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8-25
“請大家靠邊,配合一下,我們要運行啦!”在臨猗縣蘭汀雅居小區的快遞網點前,一輛被居民團團圍住的白色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正用清脆的電子音“著急”喊話,車身上順豐的LOGO格外醒目。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在等候裝車。
擠在最前面的住戶姚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車身,笑著對身邊的鄰居說:“這小家伙不光會送貨,還會‘說話’呢,連提示音都帶著股機靈勁兒,真是又智能又好玩!”
近日,這樣新奇的場景在臨猗街頭屢見不鮮。從位于臨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的順豐楚侯轉運中心到縣城的多條路段上,6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往來穿梭,成為一道獨特的科技風景線。作為前不久投放的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隊,它們的亮相以實打實的硬核性能,為當地物流效率提升按下了“加速鍵”,讓快遞收發悄然邁入了“無人配送”的新賽道,更是臨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推動國家骨干(運城)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打造臨猗現代電商物流集聚區的具體實踐。
智能“新兵”上崗
開啟無人配送新嘗試
在順豐楚侯轉運中心無人駕駛車停放區,6輛白色的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正靜靜蟄伏。這些車長約3.6米、寬1.3米、高2.2米的“智能移動貨柜”,整齊排列在劃定區域內,后墻的充電插座如專屬“能量接口”,通過電線與車身相連。
“這批車是7月中旬到楚侯的,光是前期準備就花了半個多月。”順豐楚侯轉運中心負責人王小亮蹲下身,指尖輕觸車身側面的激光雷達,“這個像‘旋轉燈塔’的裝置,配合車頂的6顆高清攝像頭,得先在周邊15公里范圍‘掃街’——采集道路標線、紅綠燈位置甚至路邊的電線桿坐標,再把數據導入系統,和百度、騰訊、高德地圖的衛星定位作疊加校準。現在是試運行階段,每輛車的‘大腦’里都存著近百條優化路線呢。”

工作人員在手機客戶端點擊發車。
“每輛車的貨廂為6立方米,按現在的單票快件平均體積算,每輛車單次裝200到300票完全沒問題,相當于一個小型配送點半天的配送量。”王小亮指著貨廂門內側的傳感器解釋道,“這些車不光能裝,還特‘聰明’——激光雷達能探測150米內的障礙物,攝像頭能識別交通信號燈的實時狀態,智能算法系統每秒能做上萬次路徑計算,遇到突然竄出來的寵物或者路邊停靠的車輛,反應比人快多了。”
一大早,轉運中心的貨物裝卸區開始忙碌起來。隨著傳送帶將一批批快件送抵,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像訓練有素的士兵,沿著地面的引導線有序移動到指定位置。
“來,給你演示下怎么‘指揮’它們。”轉運中心運營主管張佳掏出手機,點開那個圖標為小機器人的“新石器準時達”App,屏幕上立刻跳出楚侯轉運中心周邊的地圖。他指尖輕點“順豐雙塔北路店”,系統自動彈出預估里程、預計耗時和實時路況,確認信息后按下“發車”鍵,一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的揚聲器立刻傳出清脆的童聲:“車輛啟動。”緊接著,車身緩緩轉動,“車輛左轉,請注意安全”的提示音與轉向燈的閃爍聲同步響起。
張佳又點開App里的“實時監控”界面,車外360度畫面立刻同步顯示出來,路邊的行人、過往的車輛甚至隨風飄動的樹葉都清晰可見。
“你看,車身四周的監控攝像頭就像‘千里眼’,實時畫面會傳回到后臺系統,遇到異常情況能自動報警。”他特意展示了車門控制功能,“這車門是雙重加密的,行駛過程中就算用蠻力也打不開,除非在App上輸入驗證碼或者使用專屬鑰匙,這既保證了快件安全,也防止有人誤碰影響行駛。”
中午11點多,第一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緩緩駛出轉運中心大門。這個曾經只在科幻電影里出現的場景,如今已成為運臨路上的尋常一景,為我市的物流版圖悄然畫上了一筆“智能”色彩。
破解物流痛點
彰顯科技賦能新優勢
在我市的物流運輸中,傳統配送模式的痛點早已顯露。不少快遞收發網點設在居民區,狹窄的巷道里,廂式貨車別說停靠,就連轉彎、倒車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意就可能剮蹭周邊車輛。而如今,順豐的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卻能像靈活的“快遞精靈”,輕松穿梭于小區樓棟間,精準停在指定點位,讓“最后一百米”的配送不再受空間限制。
“只要有電,它們就能連軸轉。”王小亮指著監控屏上的車輛軌跡說,這些“不知疲倦的配送員”從不會抱怨“貨少不跑”,哪怕只有幾件急件,也能即刻出發,送完返程后立刻投入下一輪運輸。車身上的電池組是它們的“能量心臟”——充電1個多小時就能續航160公里。

工作人員將快遞裝入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
效率的提升更是立竿見影。過去,人工轉運要等分揀線攢夠200件才裝車,遇上中午高峰,往往堆成小山的快件得等司機吃完飯才能啟程;現在,無人駕駛車隨到隨裝,每天11點半前,6輛車就能全部發完貨,將延誤風險壓到最低。
王小亮給記者算了筆賬:每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載重五六百公斤、裝200多件,看似比1.5噸的貨車裝得少,但勝在周轉頻次高,總體來算遠超貨車單日兩趟的運力。
成本優勢則藏在細水長流里。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不需要工資、加班費,也不用考慮社保、福利,長期運營下來,人力成本能節省不少。更重要的是還大幅降低了交通事故風險——激光雷達和智能算法時刻保持在線,不會像人類駕駛員那樣因打盹、分心出岔子。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抵達設定站點,工作人員準備卸貨。
“順豐楚侯轉運中心是全省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每天收發量驚人。”王小亮看著手機上代表無人車的光點在地圖上穿梭,“這些車時速能達30公里,覆蓋周邊15公里的配送圈,正好匹配轉運中心的輻射范圍。”在他看來,引入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不僅是應對當下物流痛點的良方,更是順應科技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通過減少人為失誤、縮短周轉時間,讓這座區域物流樞紐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升級。
好評之聲漸起
鋪展智慧物流新畫卷
在蘭汀雅居小區,一輛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正緩緩駛向快遞網點,剛晨練回來的李阿姨遠遠看見,笑著朝車揮了揮手。
“這小家伙可懂禮貌了,上次我帶著孫子在路邊玩,它老遠就停下來,等我們走過去才動。”李阿姨笑著說。
在臨猗縣雙塔北路順豐快遞點周邊的菜市場,商戶們也漸漸習慣了這個“智能伙伴”的存在。賣水果的王姐記得,前幾天她忙著招呼顧客,沒注意身后的無人車,直到聽見“前方有人,請避讓”的提示音才回頭,“當時嚇了一跳,結果人家穩穩停在那兒,等我挪開才繼續走。”
這種安心感,正隨著無人快遞車的身影蔓延到臨猗縣的各個角落。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行駛在蘇北線上。
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的普及,背后是政企協同的推動。“順豐楚侯轉運中心是我們重點引進的項目,目的就是用科技提升物流效率。”臨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招商融資部副部長苗國鋒坦言,“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在我縣試運行以來,有效優化了物流配送流程,提升了貨物運輸與送達效率,尤其在末端配送環節展現出顯著優勢,讓群眾收寄快遞更加便捷、高效,切實為百姓生活帶來了實惠與便利,也為臨猗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注入了新動能。”
目前,臨猗縣正全力打造智慧物流體系,通過政企協同,整合資源,積極引入前沿科技。一方面,加速物流園區智能化升級,如順豐晉南水果產業園,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每日可處理大量快遞包裹,極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積極探索無人車配送技術,有效推動農村物流降本增效。
“此外,我們在完善電商物流公共倉儲配送中心建設中,實現了統一卸載、分揀與配送,并搭建了城鄉快遞共配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動態跟蹤,降低物流費用。”苗國鋒說。
“試運行效果超出預期。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完善車輛性能,比如優化復雜路況的應對能力。如果成本核算達標,我們計劃再投放十幾輛車,先覆蓋鹽湖區的11個順豐網點,再逐步輻射萬榮等周邊縣。”對于未來的布局,王小亮有著清晰的規劃,“路權問題也需要一步步協調,如果進入鹽湖區,還需要和市級交通運輸部門對接。但我們有信心,因為這種模式既方便群眾,也符合物流升級的趨勢。”
夕陽西下,無人駕駛快遞運輸車車隊完成最后一趟配送,緩緩駛回楚侯轉運中心。車身上的順豐LOGO在余暉中閃著光,仿佛在預示著一個更智能、更高效的物流時代正在來臨。從臨猗縣城的小區街巷,到未來即將覆蓋的周邊縣區,這些沉默但聰明的“配送員”正用自己的方式,悄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文/記者 范 娜 圖/記者 金玉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