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陳家莊是靠什么“紅”起來的?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劉曉瑞時間:2019-06-24

“不到陳家莊,不算到解放區;不到趙家門(陳家莊的一條巷),不算到陳家莊。”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前在晉南解放區中流傳甚廣的一句民諺。這句民諺里所說的陳家莊,正是聞喜縣郭家莊鎮的陳家莊村。

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共稷麓三區區政府,中共聞喜地下縣委,稷麓縣委、縣政府,太岳三地委、三專署,太岳軍區三分區司令部等黨政軍領導機關都駐在這里。當時,陳家莊是稷王山革命根據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是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重要貢獻的一個英雄村莊。

“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黨史教育基地”“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現在,陳家莊充分利用革命老區資源優勢,通過整合、挖掘紅色文化搞活了鄉村振興這盤棋,走出了本村特色,推動了革命老區的創新發展,是新農村建設樣板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村。

靠“背景”紅

河東西柏坡

“我們村地處稷王山麓,共有10個居民組1168人,耕地面積4800余畝。是運城市頗有影響的革命老區村,素有‘河東西柏坡’之稱。”一見面,陳家莊村黨支部書記仇家文就迫不及待地介紹起來。

仇家文自2005年退休后,利用兩年時間對陳家莊的革命歷史進行收集集整理,并編寫了一本名為《革命老區陳家莊》的書。陳家莊的紅色背景,仇家文再熟悉不過了。

“要說陳家莊的紅色背景,就得從陳家莊村的革命地位說起。”仇家文向記者娓娓道來。

這里最初曾設立河東特委聯絡站,主要作用是負責傳送情報和接待安排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先后接待安排過柴澤民、金長庚、席荊山等黨的領導干部。同時,還成立了陳家莊黨支部,是運城市農村共產黨組織建立較早的村莊之一。

“從1938年到1942年,孫定國的212旅、柴澤民領導的康杰支隊等先后活動于稷王山麓,創建了以陳家莊為中心的稷王山革命根據地。”仇家文說,陳家莊的革命地位從此建立。

在“兩戰”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中共聞喜地下縣委,中共稷麓三區區政府(共產黨在河東地區建立最早的政權),中共太岳三地委、三專屬,太岳軍區三分區司令部等黨政軍領導機關都先后駐在此地。

據仇家文介紹,當時太岳三地委的地委書記是柴澤民,所屬有安邑、解縣、臨晉、猗氏、萬泉、榮河、稷河、絳南、聞喜、夏縣、平陸、芮城、永樂、永虞等14個中共縣委和中共運城市委。據1948年初統計,三地委共有56個區委、481個支部、4701名黨員。

“晉南日報社、電臺、銀行、貿易公司、郵政局、監獄等30余家機關單位都在陳家莊。”仇家文說,當時,太岳三地委帶領全體軍民支援部隊作戰,發展農業生產,開展土地革命,反奸清算,減租減息,整頓了各級黨組織,同時發展了黨員,使河東地區率先得到了解放,成為支援解放西南、西北的可靠后方,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陳家莊不僅聚集了嘉康杰、金長庚、柴澤民、王墉等一大批中華民族的精英,陳家莊還有一大批為革命付出過鮮血的英雄兒女。”仇家文說,“兩戰”時期,陳家莊全村先后有78人參加了紅軍、八路軍、游擊隊和解放軍,12名英雄兒女為保衛民族的尊嚴和家鄉這片神圣的土地,沖鋒陷陣,浴血奮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0余名群眾慘遭敵人殺害,20余人被抓后杳無音信。在解放戰爭時期,先后為前線部隊提供面粉3000余斤,門板100余扇,擔架20副,軍鞋200多雙,20余名民兵隨軍支前轉戰于運城、西安、蘭州等地,勝利完成了支前任務,得到了部隊領導的嘉獎,為“兩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1948年,運城解放后,陳家莊完成了歷史使命,駐在此地的各單位相繼撤離,遷往運城。

靠“十年規劃”紅

紅色旅游景點村

一邊是各種紅色資源,一邊是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分文沒有。如何才能利用革命老區紅色人文資源深厚的優勢帶動新農村建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這是陳家莊村“兩委”班子一直在琢磨的問題。

經過多次外出學習和討論,陳家莊村“兩委”班子決心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走出本村特色,緊緊圍繞紅色文化搞活鄉村振興這盤棋。2014年,該村請山西省城鄉建筑設計院制定了陳家莊村十年發展規劃。

為什么陳家莊這樣一個小村還要費勁去省城請人做十年發展規劃?仇家文說:“因為對紅色革命有敬畏之心。我們村里大大小小的革命舊址、革命遺址有不少。怎么規劃?怎么開發?怎么利用?我們不能隨便來,我們需要專業的人給我們帶路。”

想搞好紅色旅游項目,首先得有啟動資金。發展規劃定好后,仇家文就帶領村“兩委”班子跑項目,爭資金。“之前我們村集體經濟分文沒有,甚至還欠30萬余元外債。啟動資金從哪兒來?我們帶著編寫的《革命老區陳家莊》《河東西柏坡陳家莊》等書籍向鎮里、向縣里多次介紹我們村的紅色歷史和革命地位,引起了上級領導對老區工作的關注。同時,得到了鎮里、縣里的大力支持,爭取到了相關扶持資金。”

2014年,陳家莊村革命英烈紀念館建成;

2017年,包括紀念館、紀念碑的稷麓英烈紀念廣場、“太岳三地委紀念館”建設完成,共投資250萬元;

截至目前,陳家莊爭取文保資金400萬余元,通過購買、長期租賃、置換基地等方式回收革命遺址16處,已修復“太岳區三地委”、“太岳區第三分軍分區司令部”等4處舊址。

多年來,陳家莊村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首批黨史教育基地”“山西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慕名前來參觀學習的單位和個人絡繹不絕。

“2017年4月23日,我們舉辦了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八縱隊二十四旅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當天就有3000多人來參觀。”仇家文說,據統計,近十年來,陳家莊村接待前來參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機關單位學校500余家,游客65000余人次,涉及到全國14個省市。

為了更好地發展紅色旅游,陳家莊村還成立了陳家莊村鑫橋旅游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的建立,將積極探索與現行土地制度和基本經營制度相配合的金融制度,實現壯大集體經濟,資金互助、產業發展和自我管理主體功能,真正讓農民真正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建設主體、管理主體和收益主體。同時,積極發揮新鄉賢社員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投資200萬元,修建一處集農家樂、窯洞賓館、培訓中心于一體的紅色旅游綜合服務公司,估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仇家文說。

靠“綠色”紅

美麗宜居新農村

放眼望去,磨盤嶺上郁郁蔥蔥,滿眼綠色。走進陳家村,眼里看到的不僅是各種紅色文化,還有種滿了陳家莊54個磨盤嶺的杜仲苗木。

“看來我們的努力成果初現,我們就是要通過這‘一紅一綠’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仇家文說,陳家莊村三面環嶺,一面是溝,4800畝耕地分布在54個磨盤嶺上。

過去,陳家莊農民多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一般。于是,該村引進了山西喜善林業公司,流轉土地3000余畝,全部種植杜仲苗木,為農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村還把荒蕪的625畝溝坡山地,進行了復墾,以入股方式流轉給公司,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9.7萬元。

“綠了的不僅是磨盤嶺,還有我們的村容村貌。”仇家文說,近年來,全村陸續栽植各種苗木一萬株,對進村主干道路和連接各景點的循環路進行了綠化,極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生態環境。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減輕農民負擔的一項利民工程,只有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才能夠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提供比較豐富的物質、精神和文化服務,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為基層組織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陳家莊村“兩委”除了積極發展紅色旅游,還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了入股節節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帶來6000元的收益。

2017年,該年還利用國家扶貧項目,建立了村集體10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已并網發電,每年可為集體經濟創收10萬元。

在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建設,建設美麗宜居示范村的同時,陳家莊還大力開展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綜合治理工作,對村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我們充分利用閑置的教學樓,建起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休息室、活動室,給老年人提供了較好的生活娛樂環境。還建立了圖書閱覽室,鄉賢館,制定了鄉規民約等各種制度。”仇家文說,從2011年開始,年年開展好黨員、好干部、好媳婦、好婆婆、好兒子“五好”評選活動,構筑了文明新農村的精神文明陣地,使文明新村、文明新風,相得益彰。

“陳家莊村抓住優勢,發展紅色旅游項目;利用資源,實現經濟多元發展。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使得陳家莊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健康持續發展。同時,也為其他村的多元發展提供了思路。”郭家莊鎮黨委書記郭紅旭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