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6
河津市城區街道府西社區干部小高,曾有個鼓鼓囊囊的文件包,包里裝著各種報表。“民政低保表、農業補貼表、應急排查表……一年上千張,辦公室成了‘表海’主戰場。”她無奈地搖頭,“群眾辦事找不著人,干部下村擠不出空。”辦公室里,像小山一樣堆積的紙質報表,無聲地訴說著基層干部的疲憊。
報表多頭填報、數據重復錄入、系統各自為政,全市基層每年填報報表逾千份,數據項超萬項。
干部們忙于應付,不僅數據質量難保障,治理效能也大打折扣。
如今,變化正悄然發生。在市數據局,一張張電子報表正在取代堆積如山的紙質表格。今年以來,一場以黨建為引領、以“只報一次”為目標的改革破冰前行,將整治形式主義與提升治理效能深度融合,為基層減負增效蹚出了一條新路。
黨建領航,下好改革“一盤棋”
“鄉鎮年均填報報表超過1000份,同一數據反復填、多頭報!”一位鄉鎮干部在調研座談會上的感慨,道出了改革的緊迫性。
2024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基層報表數據“只報一次”工作指引》,直指基層數據多頭報送、重復填報的沉疴。我市聞令而動,錨定“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將這場改革列為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的核心突破點,以“只報一次”為利刃,直指形式主義積弊,力求減負增效深度融合。
一場數據“清淤戰”迅速鋪開。
頂層設計強引擎。市委辦牽頭,市政府辦、市數據局、市統計局組建市級專班,13個縣(市、區)同步成立縣級專班,織就“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組織保障網。黨建引領迸發出的強大組織力,恰如強勁引擎,為改革注入澎湃動能。
掛圖作戰明路徑。專班精心制定“任務清單、時限清單、責任單位清單”3張作戰圖,細化分解出11項重點任務和26條具體措施,明確“誰來做、做什么、何時做”,確保改革節奏同頻共振、步調一致。
借智引智定標準。專班成員南下重慶、北上內蒙古等地,深入學習考察“一表通”等先進經驗。同時,深入鹽湖區北城街道、北相鎮等基層一線,面對面聽取干部心聲,收集痛點難點。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結合運城實際,創新提煉出“四整合三規范兩不納”的工作方法——
“四整合”亮劍“重復”:同一場景、同一科室、業務相近、重復字段多的報表,堅決合并;
“三規范”統一“標準”:統一規范報表名稱、數據項表述、填報說明等,消除歧義;
“兩不納”守住“底線”:涉密數據、臨時統計類報表暫不納入,兼顧安全、效率。
這套清晰、可操作的準則,為后續大規模數據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讓基層干部看到了報表“瘦身”的明確路徑。
三級聯動,再造基層“一本賬”
改革的核心在于數據治理,難點在于打破橫亙在各部門、各層級間的“數據孤島”。依托黨建引領的強大組織力,一場覆蓋全市13個縣(市、區)26個鄉鎮的報表“大摸底”全面鋪開。
“鄉鎮摸排—縣級核驗—市級校準”三級聯動機制高效運轉。專班成員沉入一線,一張張梳理、一項項核對,成果令人震驚:累計歸集報表11214張、數據項107051項。經過初步“去重消腫”,最終形成標準化報表7822張、數據項72940項,覆蓋民政、人社、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教育等54個行業部門,基本實現基礎數據“應匯盡匯”。
“我們通過‘歸集—清洗—治理—確認’四步閉環,目標就是‘一表通用、一數多能’,讓沉睡的數據活起來、跑起來,精準服務決策。”市數據局工作人員魏國玲介紹道。
民政、人社、農業農村、應急管理4個民生重點領域成為首批“試驗田”。在“省級技術支撐、市級專班統籌、行業部門把關”的黨建業務雙融合強力聯動下,一場報表“精簡化手術”成效斐然——
民政領域:報表由 107張精簡至26張,數據項由2353項精煉至969項;
人社領域:報表由 76張精簡至22張,數據項由1194項精煉至598項;
農業農村領域:報表由268張去重精簡至48張,數據項由3370項精煉至1363項;
應急管理領域:報表由75張去重精簡至24張,數據項由1253項精煉至519項。
這不僅是一場報表的“斷舍離”,更是效能的躍升。成功的實踐催生出可復制推廣的“運城模板”和標準化業務表,為后續全市乃至全省推廣提供了寶貴的“樣板間”。市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衛國院表示:“砍掉的是形式主義的包袱,留下的是服務群眾的真干貨。”
臨門一腳,聯調測試打響“關鍵戰役”
改革落地生根,強大的信息系統是筋骨。
今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數據局積極爭取,成功獲批山西省唯一的“只報一次”平臺建設試點市,獲得省級資金與頂尖技術團隊支持。10名省級技術專家進駐我市,全程護航。
8月14日,全市“只報一次”系統聯調測試培訓會氣氛緊張而熱烈,來自試點領域縣(市、區)業務部門、首批試點鄉鎮(街道)、技術支撐團隊的上百人參會。會上,相關專家強調,系統聯調測試絕非簡單的技術操作,它直接關系到改革能否落地見效、惠及基層。大家要敢于“挑刺”、善于“找茬”,堅決避免“紙上標準”與“實際操作”兩張皮。
改革進入上線前最關鍵的實戰檢驗階段。
此次測試從4個試點領域各選取兩張業務量大、涉及部門多、流程相對復雜的核心業務報表進行全流程實戰演練。測試聚焦多項核心目標:報表設計是否貼合基層實際,系統操作是否流暢便捷,字段匹配、流程銜接有無斷點,數據抓取、生成與回流是否精準高效。
“測試必須動真格!村(社區)的數據填報員和市、縣的業務操作員,特別是黨員數據哨兵,要立足一線,揪出真問題,反饋堵點痛點。”技術組負責人張哲說。
長效賦能,雙輪驅動破難題
首批領域改革成效顯著,“表山”漸消,但步入深水區,徹底實現“只報一次”愿景,仍面臨數據整合難、標準不統一、減負需深化等挑戰。
面對挑戰,破局之道在于堅持黨建引領與數字化賦能雙輪驅動,著力構建長效機制,確保改革行穩致遠。
深化標準化建設,筑牢數據根基。以民政等四領域標準化臺賬為范本,推動省級主管部門統籌協調,組織相關廳(局)開展省市縣三級聯動認領與治理。目標是建立覆蓋全面、標準統一的行業數據報表清單體系,從源頭規范數據采集管理,為全省樹標桿。
攻堅數據共享機制,打通縱橫經脈。基于標準化臺賬形成的行業條線“一本賬”,構建“一數一源一標準”治理機制。通過強化技術對接和政策協調,強力打通縱向(國、省、市、縣)和橫向(部門之間)數據通道,破除“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一次采集、權威準確、多方復用”。
加速平臺賦能,力促數據回流。借鑒先進經驗,加強與省政務信息管理局、省數據局對接,建立數據縱向協同回流機制。同時,加速建設運城市本級數據倉庫,為數據匯聚、治理、共享提供強大底座。核心目標是確保省級數據有效回流至市級平臺,支撐基層系統高效運行,最終兌現“數據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的減負愿景。
“改革必然經歷陣痛,但勢在必行,意義深遠。”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家敏杰語氣堅定,“作為全省唯一的試點市,我們肩負著為山西探路的重要使命。要在測試中精益求精,在應用中完善提升,努力貢獻可復制、可推廣的‘運城模式’‘運城經驗’,為破解基層減負難題交上優異答卷。”
從報表“瀚海”到數據“清渠”,市數據局以數據為引擎,卸下了基層肩頭的“千鈞表山”,蹚出了一條以標準化、智能化提升治理效能的新路。當基層干部挺直腰桿,將更多精力投向田間地頭、社區巷陌,這不僅是基層減負最生動的注腳,更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鏗鏘足音。
記者 許 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