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9-17
本報訊(記者 趙卓菁 郝鵬飛)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首次走出北京,將主場活動設置在運城舉行,這是我市的一個大事件。作為我市文化領域群體之一的運城市工藝美術協會代表我市3萬多名工美從業人員,近日設計制作了以傳統農耕文化為題材的系列雕塑,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獻禮,表達了對農民朋友及鄉村振興事業的美好祝福。
該系列雕塑作品分別是《希望的田野》《紡出美好生活》《和諧》《編織幸福》。
運城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農耕文明最早在這里發軔,舜耕歷山、嫘祖養蠶、后稷稼穡等歷史故事無不表達了這片土地上先民的智慧和勤勞,耕地、紡織、收獲是數千年農耕文明在這里的本真寫照。
“二十世紀末,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互聯網時代滾滾而來,瞬間把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農耕吞沒。留住記憶、留住鄉愁、記錄歷史文明符號,是我們美術工作者的職責,我們愿意借助我們的作品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豐收節里感受河東先祖用勤勞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收獲、生生不息的故事,體會農耕發展所帶來的文明智慧成果,衷心祝愿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圓滿成功。”市工美協會主席靳敬澤說。

雕塑作品《希望的田野》以寫實手法塑造了一代農民對豐收的向往、對生活的追求,他們懷著樂觀的心態,邁著堅實的步伐,眼神里透著堅毅,執著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

《紡出美好生活》以寫實手法反映了中國農村婦女勤勞、節儉的傳統品格,主人公略顯粗糙的手指、微微抿緊的嘴唇活靈活現,讓觀者仿佛聽到了嗡嗡的紡線聲由遠及近動人心弦。

《和諧》雕塑還原了農村鍘草時的生活場景,以人物肢體動作和肌肉線條來表現農民的健康體魄。
雕塑前景中一只母雞帶著小雞吃食的情形恰有點睛之功,折射出農村豐收時節所包蘊的和諧與幸福。

《編織幸福》以極為寫實的手法表現了曾經的織布場景,塑造了中國農村婦女勤勞堅忍的樸素形象。作品意在告知新生一代,現代的機械化紡織正是對手工織布這一古老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