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朱 姝時間:2019-07-01

風陵渡開發區工作人員每周二進行全民大掃除活動。
“現在來講,風陵渡這邊的環境衛生已經搞得相當出色了。”這是從杭州來風陵渡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為“風陵渡開發區”)做生意的張宇清發出的感嘆。
近年來,風陵渡開發區大力實施環境衛生提升整治行動,并根據自身的區位特點,以打造“山西南大門”為使命,推進這場轟轟烈烈的“環境革命”,有效改善了區容區貌。
而這場“環境革命”大潮,更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經濟發展的引擎,這股涌動的熱潮也推動著風陵渡開發區快步走上全面振興的大道。
一場突擊戰
迅速消除陋顏
“現在的環境衛生搞得好,其實很大原因是跟過去的對比特別明顯。因為經歷過這種改變,所以感觸更深一些。”張宇清坦言,一年多前剛到風陵渡的時候,他對這里的環境衛生非常擔憂。
環境衛生這件事對于張宇清來說,確實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張宇清作為被招商來的企業方,經常需要接受國外采購商的驗收,如果落戶地區的環境衛生太差,會對他的業績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年前,張宇清的擔憂,何嘗不是風陵渡開發區管委會的擔憂。
去年9月底、10月初,時任風陵渡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建軍(現任芮城縣委書記)就對當地的環境衛生狀況多次調研。他專門找來了芮城縣電視臺記者,將風陵渡開發區區內垃圾亂扔亂放、街道雜物亂堆亂放等“臟亂差”現象進行了集中拍攝,制作成了一個三分鐘的視頻。這個視頻在區內全體大會上播放。
“要針對開發區管理亂、衛生差、城建欠賬較多的現狀,以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為抓手,全力以赴打一場環境攻堅戰。”張建軍說。
說干就干。風陵渡開發區各部門立即行動,認真落實各項指示和要求,迅速開展了為期15天的市政基礎設施暨市容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全力以赴致力除陋換顏環境革命,用嶄新面貌展現新時代風陵渡開發區新形象。
活動啟動后,基礎設施建設部專門成立了三人工作組,從市政基礎設施提升和市容環境大整治攻堅兩方面著手,明確工作任務,責任到人,同時成立督察組,不間斷監督檢查,整改落實,確保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其中,以前大眾超市門口的小吃攤亂擺,極大影響了城市環境衛生和交通安全,經濟運行監管部進行了馬路市場的整治和小吃攤的取締;以前街道車輛亂停亂放,交警中隊增加紅綠燈及監控設備,規范了城區內交通標識、標線。
在市政基礎設施提升方面,市政維護隊立即組織人員對區內主要街道蓋板、井圈、路沿石、破損路面進行維修改造。
在市容環境大整治方面,秉承不留死角治“臟”,不留情面治“亂”,不遺余力治“差”的工作原則,公路兩旁的綠化帶、村莊街道、門前屋后,隨處可見風陵渡開發區工作人員清理道路和綠化帶的垃圾、雜物,揮汗忙碌的身影。
“大家都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堅決要精耕細作、精雕細琢打好這場環境衛生整治攻堅戰。”此次環境革命的負責人——基礎設施建設部城市建設主管趙兆強表示。
經過這場為期15天的突擊戰,風陵渡開發區的主要街道上,綠化帶修剪除草、死角垃圾清理和破損井蓋、井箅、路沿石的更換、架空弱電線路的清理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
“真是沒想到,風陵渡開發區把環境衛生提升得這么迅速、這么有效率,這讓我們心里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張宇清說。
隨后,30臺垃圾箱體、垃圾中轉站的投入、道路硬化等舉措相繼推出,極大保證了本次突擊戰的成果。
各級大聯動
建立長效機制
突擊戰保證了風陵渡開發區內短時的環境衛生,然而環境衛生不在一朝一夕,如何能將現有的良好環境永續保持,這離不開長效機制的建立,及多方力量的有效支撐。
余建強在風陵渡開發區主要街道黃河北路上,開了一家小超市。
每天超市開門之前,他都會認真打掃一遍店門前的衛生,檢查店門前綠化帶是否有損壞,甚至包括門口車位上是否有亂停亂放等。
“因為這些范圍都是我們的責任區。”余建強說。
余建強所說的“責任區”,正是風陵渡開發區與區內沿街單位(門店)簽訂的《門前五包責任書》中所劃定的范圍。
“門前五包的‘責任區’,就包括門前建筑物的墻基至人行道路沿石以內路面及墻面、左右以相鄰建筑物的中心線或用地界線為分界線。”趙兆強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沿街商戶的“責任區”范圍。
此次責任書的簽訂過程中,風陵渡開發區機關全員行動,對區內沿街單位(商戶)進行了逐個簽訂,保證不留死角。
在簽訂責任書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部給每一個商戶細心、全面地解釋簽訂《門前五包責任書》的意義,明確告知商戶責任書上所規定的相關各自區域責任和義務,對于商戶們提出的疑問認真透徹地予以解答。要求轄區各沿街單位(商戶)等做好“門前五包”的內容(包環境衛生、包秩序、包綠化、包市政公用設施、包建筑物容貌完好),自覺落實好所承擔的“門前五包”責任。
據趙兆強介紹,截至目前,已簽訂五包責任書2000余份,基本上實現了全區所有沿街單位(商戶)的覆蓋。
“每周二的工作都是從大掃除開始的。”周雯是風陵渡開發區改革創新統籌部的一名工作人員,每周二的大掃除不僅成為她的工作常態,更是開發區全體人員的工作常態。
據周雯介紹,每周二的大掃除都是由開發區分管領導帶頭,從上到下全員出動。在風陵渡開發區環境革命的開展過程中,全民大掃除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我們把風陵渡開發區分了幾個片區,開發區的主要領導作為各片區衛生包聯責任人,每周二帶領各部門的工作人員上街大掃除。”趙兆強說,“我們常態化聯合紀工委上街進行督查,哪個片區如果出現衛生問題,我們會在全區范圍內對部門進行通報批評。”
通過簽訂《門前五包責任書》、開發區主要領導包聯分工等措施,風陵渡開發區進一步明確了區內各單位、公司、沿街商戶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任務目標及責任范圍,提升了全民素質,有效引導了風陵渡開發區內商鋪、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鄉居民責任意識和家園意識,從源頭上治理“亂停亂放、亂扔亂倒、亂擺亂占、亂貼亂畫、亂拉亂掛”等城市管理工作長期存在的頑疾。
同時,這種全民動員、全員上陣、分工明確的上下、多方聯動,層層抓落實的糾違治亂工作格局,分包任務、劃分單元,形成網格化的整治管理體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傳導壓力與責任,逐漸建立起風陵渡開發區環境革命的長效工作機制。
一個新契機
提升對外形象
環境的凈化、衛生的保持,只是第一步,美化亮化最終打造“風陵印象”才是風陵渡開發區開展這場除陋換顏環境革命的最終目標。
“風陵印象”的打造該從何入手?
風陵渡開發區在自身的區位特點和歷史文化上做起了文章。
風陵渡,在芮城縣西南端,距縣城30公里,與河南省三門峽市、陜西省渭南市為鄰。風陵渡正處于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美譽。
自古以來,風陵渡口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里,走入山西。
同時,風陵渡還是180萬年前的西侯度人類用火遺址所在地,是“薪火相傳”“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的發源地……
“風陵渡開發區將繼續努力創優環境,提升‘南大門‘形象。高標準打造‘山西南大門’美化、亮化、綠化工程,解決臟亂差問題,為提升我省對外開放形象作出新貢獻。”風陵渡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自成說。
為打造“山西南大門”這個熠熠生輝的風陵印象、乃至運城的名片,風陵渡開發區已與北京、深圳的兩家設計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以專業化的團隊、先進的理念支撐這一形象的打造。
風陵渡開發區將在出入口打造上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造景的同時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在打造公園時注重融入和提升文化元素,在彰顯城市文化特色上下功夫,深入挖掘黃河文化、風后文化、女媧文化、圣火文化等,以創新的手段和方式融入城市建筑格局,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突出風陵特色,凸顯城市魅力。
同時,風陵渡開發區還將以舉辦全國二青會西侯度圣火取火儀式為契機,加快推進城市凈化綠化美化亮化;以印象風陵景區和亞寶工業觀光園為引領,加大鳳凰咀景區和沿黃休閑旅游觀光經濟帶開發建設力度,實現三產融合,推進產城一體、文城一體、景城一體,全力打造風陵印象,樹立“山西南大門”形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