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蒲苑頂梁柱 絕活添彩人——著名須生張尚禮藝術人生回眸

來源:發布者:王思恭時間:2019-07-23

幸遇名師得真傳

鹽湖區池南一帶,歷來是出蒲州梆子名把式的風水寶地。遠的不說,近的如西姚村閻金環、閻逢春、閻景平一門三代名須生,下段村蒲劇大家裴青蓮、后起的景雪變,曲村的耿彥學等,都是蒲劇近現代史上業績卓著、可圈可點的風云人物。張尚禮是池南曲村人,1941年生,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排行老六。

戲曲之鄉濃郁氛圍的熏陶,使張尚禮自小對蒲劇有一種特殊的悟性與熱愛。長大從藝,當一名好演員,就成了他兒時的愿望和理想。1957年,張尚禮終于如愿以償考入晉南戲曲學校第一班,工須生。他天賦條件優越,練功刻苦勤奮,練就了扎實過硬的基本功。

當時,晉南專署和宣傳文化部門領導對戲曲人才的培養特別重視,為戲校配備了超強的師資力量,戲曲教學抓得緊、要求嚴。加之晉南蒲劇院以五大名演員為首的眾多名家,經常來戲校授藝,使學員們個個成長為能唱善演的優秀人才。張尚禮受教于姚恒春、袁效瑜等名師,在“以戲帶功”的特定環境中,先后排演了《游龜山》(飾田云山)、《法門寺》(飾趙廉)、《女綁子》(飾唐王)、《轅門斬子》(飾趙德芳),以及《楊門女將》《殺宮》《土地堂》等重頭戲。蒲劇泰斗閻逢春親授的《薛剛反朝》(飾徐策)和《周仁獻嫂·悔路》,張慶奎親授的《薛剛反朝·陽河摘印》(飾薛猛),使張尚禮得到蒲劇界兩位頂尖級須生的真傳,表演藝術取得長足進步,很快嶄露頭角,成長為舉足輕重的藝術骨干。

1962年,張尚禮戲校畢業,與大部分同班同學集體分配到運城蒲劇團,演出劇目則以在校期間所排劇目為主,得到觀眾認可和好評。

現代戲的頂梁柱

原運城縣蒲劇團成立不久,就憑借陣容強大、劇目豐富、質量上乘、臺風嚴謹,得到城鄉廣大觀眾高度評價。當地戲迷將運城縣蒲劇團親切地稱為“縣團”,對每位主要演員的情況也都了如指掌。而真正讓觀眾記住“張尚禮”這個名字的,則是源于他擔綱主演的一系列現代戲。

運城縣蒲劇團成立未及三年,傳統戲就漸漸淡出舞臺,代之以樣板戲為主的現代戲。經過多年藝術歷練,張尚禮已成長為臺風穩健、表演逼真、唱腔高亢、聲情并茂、收放自如、情動于中,既有閻派風范韻味,又有自己嗓音特點,擅長扮演各類人物的主要演員,在縣團的位置也步步前移到了前排。他和搭檔李潤生、安榮、周懷信、劉玉玲、李仙榮、王三蘭、張金花等聯袂主演的系列現代戲經典,深深印刻在了觀眾心中。

在《白毛女》中,張尚禮扮演苦大仇深的楊白勞。他深入人物內心,用悲愴蒼涼、感人肺腑的唱腔和精到細膩的表演,將楊白勞大年除夕躲債歸來的忐忑不安,被地主黃世仁和管家穆仁智強逼時,不得已以女兒抵債的萬般無奈,走投無路時服鹵水自殺、與睡夢中的喜兒生離死別的情感歷程,揭示得淋漓盡致、真切感人,引起觀眾強烈共鳴。

在《社長的女兒》一劇中,張尚禮扮演社長。他全身心投入劇情,深入解讀人物,演活了一位公道正派、心系鄉親、一心把女兒培養成革命事業接班人的農村干部。在《紅色娘子軍》中,張尚禮扮演黨代表,將洪常青對黨的宗旨和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美好未來無限憧憬的強烈家國情懷,和無所畏懼的犧牲奉獻精神,表達得入情入理,成功塑造了洪常青鮮活生動的英雄形象,所演之處,反響強烈,好評如潮。

在《艷陽天》《小陳莊》《糧食》《山花》等現代戲中,進入藝術創造高峰期的張尚禮是每場必上的臺柱子,為運城縣蒲劇團業務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作出了無可取代的貢獻。在那“農轉非”可望而不可即的年代,原運城縣有關領導研究拍板,為張尚禮和名丑耿典記家屬破例轉戶。這是對他二人藝術貢獻的充分肯定和破格的獎勵。


繼承創新拓戲路

1976年夏,運城縣蒲劇團排出了介于古裝和現代之間的《小刀會》,張尚禮扮演一號人物劉麗川,王三蘭、杜安才等優秀演員聯手主演。該劇在人民劇院連演20多場,成為現代戲和傳統戲之間的過渡。次年,傳統戲正式開放,該團率先推出《十五貫》,并安排AB角兩套人馬下基層巡回演出,張尚禮扮演況鐘,與梅燕云(飾蘇戌娟)、王剛(飾婁阿鼠)分在一組。該劇使他擅演官衣戲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演出大獲成功,買票的觀眾往往排成長隊,彰顯著久違的傳統戲重上舞臺后,戲曲藝術一度出現的超常繁榮。

這一時期,張尚禮連續主演了《訪馮彥》《海瑞馴虎》《楊門女將》《三審劉玉娘》《下河東》《轅門斬子》《薛剛反朝》《周仁獻嫂》《牧羊圈》等劇目,而且每出戲皆有亮點,是其藝術創造的又一個高峰期。而最受觀眾歡迎的,則是上述大戲之中的三出折子戲。

《舍飯》是《牧羊圈》之一折,說的是唐代朱春登替叔父從軍出征,卻遭嬸娘及其侄兒宋成百般陷害,稱其戰死,強逼朱妻趙錦堂成親。錦堂不從,婆媳二人被逐出家門、沿街乞討。春登因功封侯,榮歸故里,嬸娘謊稱其妻母俱已亡故,故而在墳塋舍飯祭奠。錦堂婆媳行乞到此,訴明原委,始得團聚。劇中朱春登“民婦人她對我講說一遍,好一似青鋼劍把人的心剜”的核心唱段,張尚禮唱的是原汁原味的閻派唱腔,詞曲也完全相同,因他嗓音條件優越,唱腔更為動聽。朱春登回憶往事時左甩、右甩、雙甩的翅子功,以及髯口功的運用,也與師傅閻逢春的表演如出一轍,使觀眾倍感親切,稱他為閻派的嫡傳弟子。

《哭墳》是《周仁獻嫂》之一折,演繹了明代杜文學、周仁、封承東義結金蘭,杜家遭難,封承東賣友求榮,周仁舍妻救嫂,杜文學官復原職,不明真相,屈打周仁,周仁在妻李蘭英墳前傾訴冤屈的傷情一幕。此處,張尚禮運用“抖殼”、甩稍、膝行等特技,和“慢板、二性、緊二性、流水”成套板式,將“無情棒打得我皮開肉綻”的核心唱段,演唱得行云流水、自然流暢、情濃韻重、扣人心弦,直把觀眾看得欷歔感嘆,涕淚交流。

《徐策跑城》是《薛剛反朝》中唱做并重、載歌載舞的重頭折子戲,揭示了唐代英國公徐策舍子救出薛猛之子三月蛟,13年后三月蛟練成武藝,并搬來叔父薛剛夫婦兵圍長安,反朝除奸,驚喜交加的徐策步行上朝請旨除奸時波翻浪卷的亢奮心情。此處,張尚禮身段、臺步優美,袖子功、靴子功、髯口功運用恰當,嫻熟自如。

尤其是相帽翅子功,在繼承的基礎上,張尚禮創造出雙翅異向旋轉的絕活,將閻逢春首創的翅子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恰到好處、形象準確地展現了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讓觀眾過足了戲癮。加上“站字句流水”抑揚頓挫、節奏鮮明的演唱,他演出了人物的精氣神韻,極大地提升了該劇的藝術觀賞性,使其成為《徐策跑城》新的范本。

1981年,張尚禮以該劇榮獲運城地區戲曲會演優秀中年演員獎;1982年,以同一劇目榮獲山西省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一級優秀演員獎。

1979年,張尚禮出任運城縣蒲劇團主管業務的副團長。他一邊堅持演出,一邊協助團長強化隊伍建設和劇目建設,對青年演員更是傾力支持。他和新秀景雪變先后配演《劉胡蘭》《山花》《楊門女將》等重頭戲,為景雪變的成長付出了一定心血。


甘當綠葉映紅花

1989年,已近“天命”之年的張尚禮,調入原運城地區蒲劇團。隨著第三代演員的強勢崛起,地區蒲劇團兵強將勇,人才濟濟,四茬演員,同臺獻藝。1987年該團赴京演出,享譽京華,被首都專家譽為“牡丹群”。張尚禮在輪換上演《舍飯》《徐策跑城》《捉放曹》等折子戲的同時,更多的是為青年演員配戲,先后在景雪變主演的《宇宙鋒》中扮演秦二世,在武俊英重排上演的《玉蟬淚》中扮演呂翰林,在王藝華主演的《寇老西升堂》中扮演趙德芳,甘當映襯紅花的綠葉。無論主演還是配角,他都認真重視,一絲不茍。

1997年年初,張尚禮以精彩絕倫的相帽翅子功,與王藝華的翎子功、景雪變的擔子功、吉有芳的蹺子功,一同亮相央視“菊苑頌春”1997年春節戲曲晚會。那熱烈歡快、優美動聽的伴奏樂曲,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蒲劇絕活,成為當年央視戲曲春晚最大亮點,令觀眾大開眼界,贊嘆有加。

退休之后的張尚禮仍然心系蒲劇,除了應邀為戲迷輔導、排戲外,還不時到南風廣場街戲處為戲迷演唱。

我與張尚禮相識于1965年的大年初七。當時,我在家鄉鹽湖區上段村擔任村干部,是業余劇團板胡演奏員。經公社確定,我們村排演的《一顆紅心》赴縣會演。那年春節剛過,運城縣蒲劇團就應邀在鹽湖區上郭村演戲。經駐村工作隊、時任縣劇院秘書雷鳴牽線,晚上戲完后,劇團安排主演該劇的張尚禮對我們村《一顆紅心》劇組演員進行輔導。張尚禮的嚴謹認真、熱心助人,和對劇情、人物的深刻理解,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排完戲,已過午夜。握手話別時,張尚禮說他的大哥在上郭中學教學。細問之下,方知他大哥是代我們語文課的張集義老師,不由增添了幾分親切。54年過去了,張尚禮熱心輔導業余劇團的畫面,依然定格在我的心中。

蒲劇功臣張尚禮的去世,是蒲劇事業的一大損失。而他對閻派藝術的繼承發展,他塑造眾多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