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開卷有益-求醫問藥時間:2025-09-05

永濟市華夏傳統文化整理研究中心白露節氣墻繪 記者 劉亞 攝
白露,一個詩意的名詞,也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仲秋時節的開始。古人以四時配五行,其中秋屬金,而金色白,因此秋天的露水也就被稱為了白露。杜甫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既寫景也點明時令,表示這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意思是說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這會兒農民也忙著收獲莊稼,正所謂“搶秋搶秋,不搶就丟”。
習俗
1.收青露
中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2.飲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剛剛好。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3.祭禹王
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老百姓會在白露時節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
4.啜米酒
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養生
1.起居養生
在生活起居上,早睡早起,聞雞起舞,調氣調神,使機體氣機貫通,護衛肺金,抵御秋燥的侵害。進入白露節氣應注意養肺,建議大家多做戶外運動,以凈化吸入的空氣質量,以及增大肺部呼吸能力,從而減少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其次,早睡早起還能寧靜神志而順秋氣。白露時節也需注重睡眠,這時候夜間相對夏季會有所增長,注意早睡早起,保證每天7小時~8小時的睡眠時間,白天才能有充沛的精神應對秋燥,秋睡也是秋季養生的關鍵。
2.飲食養生
肺在五行中屬金,主秋季,秋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秋天的氣候特點為燥,也就是說燥主秋令。肺為“嬌臟”,不耐寒熱,通過鼻與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傷,從而產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便秘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咳中帶血等一系列癥狀。所以,立秋過后應當注意潤肺養肺,在合理的飲食搭配基礎上,可適當食用如蜂蜜、百合、杏仁、太子參、山藥等柔潤食品,補益肺胃,有益健康。
3.情志養生
情志致病是常見的疾病病因,在中醫學中,肺在志為憂、悲,均屬消極的情緒,對于人體的重要影響是使氣不斷地消耗,即“悲則氣消”,所以有俗稱的“悲憂傷肺”一說。
秋后要重視精神衛生,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內心平和。情緒波動要主動排解,可找親人、朋友談心及心理醫生干預,也可通過發展興趣愛好和戶外活動調理情緒。
4.中醫干預之法
從白露開始,天氣變得越來越涼,有些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癥狀。所以白露起要溫補陽氣,補養腎氣。每晚用艾絨水泡腳,水要沒過腳腕,時間在15分鐘~30分鐘為宜,泡到身體微微發熱最好。
此外,白露時節還可以進行艾灸保健治療,可以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艾灸的主要穴位包括大椎、肺俞、腎俞、脾俞、關元、神闕、足三里、中府等。每次選擇2個~3個穴位,每穴灸15分鐘~25分鐘,以局部皮膚溫熱能忍受為度。
(《開卷有益-求醫問藥》雜志)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