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0-14
□記者 張建群 文圖

“非遺女孩”
10月11日下午,秋雨淅淅瀝瀝,像一場沒完沒了的訴說。短視頻上關于運城“東樂社”的演出預告,高潮迭起,一波又一波,其中有歌聲,有笑語,打破了深秋的涼意和靜寂。在網上購了票,冒雨前往東樂社,希望在小城這個特別的地方,遇見河東之樂,遇見美好。
(一)
果然,遇見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在現代的語境中,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景致便有了藝術的味道。在東樂社的三樓,剛上電梯的左手邊,一塊“蒲坂木刻版畫”的木牌映入眼簾,留住了我的腳步。以前,絳州木版年畫,由傳承人吳百鎖老師帶到了運城、太原,甚至到了省外。與絳州在地域和文化歷史上齊名的蒲州,木版年畫卻鮮有遇到。在東樂社發現的這一系列蒲州木版畫作,讓人眼前一亮。
更讓人驚喜的是,坐在木桌后的小姑娘,一頭長發,眼神安詳,守著精美的版畫,她自己幾乎也成了畫作的一部分。問過之后才知道,她叫邵意茹,1999年出生。前兩年,大學版畫專業畢業,回到家鄉后,她拾起了家傳的版畫,并且厘清了木版刻畫的傳承,獲得了運城市市級非遺傳承人的稱號。

創意招牌
大學生,20多歲的女孩,木刻版畫非遺傳承人,代表蒲州的風格,這些元素都吸引著我,坐下來認真聆聽背后的故事。
邵意茹從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外公趙百勝是永濟電機廠的職員,琴棋書畫幾乎樣樣精通,雕版木刻也不在話下,對家鄉蒲州的蒲劇可唱可奏樂也可導演,在小意茹心中,外公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邵意茹從小耳濡目染,受外公趙百勝的影響,從此走向了藝術之路。她從記事起,便看到外公在紙上靜靜地畫呀畫,太陽、云朵、煙囪、房屋、行人,經過巧妙的構思,便成了一幅溫暖、和諧的畫。外公在紙上畫好以后,再在木板上用刻刀雕刻,線條清晰,對比鮮明,用很長時間,刻好一個木版后,便可以重復拓印。一張張版畫像變戲法似的,出現在了小意茹的面前。天上的云不停地變,身邊的人來了又走了,但是外公版畫上的太陽總是紅通通的,行人總是笑呵呵的,生活無比美好,心靈特別豐盈。小意茹想,把美好的景物和人定下來、留下來,真是一件神奇和美好的事情。她從小時候便愛上了版畫。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認真地走上版畫之路,從外公手里接過畫筆和刻刀,開始一種特別的版畫人生。

和合喜神
(二)
在一般人的心中,版畫有些冷門。大學版畫專業畢業的邵意茹認真地說,版畫并不冷門,它是三大傳統畫之一。這三大畫種分別是國畫、油畫和版畫。三種畫根本上來說都是畫畫的藝術,只是因為畫的載體與表現手法的不同,分成了三種品類。從小喜歡版畫的邵意茹說,版畫的第一步是構思與畫稿,確定好了創作主題,比如風景、人物、抽象概念等,用素描或者色彩稿明確畫面構圖、線條、明暗關系,為后續制版提供視覺依據。第二步是制作印版,木版刻畫一般是在椴木或者梨木上用刻刀剔除非畫面部分,保留凸起部分為“版紋”。第三步是上墨與印刷,用滾筒將油墨均勻刷在版紋凸起處,覆蓋紙張后用工具按壓,使油墨轉移到紙上。第四步是干燥與修理。印刷后將作品放平干燥,等油墨固化后,檢查畫面是否有漏印、臟點,必要時進行補印和清理,最終得到完整的版畫作品。

肥貓潤家
邵意茹抱出自己心愛的一疊成品木版,她說,“這可是我的寶貝,一般是不讓人看的。”我觀察她的木版,有現代感的“貓肥潤家”,有漫畫版的關老爺,還有時尚的黑悟空。她說,這些種類,小孩子們最喜歡。沒有來運城之前,她在家鄉的鸛雀樓景區搞版畫研學和展售,是景區小有名氣的版畫家呢!
她說,外公生前不好宣傳,不愿意把版畫商品化,只愿意自娛自樂,所以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默默收藏在家中,很少有人知道。如今,版畫已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倡導傳承。邵意茹覺得,好的東西應該與更多的人分享,讓大家了解藝術的美好和神奇,讓人們對美好的東西生起向往和熱愛,滋養精神安頓心靈,也加入創作和傳承的隊伍中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邵意茹說,學習版畫并不容易,為了刻畫,她曾經多次刻傷了手,因為長期彎腰創作,她的腰椎也受到了影響。我發現,眼前的她,腰上系著一條厚厚的腰帶,目的是固定腰椎,以免再受傷。盡管創作版畫不容易,不能有半點的馬虎和浮躁,但是邵意茹從創作中也收獲了許多快樂。當心無旁騖凝神構思,靜心刻畫時,她感覺世界是自己的,是靜謐的,更是美好的。

萌版關公
(三)
根據邵意茹的梳理,從外公的老師,再上溯兩代,到她這里,蒲州木刻版畫已傳承至第五代。蒲州版畫受當地民風影響,比較內斂、細膩,注重吉祥的寓意,比如“和合喜神”“招財納福”、宋代銀票等。她拿出一張自己雕刻的“壹貫”版畫票說,在宋代,100多張一貫的銀票就可以在都城買一座四合院了。在這里,版畫,讓遙遠的歷史“活”起來了。
為了創作更富有內涵和吉祥寓意的版畫作品,邵意茹除了研究版畫書籍,還對中華傳統文化書籍進行了大量閱讀,“《易經》《道德經》《論語》……都有大智慧,都能幫助我更好地創作。”
“我已經將今后的奮斗目標錨定在木刻版畫上,事實證明這個事業可以養活我。以后我還能做得更好,因為我要通過版畫讓更多小朋友愛上藝術,愛上生活,享受更美好的人生。”邵意茹說。

宋代“壹貫”
大學畢業的邵意茹,已對版畫的歷史和創作理論有了更系統的儲備,在十幾年跟著外公畫畫雕刻的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感悟。此次,她受邀來到東樂社,發現運城的孩子和家長們也很喜歡她的版畫。下一步,她準備構思創作更多體現河東山水、人文、古建、文化特征的作品,用木刻版畫為河東代言,為運城文旅融合添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