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明朝的卻金亭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21

東莞《卻金亭碑記》拓片,記錄了李愷卻金的故事,此碑亦是海上絲綢之路友好交往的見證。明朝以來,多地曾建有卻金亭,背后皆關聯著古代官員卻金守廉的故事。浙江溫州卻金亭,位于市區華蓋山北坡,系紀念溫州知府文林所建。文林(1445~1499),字宗儒,長洲(在今江蘇蘇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進士,初任永嘉(溫州下轄縣)知縣。文林任內撫恤貧民,興辦學校,疏通水利,減輕賦役,深受百姓愛戴。后來文林赴山東博平等地為官,溫州人民一直渴望文林再來溫州,遂聯名向上表達訴求。弘治十一年(1498),文林來任溫州知府。到任后,他立即處理積案,因為積勞成疾,次年卒于任內。文林卒時,篋內沒有一件溫州的東西。溫州吏民自愿湊集千金為其治喪,家人遵其遺訓謝絕一切喪禮。溫州鄉民為此在華蓋山建了一座亭子,名為“卻金亭”,以表敬仰。值得一提的是,文林有一個名滿天下的兒子,就是明朝書畫大家文徵明。

江蘇阜寧卻金亭,位于廟灣古鎮內,是紀念兩淮鹽運使范鏓所建的。范鏓,字平甫,生卒年不詳,先祖為江西樂平人,后遷居沈陽。明嘉靖十二年(1533),任兩淮鹽運使,駐揚州。當時,阜寧尚未立縣,阜寧城稱作廟灣鎮。廟灣鹽業生產發展迅速,洪武年間就居兩淮三十大鹽場之列。范鏓到任之后,深入廟灣鹽場,察訪煮鹽的灶民,向朝廷提出改革鹽法的十條建議。遇有災荒,他用心賑濟災民,允許灶民緩交賦稅,寬免過重的徭役。老百姓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范來早,我來飽;范來遲,我人饑。”嘉靖十六年(1537),范鏓調任四川參政,廟灣送行的百姓擠滿了道旁。民眾湊錢相贈,他堅辭不受。于是,廟灣百姓用湊來的銀兩在鹽課司街南建了一座卻金亭。(《中國紀檢監察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