茶園”。也許大家知道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也許大家品過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也許大家熟悉武夷山大紅袍、安溪鐵觀音,但不曉得夏縣泗交的厚民晉茶,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這可是經過“QS”認證鑒定過的少有的純生態、無公害一級茶。

其實喝茶是頗有講究的,喝茶的方式、環境、水質、茶具都有許多頭頭道道。我不是個會喝茶的人,我的隨行朋友也多不懂茶道茶藝,其實都是粗喝和俗喝的把式。茶主人十分熱情,一次想讓客人把她的好茶都嘗嘗,給每個人分別端了綠、紅、白三杯茶湯。雖然我們是茶外行,但視覺和嗅覺還是怪靈的。那茶的湯色確實新鮮漂亮,有的碧綠澄明,有的金黃清澈,有的黃白透亮。茶湯入口,綠茶清潤鮮爽,紅茶甘醇濃郁,白茶清香甘美……

品著香茶,看著綠景,感受著大山中的清新涼爽,回味夏縣之行,仍嘆其文化厚重、生態優美,民風淳樸、欣欣向榮。但愿夏縣會更好,相信夏縣會更好!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