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2-05
蛐蛐是野生的。要想玩蛐蛐,先得把它逮到手——不說“逮”,要說“掏”。
過去掏蛐蛐,要到北京遠郊區。據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里說,過去北京專門有人從事逮蛐蛐、賣蛐蛐的,立秋之前到各玩家借盤纏,然后帶上干糧和專用工具,到北京西山、北山去掏蛐蛐,一走就是十來天。
掏蛐蛐的專用工具是:一把鐵釬子,能用來挖土、撬石、探穴;一個裝蛐蛐用的柳罐斗;一個鐵絲或是銅絲編的蛐蛐罩子,還有一個竹棍頂端綁著老鼠須子的蛐蛐探子。除此之外,還要預備上水壺。可以想見,要想掏到好蛐蛐,就得往荒山野嶺高坡深溝里、潮熱如蒸籠的莊稼地里鉆,風餐露宿、日曬雨淋、蚊蟲叮咬,不是件舒服事,也不是件容易事。聽說不管到什么地方去掏,出去一天,最多也就能收獲一二十條,其中合格的也就十之二三。
北京過去出產蛐蛐的地方很多。西山福壽嶺、壽安山,黑龍潭南北二三十里以內,北山的綿山以東七十二個山頭,蘇家坨、南口關溝、昌平十三陵一帶,都產好蛐蛐。
掏回蛐蛐后,先把上等的蛐蛐送到借他盤纏的玩家手中,玩家挑剩下的,再拿到廟會上去賣。
北京賣蛐蛐的地方,除了白塔寺、隆福寺、護國寺、土地廟等幾個廟會集市外,北新橋、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天橋、東華門、鼓樓灣、琉璃廠、果子市等地,也有常設的賣蛐蛐攤。次一等的玩家要到廟會上去“拿”蛐蛐——當然不是白拿,得給錢。后來沒廟會了,也沒人從事專門逮蛐蛐賣錢的營生了,玩家們也有自己到郊區去掏的。再到后來,北京附近沒蛐蛐可拿了,就只好去外地了。近幾年的蛐蛐講究是河北易縣的,號稱“小易州”。山東樂陵的也不錯,最好的數兗州地區寧陽的蛐蛐。
真正的玩家拿蛐蛐,沒有拿一條兩條的,一拿就是一筐。一筐里裝十把,一把十四罐,每罐里裝一條。這得多少錢呢?一條好蛐蛐能賣兩塊銀元——相當于一袋洋面的價錢,一筐里一百四十條,您說得多少錢吧。所以說,那個年代,蛐蛐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玩得起的。
(《北京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