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師風長范四十年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5-12

■譚文峰

認識王西蘭老師,大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1980年,我參加了運城地區第一次文學創作會議,但由于我不喜歡交際,因此認識的人很少,除了少數幾個年齡相仿者,或打過特殊交道的,其他與會者認識的沒有幾個。雖然和王西蘭老師一起參加了會議,但對他并不是很熟悉。頭一次記住“王西蘭”這個名字,是因為王老師的小說《閘門》。這篇小說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是當年運城作者的作品里,我讀到的印象最深的小說。再后來又讀到他的小說《樓鈴叮當的季節》。這兩篇小說在《河東文學》和《山西文學》先后發表,好像后來還在省里獲了獎,《樓鈴叮當的季節》獲的是第一屆趙樹理文學獎。正是這兩篇小說讓我記住了王西蘭老師。那個時候,作者之間敬重一個人,看重一個人,都是先從作品開始的。我對王西蘭老師的敬重,也是由作品而起的。連續幾年,我和王老師都會在創作會上相遇,卻一直沒有真正地接觸過,直到1984年。

1984年春天,我第一次受邀參加省作協的創作會。當時運城參會的有三個作者:我和馮浩,還有王西蘭老師。因為王老師和馮浩都是永濟人,我是頭一次參加省里的創作會,對省作協不熟悉,就提前去了永濟,準備同馮浩一塊兒從永濟去太原。我和馮浩也是在地區創作會上認識的,兩個人都出身農村,年齡又差不多,都是寫小說的,因而惺惺相惜,一見如故。那時候我們都把文學看得很神圣,甚至視若生命,我們之間經常通信,聊文學,聊人生,聊經歷,我至今還保存著馮浩寫給我的信,其中寫到很多他的人生經歷。馮浩文筆極好,那些信拿出來隨便一封都是可以發表的,每一封信都是好文章。

我到馮浩家第二天,馮浩先帶我到栲栳鎮文化站。當時馮浩在王西蘭老師的幫助下,已經到鎮文化站上班了。在文化站看了看他工作的環境,他就帶我去了縣城,見了王西蘭老師。這是我與王西蘭老師的第一次面對面。當年王西蘭老師大概30多歲,人很和善,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當時王老師是縣文化局的副局長,而我是一個農村來的無名作者,只發表過幾篇沒什么影響的作品,也沒有見過什么世面,屬于那種內心敞亮,外表木訥,自尊混合著自卑,不愿迎合也不會應酬的人,嘴笨到連句應有的客套話都不會說。王西蘭老師卻絲毫沒有在意,非常和善地陪我聊天,談寫作,談生活,然后很正式地請我吃了一頓飯。說正式,是因為他特意在縣賓館安排了一桌飯,還叫了永濟文化圈的幾個朋友,一起陪我。這大概是二十多歲生長于農村的我,平生頭一次受到如此高的禮遇。其實以我那時候的身份,根本用不著王老師如此費心。初與王西蘭老師相交,他的親善和為人的格局,讓我終生難忘。

隨后我和馮浩一起坐火車去了太原,而王老師比我們稍晚一點。那次省作協的創作會是在三晉大廈開的,人不是很多,只有幾十個人,除了西、李、馬、胡、孫等老作家外,印象深的還有韓石山、成一、周宗奇、畢星星、張石山、李銳等人。我是頭一次參加省里的會,什么都不太懂,每天除了開會時間,就在王老師房間待著。王老師對我特別照顧,開會時候隨時喊我,怕我遲到,還教我如何報銷路費。當時像我們這種沒有單位的作者,省作協是報銷來回路費的,好像還有誤工補貼什么的,我是一點也不懂,王老師不厭其煩一點點地教我。雖然那時候王老師還很年輕,但是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種長者的風范,長輩的關心與關懷。

此后,在我的創作路上,王西蘭老師給予了我很多關照與關心。上世紀9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創作上一個小的高峰期,有幾部中篇、短篇小說引起了一些反響,王西蘭老師對我創作上的長進十分關注,也很高興,他多次向地委宣傳部的領導介紹和推薦我,建議把我調到地區文聯工作。不久,王西蘭老師調任地區文聯主席,更是一心想把我調到地區。那年冬天,我正在長春電影制片廠改一部電影,王老師給我打電話說,讓我回來以后去面見一下地委宣傳部領導。過完年,地委宣傳部有同志專程來了一趟垣曲,代表地委宣傳部征求我工作調動的個人意見。因為當時人事凍結,調動的事被迫擱置,但王老師多次表示,給我在地區文聯留一個位置,等著我調來。這件事從頭到尾,王老師替我費了很多心,我卻沒有給王老師送過哪怕一盒煙一包茶,也沒有請他吃過一頓飯,甚至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當面說過。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些人,你不用對他說一句感謝的話,他也不需要你說一句感謝的話,但他知道你會在心里永遠感謝他,你也會永遠在心里感恩他。這是一種親人和家人的感覺。

2000年運城撤地設市,在王西蘭老師的極力推薦下,我作為文學藝術界的代表,被推舉為運城市第一屆政協常委候選人,直到市委來人考察時,我才知道這件事。2007年第三屆趙樹理文學獎評獎,我當時在外地,托家人報送了作品后就再沒關心過,直到評獎開始了我還不知道。是王西蘭主席專門給我打電話告知我進程,告訴我獲獎的消息。當時我心里特別感動,王西蘭老師就像長輩一樣時刻關心著我。

因為文學我結識了王西蘭老師,這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他的人品、他的為人,在運城文學界有口皆碑,他對運城文學后輩的提攜培養,讓很多人感恩在心,也讓運城文學有過一段輝煌和繁榮。王老師擔任市文聯主席那階段,也是運城文學繁榮發展的一個高峰期。

有一次和馮浩聊天,馮浩說過一句話:王老師百年之后,我是要披麻戴孝的!

這句話讓我震撼。在運城,對王西蘭老師心懷感恩者,何止馮浩一人。

(作者系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