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0-21
資陽市雁江區有一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鎮,名叫忠義鎮。傳說蜀中猛將關羽、張飛都與它有關。
忠義鎮的名字源于當地一塊奇特的石頭,當地村民叫它“飛來石”“擎天柱”,位于鎮政府往東約500米處。它的奇特,在于它不知怎么形成,就像一根樹干,獨獨地立在地面上。柱高約三四丈,直徑丈余,呈七十度傾斜,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泰山。
關于“飛來石”有不少傳說。其中比較有影響的說法有兩種——
一說,當年張飛被害以后,張飛的母親從成都出發去給兒子辦喪事,因走錯了路,來到現在的忠義場碼頭。當時江水滔滔,船只無法通行,張母就坐在沱江岸邊日日啼哭,后來便坐化在岸邊,變成了那塊巨石。巨石微微傾向東方,好像張母在呼喚遠方的兒子。
另一說是,“飛來石”是三國猛將關羽的頭顱埋葬處。
據傳說,關羽大意失荊州后,敗走麥城,孫權于今天的湖北省遠安縣回馬坡斬了關羽,將其尸身葬在湖北當陽,又命部下將關羽首級送往洛陽給曹操“報喜”。孫權部下欽佩關羽,偷偷殺了一名無名小兵,割下他的頭顱替換關羽的頭顱,而將關羽的頭顱送往蜀中。
當來到今天的忠義鎮碼頭時,他卻得知蜀中大將張飛被張達、范強殺害,便認為無人可報關羽之仇了。悲痛之余,他把關羽的頭顱葬在沱江岸邊的高崖之下。孫權派來的官兵各處挖尋,就在關羽頭顱即將暴露之際,突然天昏地暗,風雨大作,緊接著一聲巨響,一塊重達幾百噸的巨石從天而降,將挖尋關羽頭顱的官兵統統壓在石頭下邊,這塊巨大的石頭就是“飛來石”。
后人敬佩關、張的忠義之心,因而稱碼頭形成的地方叫“忠義場”,也就是現今的忠義鎮。(《四川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