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2
一般認為漢代時我國已有食醋。最初醋的制法是用麥曲使小麥發酵,生成酒精,再利用醋酸菌的作用將酒精氧化成醋酸,所以醋在古代還被稱為“苦酒”。

運城文商旅綜合體“東樂社”展出的山西老陳醋釀造場景 記者 劉亞 攝
北魏科學家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一書中記載了23種醋及其制法。造醋的原料有小米、高粱、糯米、大麥、小麥及黃豆等。用谷物固體發酵釀醋,是我國制醋的特點,由于曲中微生物種類多,醋中除醋酸外,還有乳酸、葡萄糖酸等有機酸,使醋的味道更好。
歷史上釀醋的方法很多,但從生產方法上講,基本上可分為兩種:一為熏制,一為發酵。熏制法是將發酵的醋糟在火灶旁熏烤,熏成后,倒入淋缸淋醋。新醋還要經過日曬、露凝、撈水等工序繼續發酵和濃縮。發酵法是先將糯米蒸飯,然后經過糖化、酒化,再發酵,最后入淋缸淋醋。我國食醋的兩個名品山西老陳醋和鎮江香醋可作為這兩種制法的代表。
古代民間釀醋,常用小麥和麥麩作原料,將麥子煮熟,麩子炒熟,趁熱攪拌均勻,摻上醋曲,埋在屋內地下,用麻袋蓋嚴,發酵7天左右,當聞到醇香味時,將其攤開,待晾涼以后,裝在缸、罐內,然后加上適量的水,放在陽光下曬。曬過21天左右,醋料變成紅紫色,把上面的一層黑皮揭去,把醋料裝在濾罐里,罐底墊上谷葉或其他草葉起過濾作用,在醋料中加清水,濾出呈紫紅色的液體即為醋。 (《燕趙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