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三晉石刻大全·永濟市卷》問世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5-06

□孫軍輝 祁濤

5月上旬,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三晉出版社出版、永濟市文物保護中心編撰的《三晉石刻大全·永濟市卷》出版問世。

永濟古稱蒲坂,傳為舜都,位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中心區域,條山南屏,大河西濱,史稱“全晉列藩,三河外屏”“控據關河,山川要會”。自春秋時黃河蒲津渡有浮橋始,近3000年來,這里一直為秦晉要沖,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盛唐時兩建中都,后為河中府,是全國六大雄城之一。從北朝至清末,這里始終是山西南部政治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

永濟文化底蘊深厚,文物遺存豐富,早在距今80萬年前,即有匼河文化播撒文明。舜耕歷山,都蒲坂,上古明君于此肇興。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采薇首陽,高風亮節天下尊崇。北朝伊始佛教大興,棲巖、普救、萬固諸寺馳名海內。唐宋之際道家復盛,五老峰黃冠云集,為道教第五十二福地。金元雜劇《西廂記》聞名遐邇,明清之時蒲州梆子于此成熟,在北方廣為流傳。

永濟人文薈萃,歷代名賢輩出:唐多文士,王維、盧綸、柳宗元、司空圖皆為文壇大家;宋多畫家,王拙、王居正及馬遠一門五代均為丹青國手;明多官宦,楊博、韓爌、張四維、王崇古皆居內閣首輔;清多藝人,薛四兒、祁彥子、任金祥堪稱梨園英華。自唐以來,永濟雄踞黃河金三角區域文化中心千余年。

千年歷史之積淀,世代人文之氣脈,水旱碼頭之繁榮,中心城市之地位,使蒲坂大地保存了十分深厚的文化遺存,自古以來就是聞名山西的石刻大市。清代金石學家葉昌熾(公元1849年~公元1917年),積20年之功、搜集各種石刻8000余種,撰寫了中國第一部通論古代石刻文字專著十卷《語石》,并稱:“大抵晉碑皆萃于蒲、絳、澤、潞四屬……蒲州以永濟、虞鄉為盛?!?/p>

盛世修傳,傳承碑刻?!度龝x石刻大全·永濟市卷》800余頁,大8開裝,90余萬字,碑刻圖片300余幅,按類型可分碑、碣、墓志等,遍及永濟250多個村落。該書經過多年籌劃,歷時三載,收錄了上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下至唐宋元明清之間永濟市比較有價值的石刻610通,其中現存420通、佚失190通。收錄的石刻以類別分,有經幢、墓志銘、買地券、造像碑、摩崖石刻、碑、碣、刻石、匾額和雜刻。以內容分,有皇帝敕文、制文、牒文、圣旨碑,有官署札文、榜示、通告碑,有建修廟宇、學堂、寺觀、道路、橋梁、城池、河堤的記事和捐施碑,有歷代名人神道碑、故里碑、封敕碑、德教碑、墓志表和烈士碑,有記載水利、教育、交通、災荒、地震、鄉規民約的記事碑,有吟詠寺觀、歌頌名勝的詩文碑碣等。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趙猛墓志銘、張黑女墓志、首山棲巖道場舍利塔之碑、唐伯夷叔齊碑、舜帝故里題名碑、虞鄉縣令劉君幡竿銘等,比較客觀地展現了當時的政治、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為研究古永濟的經濟社會及歷史文化提供了翔實資料。

近年來,永濟市積極創建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實施棲巖寺塔林邊坡防治工程和扁鵲廟、堯臺三廟等日常養護工程,加快博物館館藏金屬、瓷器、書畫等文物修復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市、鎮(街)、村三級文物安全網絡機制,促進文物保護標準化、科技化、數字化建設;多措并舉講好永濟故事,拍攝《我從蒲州來》24集系列宣傳片,積極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6·11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和文物知識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及“文物攝影大賽”等活動,使文物“活”“火”“新”起來,促進永濟高質量發展。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