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6
李紅偉
大河之東的峨嵋嶺臺地上,矗立著鼎鼎有名的孤山。孤山以東,順路下到坡底,一馬平川的田野之間圍攏著一處較大的村落。
一
放眼看去,這村落平平無奇。隱于黃土高原一隅,被綠色田野環繞著,房屋高低錯落,村民早出晚歸,人間煙火,盡享天倫。
但總有不凡之處,譬如,村中心那兩尊鐵旗桿,歷經風雨洗禮,見證數百年滄桑巨變。旗桿上,鐵鳳昂首振翅,鐵旗迎風欲飄,鐵鈴音律清脆,鐵斗方正敦厚,鐵龍繞柱盤旋。鐵旗桿后的舞臺邊上鋪的都是古石碑,撫摸一筆一畫,似可感觸到祖輩的匠心和體溫。
這就是烏蘇村。鐵旗桿斜對面原來放置有兩尊石羊,聽說村北地里很久前有過大墳,出土過石人。根據古制,一般三品以上官員墳前才能放置石羊、石人,這意味著村里出過有名望的大人物。
二
十年前,想寫一篇和本地拳術有關的稿件,我專門到縣志辦查閱史料。不經意間,發現和烏蘇相關的重要記載:袁泰,明代萬泉烏蘇人。1954年,萬泉、榮河兩縣合并為萬榮縣,縣境內只有一個烏蘇。那么,袁泰所在萬泉烏蘇便是現今烏蘇村無疑了。
烏蘇,在蒙古語里是池泊之意,正與全村所處地貌契合。每逢大雨,村西坡地便涌來洪流,與各巷雨水匯聚流到村中心大池泊里,池泊溢滿后便一路奔向村東南田野,這便是村里泄洪水路。聚水之處,稼穡及飲水有保障,加之該處南達解州鹽池,北及呂梁山脈,位于煤鹽貨運要道,不論在軍事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具樞紐要義。七百多年前,元軍曾在烏蘇駐扎,正好用蒙古語“烏蘇”為村落命名。
元廷末年,腐朽政權風雨飄搖,舉義之勢風起云涌。1353年,在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義軍里小角色的時候,袁泰在烏蘇出生了。當時駐村的元軍肯定想不到,這個村會誕生一名嬰孩成為下一個新王朝的正二品官員,會對新王朝的法治及官員命運產生重大影響。
三
村西,一條路通向原萬泉縣城。那里有座文廟,廟里古柏樹齡在千年以上。袁泰生活的時代距今七百多年,那時這文廟便在了。從袁泰的成就看,他當年在村里私塾的童生中應該出類拔萃,注定會到作為縣級學宮的文廟里就讀深造。烏蘇到文廟十余公里,一路向上坡勢,快到萬泉縣城時下坡,再從一條小道攀爬進東城門,迎面就是文廟。
這條路,袁泰走了多少個來回已不可考。那是一位少年在亂世中的憧憬與升華之路,背后是父母的希冀與勉勵。烏蘇村里的四季稼穡與縣城里的儒學浸潤,奠定了少年袁泰腳踏實地的處事風格,充盈了他的抱負與學問。盡管文廟里的油燈光亮微弱,但早已照亮他走向大明天地的路途,而他也必將在史書上留下一頁。
晝夜交替中,朱元璋浴血征戰,1368年在應天稱帝,建成大明王朝,一舉消除元廷頹廢之氣,呈現出百廢待舉的新氣象。這時,袁泰也出落成意氣風發的青年,躊躇滿志地捧出苦讀十年的滿腹學識與報國宏愿。1371年,朱元璋建立新朝后的第四年,虛歲十九的袁泰從萬泉、蒲州,跨越黃河長江,邁過縣郡州府,一路南下,穿越了一千九百多里地的水陸風塵,欣欣然在應天府高中進士,開始成為新王朝高歌猛進征程上的新生力量。在湖南酃縣、河南羅山等地,袁泰十四年如一日地撲下身子,在基層經過一番歷練后,毫不意外地以政治新星的身份贏得朱元璋的賞識,被選拔進監察核心團隊——都察院。
四
1382年,青年袁泰在地方上勵精圖治的時候,大明朝剛剛收復云南,統一了全國版圖。在經歷軍事征戰與政治重組后,開始大開大合地革新政治體制,呈現出推進肅治與拓展新路的獨特氣象。
兩年前,胡惟庸案發,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及丞相制,設錦衣衛監察百官嚴懲貪腐。在經過兩年的深思熟慮后,他將御史臺改制為糾劾百官、辨明冤枉、督察各道的最高監察機構——都察院。都察院初設為正七品,第二年改為正三品,第三年改為正二品。
都察院設立的第四年,袁泰來了,起步為正五品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一年后擢升為正四品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五年后擢升為正三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六年后擢升為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相當于國家最高級別的監察官員了。袁泰在監察領域如魚得水,主要原因是精于律法、性情耿直、善于論辯,這得益于天資、勤學、信仰。在新王朝如日初升階段,他的所學獻于他的抱負,一脈流傳于儒學的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基因,代代傳承,賡續不絕,浸染其從政之路。
五
從縣志及其他史料看,袁泰最值得稱道的并非官至正二品,而是在朱元璋嚴法肅懲貪腐蠹蟲,動輒大案連坐的政治風潮中,他能堅守法典規制,以深厚的政治經驗和善辯之才,向這位洪武大帝闡明事理大義,極大地減少了冤獄錯案,挽救了一批錯抓錯批的官員,為新王朝保留了人才,也為自己贏得了口碑。想當年,多少官員噤若寒蟬,明哲保身,袁泰能激流勇進、迎難而上,實在殊為可貴。
縱觀千年風云,多少人年少時有氣吞四海的勇氣,但年長經事后大都受經驗和教訓裹挾變得謹小慎微、察言觀色、瞻前顧后。洪武年間,僅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四大案”就誅殺了近五萬人。在這樣的氛圍中,誰敢一點也不忌憚地向皇帝提意見呢?在這樣的洪流中,反復揣摩皇帝心意,避免卷入是非,還要盡可能地說動殺伐決斷的皇帝刀下留人,袁泰簡直爆發彌天大勇了。
六
正因為基于才華和經驗,耿直的袁泰過于自信,也辦過錯誤的事兒。盡管瑕不掩瑜,但必須清醒客觀地面對這樣的事實。他審理王爵受賄案自以為厘清事實后,唆使河南道將相關人員定罪,但廷臣會審后發現錯審導致冤情。袁泰被彈劾后,不知朱元璋是不是出于對其才華、能力、作風、貢獻賞識的原因,最終以年齡大為由寬恕了他。
1392年,虛歲四十的袁泰經歷多年政界風雨后,已不再年輕,眼神不再鋒利,須發中摻雜了白色。王爵案后,耿直的袁泰竟然沒有謹言慎語,竟然忘記明哲保身才能護全自己,再次基于職責向皇帝奏明四十一人瀆職、四人不稱職。這次,洪武大帝沒再采納他的意見。
這一年的八月,袁泰的病體終于扛不住了,已顯老態的他在喘息中慢慢地合上了雙眼。這一生,他吃過苦,干過事,輝煌過,也落寞過。據《萬泉縣志》記載,袁泰歸葬于萬泉烏蘇,也算葉落歸根,與生養他的這片黃土融為一體。
七
君自遠方來,來自云遮霧繞的歲月深處。慢慢看清了你少年的臉龐,你奔走的步履,你捍衛法理的光芒,你伏身于桑梓的從容。當一切快被時光抹平的時候,歷史必將喚醒你留存于大地上的榮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