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01-21
古代官員在仕宦生涯中,通過自己掌握到的學識,不斷體悟社會實踐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立志圣賢、廉潔自持成為他們人生的信條。他們把這種信條置于詩歌中予以呈現,展示出他們修身立德、廉潔不染的高尚情操和為官智慧。
明朝名臣吳訥,“毅然以道自重,不矜小名,志存大體”。因為他“敬慎廉直”“不務矯飾”,經常被委以重任。在他巡按浙江的時候,整理陸贄奏議,修復岳飛墓祠,“揆咨吏治,赫然有聲”“議論舉措,有前賢風”。隨后,在他巡按貴州的時候,因其能夠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治理貴州,取得了政績,當地官員和百姓對他十分尊重。
當他離開貴州回朝復命時,貴州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準備了禮物為他送行,被他拒絕。吳訥乘船走到三峽的夔州時,貴州三司官員派人追上來準備為他送上黃金百兩。此時,吳訥在黃金盒上寫下了《卻金詩》以表辭意:“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臟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吳訥一生非常儉樸,即使做到左副都御史的高位,還能以極嚴的要求約束自己。回到家中,“布衣蔬食,環堵蕭然”。周忱在江南為官,看到他住所簡陋破敗,“欲新其居”,也被吳訥婉拒。(《中國紀檢監察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