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中國(運城)第二屆農民楹聯大賽獲獎作品賞析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何沁學時間:2020-09-17

舉世矚目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經黨中央批準、國務院批復,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將于今年9月22日(農歷秋分)第一次走出北京,在被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并寄予厚望的著名“后稷故里”、被譽為“古中國”的山西運城市舉辦主場活動。

這是一次見證我國全面實現小康、扶貧攻堅取得戰略性勝利的盛會,是一次踐行領袖囑托、凝聚轉型蹚路磅礴力量的盛會,是一次提振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信心的盛會,是一次重塑鄉村時代價值、展現農民新形象的盛會。它必將在我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慶活動中,組委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粹楹聯”納入視野,列入活動日程,批準由中國楹聯學會、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和中共運城市委、市政府主辦,由運城市委宣傳部、運城市文聯和運城市楹聯學會承辦,在全國緊鑼密鼓成功組織了“第二屆中國(運城)農民楹聯大賽”。

這次活動從七月初開始到八月底截稿,兩個月收到近兩千副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農民楹聯愛好者發來的作品。在全程匿名下,大賽9月2日進行了初評,9月6日在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太品主持、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孫滿倉指導下進行了終評。終評堅持“三突出”原則,即突出征聯主題、突出地域特色、突出農民語言,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10名。評委們不僅見證了一批能很好反映這次盛會主題的佳作,而且見證了“中國十大農民楹聯家(獲等級獎的10位聯家)”的誕生。

我們先來欣賞一等獎作品:

富裕放一頭,快樂放一頭,鐵肩膀挑金扁擔,喜唱農家甜日子;

稻香裝幾簍,蛙聲裝幾簍,老谷場扭大秧歌,更期下季好收成。

這是河北李金明先生的作品。上聯中,穿透歲月的肩膀和扁擔有了時代元素,把“富裕”和“快樂”各放一頭,挑出了老百姓美好生活的自豪;下聯極具生活化,尤其是“稻香裝幾簍,蛙聲裝幾簍”,格外親切迷人。老谷場的大秧歌不僅扭出了豐收的好日子,而且扭出了幸福和期待。整聯緊扣主題,清新自然,語言生動活潑,給人以豐富的遐想和美好的享受。

二等獎的作品共3副,各具特色,別開生面。

其一:

日子多么甜?穿過糧山果海,賞著翠柳紅樓,到莊戶家中坐坐;

農民何等樂?順著笑語歡歌,走過銀棚金庫,朝老鄉臉上瞧瞧。

這一副聯的作者是來自新絳的景興隆。這副聯運用設問句式,自問自答,鋪排有致,通過“糧山果海(農業生產)、翠柳紅樓(宜居環境)、笑語歡歌(幸福指數)、銀棚金庫(現代設施)”四個具象詞組,展現了老百姓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兩個末句的“坐坐”“瞧瞧”純粹是老百姓語言,不僅接地氣而且有底氣,讀起來幸福感油然而生。

其二:

正春雨如膏,滋我心頭萌碧綠;

待秋陽似火,教它壟上煉金黃。

該作品作者是河南的尚洪濤。這副聯表達了一種春華秋實的自然歷練過程。春雨的純粹在心頭萌生碧綠,秋陽的燦爛在壟上淬煉金黃,極有層次感和畫面感。在作者眼中,生養他的這片熱土是如此美好。兩個動詞“萌”“煉”精準到位,既有原始的沖動,更有時代的張力,令人嘆服。

其三:

莊戶慶豐,好扭秧歌,夸我三白瓜、八仙果;

稷王治酒,頻添笑料,醉他九萬里、五千年。

這副作品的作者是林麗玲,是來自萬榮的一位女性作者。林麗玲被譽為“保姆詩人”,她的詩作聯文大都是在廚房勞作時所作。這副作品地域元素明顯,上聯中的三白瓜、八仙果都是萬榮特產,下聯中的神農稷王、萬榮笑話都是當地的文化名片,尤其是點出運城作為“古中國”,五千年文明從這里發軔,成就了九萬里的中華氣派,讀來使人振奮。整聯小中見大,氣象宏開,充分展示了河東流派“大氣、大美、大新、大用”的語言風格。

三等獎的作品共6副,多層次、多角度展現了新時代、新農民的新形象。

其一:

笑語暢談時代新,喜科技下鄉,富了四方人,綠了四方水;

視頻正放豐收景,看糧油上網,先說心里夢,再說心里甜。

這副作品作者是新絳的呂武杰。作品形象生動,引人入勝,刻畫出大家在一起暢談的是新時代、手機視頻里播放的是豐收景的新時代畫面。科技下了鄉,糧油上了網,這是多么幸福自在的農家生活。尤其是規則重字的應用,既是拉家常,又是在贊美好政策,把新時代農民的美好生活展現得到位而深刻。

其二:

煮飯不需柴,巧借陽光,水更清甜山更綠;

種田真給力,常添神器,收無顧慮賣無憂。

這是河北農民女聯家張秀娟的作品。此聯敘述的是煤改電(太陽能)帶來的環境變化、農機耕作帶來的生產便利。巧借陽光、常添神器,既承上啟下,又緊扣現實,讓人感受到黨的富民政策帶來的紅利。結句各呈美好,把作品推向高潮。

其三:

新村呈七彩,看油菜鋪金,梨花帶玉,初心織美千重錦;

活水潤三農,喜自然取款,生態存錢,笑臉映紅一號文。

該聯作者是廣西陳啟榮。作品起句自然,內涵豐富,極有畫面感。“七彩”有鋪墊,“三農”有情懷,“自然取款,生態存錢”有新意,觸發無限聯想,表達了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的愜意舒心。兩組數量詞對仗工整,“一號文”是中央每年為“三農”頒發的文件,用笑臉映紅,寓意深長。

其四:

麥綠含情,萬頃春波誰入畫;

稻黃無際,一簾秋色雁題詩!

作者廖從耕,安徽人,從作品看確實有鄉村味道。麥子、稻谷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根子,這樣的萬頃春波、一簾秋色給人以豐收的希望和感慨。“誰入畫”,不是新農民嗎?“雁題詩”,不是領頭雁嗎?濃濃的鄉情撲面而來,南北交匯,讓人陶醉。

其五:

忙到春風滿面,看后稷傳人,種杏栽桃,果掛一川皆錦繡;

閑來笑話連篇,喜先鋒時代,抖音淘寶,網聯萬里盡文章。

湖南康黎明,聯界“大咖”,人稱“康師傅”。本聯起句“忙到春風滿面”,令人拍案叫絕,下聯緊扣萬榮笑話這一特色,隨后盡展筆下功夫,時代語言、地域特色接踵而至,“后”與“先”對、句中自對,十分自然。

其六:

耕讀新時代,隴上荷鋤,燈前研墨;

振興大目標,掌中掃碼,國外簽單。

這是江西李鑒明的作品。上下聯起承有致,各分句任務分明。上聯是“耕讀”的延展,荷鋤、研墨,情有所系;下聯是“振興”的內涵,掃碼、簽單,意氣風發。四個方位詞各呈精準,展現了“慶豐收,迎小康”,實現大目標的豪邁心情。國外簽單,偶然中的必然,新時代農民的新形象躍然紙上。

優秀獎共10副作品,從各個層面展現了這次活動的主題。

第一副——題“西張耿農民技術夜校”聯:

誰從西張耿撥燈?縷縷光芒,化金扁擔千條,好讓農民挑夢想;

我為大豐收報捷,團團喜氣,囤稷王山一座,堪憑節日賦秋風。

這副聯是作為河東聯壇十二秀之一的楊開茂的作品。西張耿是當年毛主席樹立的農民夜校典型,金扁擔是習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提到的方物。作者突發奇想,把兩者聯系在一起,接過金扁擔,為農民挑起夢想;下聯圍繞大豐收、稷王山展開,為豐收節喝彩,可見作者對相關文化元素的駕馭能力。

第二副:

手機當作新農具,微信直播,品牌蔬果銷天下;

貧戶已成舊話題,小康實現,富裕鄉村頌黨恩。

作者是河津的郭上買。整聯極具時代特色,上聯“手機已成新農具”,緊抓眼球;直播帶貨,打開蔬果銷路。下聯“貧困已成舊話題”,讓人感受到全面小康后老百姓對黨的富民政策的褒揚。

第三副:

泥土醉芬芳,自打第一書記領銜,將窮根拔斷、富路拓寬,時代不容人落伍;

家鄉臻美好,端憑無數汗珠作雨,藉舜壤播春、田園尋夢,梧桐復壯鳳來儀。

這是山東王旭(煦)的作品,聯中時代語境濃烈,“第一書記”很接地氣,“時代不容人落伍、汗珠作雨”等,點明了廣大農民擼袖加油、播春尋夢、爭奔小康的熱鬧場景和向往美好的時代風貌。整聯文從字順,雖長但不覺繁。

第四副:

北堂二老,南畝百蔬,我比蓬萊多一樂;

雞犬相聞,燕鶯交織,誰言市井勝三農。

福建姚金鑾的這副作品很有趣味,前兩個分句自設成對,展現了農村的幸福生活,格外親切,兩個結句作了提升。“一樂”這里是泛指,形容農民生活幸福;下聯“誰言市井勝三農”,落地有聲,表達出現代農民的自豪和自信。

第五副:

擷一片聯花,染紅大運;

舀數瓢汗水,漲綠小康。

這是河津柴建豐的作品,是這次獲獎作品中著筆墨最少的短聯。一片聯花染紅大運,寫出了河東楹聯學會和聯人的突出貢獻;汗水可以用舀量,形象生動,“漲綠小康”寫出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感慨。大運對小康,既切地域,更切主題。

第六副:

誰不慕鄉間幽雅,況清溪紅樹、紫日翠樓,更品些赤棗青瓜、黃雞綠蟻;

最堪尋史上文明,覽石磨水車、雨犁云杼,好聽這月琴風管、柳笛秧歌。

范青山是河津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鄉間優雅、史上文明從作者筆下托盤而出,這些具象化的東西都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詞,讓人們感受到那種愜意和幸福。

第七副:

人笑農民土,土又何妨,只有農民土,方能萬石糧,糧安國穩;

食為生命根,根扎沃壤,若無生命根,怎鑄千秋史,史衍邦興。

吳豐炎是運城人,書法、楹聯各有所長。作品語言平實,道理明白,跟進有力,發人深省,展示了他心系農民、土地、糧食安全和社會發展的家國情懷。

第八副:

犁頭掛月,壟上揚鞭,一壺村酒和秋老;

筆下飛花,燈前索句,萬戶門聯逐歲新。

這是湖北荊州劉明松的作品,上聯寫農業豐收,下聯寫農民撰聯。這種白天和晚上、體力和腦力的相互交織,尤其是句子中生產生活的生動場面,彰顯了新時代農民的特有氣質和形象,令人欣慰。

第九副:

大河傾墨,沃野拈毫,描幾處新芽,情牽詩韻因風起;

盤壟耘春,平疇信步,整一壺小酒,頭枕瓜香入夢來。

這是江蘇邳州洪成超的聯作。聯中場景與生活相諧。傾墨、拈毫、作畫、寫詩,這是黨的惠民之風帶來的雅致;即便生產,也是耘春、信步,尤其是“整一壺小酒,頭枕瓜香入夢來”,雅俗共賞,頗見情調。

第十副:

政惠三農,果碩稻香,小車泊滿新村道;

澤滋百姓,衣豐食足,廣廈撐高盛世天。

廣東惠州黃清平的作品亮點在兩個結句。上聯是說家用小汽車泊滿新村街道,下聯是說新村社區的高樓把天都撐高了。有了前面的鋪排,兩個夸張手法的運用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新時代、新農村、新農民、新生活的幸福指數。

述評完畢,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文章為時而著,楹聯也應為時而著。令我興奮不已的是,這些農民聯家不僅作出來了,而且作得這么純粹和精彩。尤其是兩位女聯家獲獎,更說明現代女性農民早已走出了廳堂廚房,可以盡情展示精彩。寫詩撰聯歷來是文人墨客的專利,而今成了農民朋友的拿手好戲。這些聯作,飽含著泥土的芳香和心靈的滋潤,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全國農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時代情懷。

我有幸參與了這次評聯,目睹了所有作者的熱情和風采,目睹了聯評中的思考和碰撞,目睹了即便是獲獎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個性或共性問題。經過歸納,有“十個緊扣”“十個杜絕”,與大家交流和共勉。“十個緊扣”,即在創作過程中,一要緊扣征聯主題,二要緊扣地域元素,三要緊扣語言風格,四要緊扣時代口語,五要緊扣虛實結合,六要緊扣文從字順,七要緊扣結構變化,八要緊扣句腳格式,九要緊扣句式靈活,十要緊扣煉字精準。“十個杜絕”即在創作中,一要杜絕不規則重字;二要杜絕句式生硬、詞語生造;三要杜絕邏輯不通;四要杜絕熱詞濫用;五要杜絕古今混用;六要杜絕落入俗套;七要杜絕生僻字、生僻典故;八要杜絕冗長繁瑣;九要杜絕錯字、別字;十要杜絕一稿多投。做到了這些,然后再從立意、思想、藝術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必有斬獲。

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太品在終評會開始前的簡短發言中指出: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運城是華夏農耕文化的源頭,中華民族的精粹文化是楹聯文化,運城是當代楹聯復興的典范。這兩條線交匯運城,催生出最耀眼的火花。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正式納入楹聯文化活動,的確可視為標志性事件、突破性事件。在輝煌的背后,是運城楹聯學會2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結果,是岳民立、楊振生、王文廣三代楹聯人的文化自覺、文化擔當,是組織能力、運籌能力的體現。山西省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孫滿倉指出:1949年后,農民在政治上翻了身;1978年后,農民在經濟上翻了身;而如今舉辦的農民楹聯大賽,助推農民在文化上翻了身,中國農民在身份、地位、價值方面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這次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楹聯堂堂正正登上“大雅之堂”,進入主流文化的這一重大事件,是全國聯界的一件大喜事、大盛舉,是中國楹聯學會“八代會”后,楹聯文化在政治站位上的鮮明立場、在服務大局上的主動作為的重要標志,是全國楹聯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重大成果,更是運城成為全國首批“中國楹聯文化強市”后事業發展的亮麗結晶,是運城黨政領導、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楹聯文化增強的全面表現,是運城今年出現“楹聯輿論熱”的集中展示。

9月22日,在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幕式現場,新近產生的“中國十大農民楹聯家(等級獎10人)”將盛裝亮相,以中國農民的嶄新面貌與廣大農民兄弟一起,同慶自己的節日,施展自己的才華,接受大眾檢閱。讓我們由衷地向他們表示祝賀!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