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融情于做 情做并茂

——蒲劇名家吉有芳表演藝術探析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16

吉有芳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蒲州梆子代表性傳承人,榮獲蒲劇藝術特別貢獻獎、蒲劇傳承功勛獎,還是蒲旦宗師、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王秀蘭的嫡傳弟子。她成名早、戲路寬、演技精,尤以做功見長,善于以身傳情、以聲傳情、以眼傳情,達到了情做并茂、聲做同輝的藝術境界,尤其在蒲劇花旦表演藝術上取得優異成就。在50余年的舞臺藝術生涯中,她燃燒青春,雕琢人生,始終飽含著對蒲劇的熱愛、癡迷和執著,始終腳踏實地、勇攀高峰,在表演藝術、形象塑造和劇種豐富等方面,為蒲劇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創新突破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自成體系的表演風格

吉有芳擔當過多個角色,塑造過多個形象,最終以蒲劇花旦表演藝術為核心,形成了自己別具匠心的表演藝術風格。她四功五法精湛,唱念做打俱佳,其中蹺功、做功和念功特點最顯、成就最高、貢獻最大,也最能代表、最能體現她的表演藝術風格。

一、蹺功——弘揚精粹、獨門精技。

“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這句話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就在晉南民間廣為流傳。這不僅是對蒲劇大家王存才表演藝術的高度贊揚,更是對他在《掛畫》中踩蹺功硬實力的無比尊崇。只可惜,踩蹺功后來逐漸銷聲匿跡。1985年,吉有芳在原永濟縣博物館參觀學習時,偶遇一組“硬木蹺”文物照片,正在學習椅子功的她看到后無比震動、無比喜悅,從此硬木蹺便走進吉有芳的心里。1986年秋,在經過多方打探之后,她先到臨汾蒲劇團向賈永愛學習踩蹺功,接著又到運城向蒲劇大家王秀蘭投師學藝,后來還到太原向晉劇藝人王金彪求教。

踩蹺功的訓練課上,吉有芳用兩丈長的白布把木蹺綁在雙腿,圍著椅子上跳下落,不論嚴寒酷暑,她一直忍著腿腳扭傷的劇痛,進行難度極高的踩蹺訓練,在已有椅子功基礎之上,向難度更大、風險更高、挑戰更強的“踩蹺上椅”發起了新的沖擊。歷經千錘百煉,她終于將這門獨門絕技掌握得爐火純青。1990年,踩蹺《掛畫》在運城人民劇院成功演出,這門消失多年的技藝重獲新生,再次走進觀眾視野,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引起極大轟動。踩蹺功也被戲曲專家譽為“中國的硬芭蕾”。

為了讓這門技藝傳承煥新,吉有芳積極向年輕人傳授,包括蒲劇青年演員杜麗娜、杭嬌萌,以及秦腔的仝鳳琴等其他劇種的演員。2025年,杜麗娜帶著蒲劇經典《掛畫》,精彩亮相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硬芭蕾”。現如今,這門古老而年輕的蒲劇絕技正在一步步被發揚光大。

二、做功——細膩深情、生動傳神。

吉有芳在舞臺上,一顰一笑皆含情,舉手投足都有戲。《掛畫》除了展示優美典雅的身段和驚險動人的踩蹺功之外,做功戲尤讓觀眾拍案叫絕。

《掛畫》一開場,吉有芳扮演的含嫣形如醉蝶,披衣扎巾,踱著慢步,害著相思。當丫鬟稟報新郎花云所乘花轎快到,她一反常態揭巾甩衣,神采飛揚,開始清塵掛畫,布置閨房,梳妝打扮,迎接新郎。她利用搓步、水步,以及閃、點、旋、轉、屈、伸、勾、踢等踩蹺功夫,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物此時歡喜的心情。她跳上椅子,蹦上椅背,做出“金雞獨立”“回頭望月”“夜叉探海”“滑椅下跌”等優美舞姿和身段,表現不同掛畫姿態,優美典雅,驚險動人。布置完畢,用蹺尖踢紙團,準確無誤,更為精彩。待朝思暮想的郎君花云進房后,她用水步疾走過門,盤腿掠椅,窺視花云。柔中有剛,動中有情,做中傳情,輔以眼神和手帕的表演,更覺情真意切,回味無窮。

《掛畫》是吉有芳的一個經典劇目,她的《藏窯》也讓觀眾贊不絕口。她飾演的山村姑娘陰麗華突破了一般花旦淺顯的眉目傳情的表演套路,充分運用玲瓏嬌秀的身姿、別致考究的臺步和優雅雋永的肢體語言,將人物內心世界抽絲剝繭,層層展現,把一個純情善良、機智憨厚、愛憎分明的山村姑娘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磚窯藏人是全劇一個高潮,通過大量充滿濃郁生活氣息和富有生活情趣的表演,把劇中人物灑脫曠達、落落大方的形象展示得生動傳神。她的臺步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從和泥的踏步、泥窯的搓步、接泥的圈步等一系列婀娜多姿的臺步和迷人傳神的表情,從不同狀態之中展現著姿態各異的畫面,通過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留給觀眾的卻是清澈明凈的神韻,將人們帶入一個出神入化的想象幻境。2018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快樂戲園》欄目錄制了《藏窯》,這也是對其優秀藝術成就的充分肯定。

三、念功——抑揚頓挫、節奏分明。

吉有芳的念白戲富有韻味,獨具特色。她經常通過富有節奏、力度和韻律的念白來展現舞臺人物的內心世界。踩蹺《掛畫》是她早年的成名作,《西廂記》則是她的巔峰代表作。她塑造的紅娘形象清新含蓄、妙趣橫生、光彩照人,一直以來,廣受歡迎。紅娘也成為吉有芳的代名詞,紅娘在劇中有大量的念白,充分展示了吉有芳優異的念功。

《拷紅》是全劇中最能展現紅娘性格的一場戲。紅娘數落老夫人“三不是”的那一大段念白極為精彩,她在舞臺上表演得繪聲繪色、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引起了觀眾強烈共鳴。她先是輕聲、委婉、試探性地數落了老夫人“一不是”,接著用平靜、商討、同情的口氣說出“二不是”,最后字字句句,錯落有致、節奏分明、抑揚頓挫、順理成章地置老夫人于無力反駁的地步。這一段扣人心弦的念白表演巧妙新穎、耐人尋味。《雙傳簡》一場戲中,張生求紅娘給鶯鶯帶書信,紅娘猶豫不決,臺詞連用8個“這個那個”來表達紅娘此時的心態。吉有芳巧舌如簧、口齒伶俐,利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神態,尤其是不同的動作,把每個“這個那個”都表演得恰到好處。《西廂記》一登上舞臺就迅速躥紅,先后榮獲山西省“振興山西梆子”戲曲金牌獎、第十七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央電視臺《青春戲苑》欄目、山西電視臺《走進大戲臺》欄目分別錄制了專題節目。紅娘形象的精彩塑造,堪稱吉有芳藝術成就的巔峰之作。

自強不息的恒久追求

吉有芳崇德尚藝,在50余年的舞臺藝術生涯中以赤誠之心,獻身蒲劇,扎根舞臺,對藝術精益求精,對舞臺滿懷敬畏,用自己的藝術人生書寫了不斷奮進的故事,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滋養了自己的藝術實踐。

一、對學習——孜孜以求、苦心孤詣。

吉有芳10歲開始學戲,1975年11歲時考入稷山戲校,1977年進入稷山縣蒲劇團。她覺得自己文化底子弱,就主動找來中學課本和教材,擠時間學語文、學歷史;她知道自己普通話不標準,念白土音重,就從拼音字母和發音開始學起。為了拓寬戲路,她持續不斷地勤學苦練、求師學藝,很快就成為全團的尖子演員。1980年,在她16歲時,主演的《掛畫》在運城市戲劇調演中榮獲一等獎之后,又在山西省青年戲曲演員匯演中榮獲一等獎。盡管早早成名獲獎,但她從未滿足,一直積極向上。自此之后,她的《柜中緣》《藏窯》《表花》《曹莊勸妻》等劇相繼獲得省級大獎,并于2003年成功摘得第二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008年,她還受邀到香港大會堂演出了《曹莊勸妻》,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她堅持不懈地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在堅持自學提高的同時,她還積極進修學習。2001年7月,到中國戲曲學院導演專業進修學習。2017年參加了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千人計劃”導演高級研修班。即使在2024年退休之后,她仍然堅持學習,并于2025年參加了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導演研修班。學海無涯苦作舟,正是憑著堅持不懈地學習與提高,吉有芳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成績。

二、對藝術——潛心自勵、精益求精。

1980年,她以《掛畫》優異表現獲獎成名之后,又接連四次獲得全省戲劇調演“最佳演員獎”“主角金牌獎”等重要獎項,被譽為吉有芳“五連冠”。在榮譽和成績面前她從未停止對蒲劇藝術更加卓越的追求。盡管在《掛畫》中她已成功掌握了難度較大的椅子功,并受到一致好評。

她的蒲劇版《表花》在1986年榮獲全省金牌大獎后,一夜之間迅速走紅,得到了廣大戲迷和觀眾的喜愛與熱捧,其中的經典唱段在晉南大地到處傳唱。40年來,全市多個劇團都學習和排練了這個劇目,現在已成為蒲劇的經典劇目和代表性劇目,也是不少劇團的經典戲和看家戲。盡管蒲劇版《表花》受到極大推崇,但當吉有芳發現眉戶音樂更加適合表現《表花》劇情和展示人物性格后,便于2024年組織編排并主演了眉戶版的《表花》。

三、對舞臺——心懷敬畏、戲比天大。

在50余年的舞臺表演中,吉有芳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完成化裝、正式登臺前的半個小時,她總是獨自坐在舞臺僻靜之處,靜靜回憶臺詞、回想動作、回味劇情、醞釀感情,讓自己從身體、動作到心理、感情都提前進入到劇情之中,以便登臺時表演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和劇情,她把這稱為登臺表演前的“入定”。她始終把舞臺表演看得高于一切、壓倒一切,始終對舞臺表演飽含敬畏、飽含真情,絕不會因為任何其他事情而耽擱和影響舞臺表演。

舞臺上,吉有芳快人快語、俏皮可愛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生活中,她卻是一個生活樸實、不事張揚的人,把認認真真演戲,踏踏實實做人作為人生信條。

吉有芳以勤勉嚴謹的藝術態度深耕蒲劇50余年,用高尚的品格與真摯的情感,塑造了一個個絕美動人的舞臺形象。她曾引領了蒲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也積極推動了蒲劇藝術在新時代的探索與創新,我們期待著吉有芳繼續為蒲劇藝術砥礪深耕,繼續推動蒲劇藝術奮力前行。

(鄭文勝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