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26
垣曲縣逸景花城小區黨群服務站內歡聲笑語,居民們在活動室里打球下棋;曾經困擾五龍社區福源小區的治理難題,通過“三張清單”機制得到精準破解;杏林社區議事廳內,一件件棘手的鄰里糾紛成功化解……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是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鮮活注腳。
近年來,面對292個小區的治理壓力,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建強服務陣地、創新服務機制、搭建議事平臺3項措施,推動黨建工作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以紅色動能激活基層治理新活力,讓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門口持續升級。
建強黨群服務站
筑牢基層治理“紅色堡壘”
傍晚7時30分,垣曲縣杏林社區逸景花城小區娛樂室里,暖光燈下,居民徐永牛正和好友對戰乒乓球,清脆的擊球聲伴著陣陣笑聲;閱讀室里,幾位居民正捧著圖書靜靜品讀,偶有低聲交流;舞蹈室內,歡快的音樂伴著居民們輕盈的舞步;議事廳里的白板上,“小區綠植修剪方案”的討論痕跡還未擦去……這個集活動、娛樂、閱讀、議事于一體的空間,不是商業場館,而是建在小區里的黨群服務站。
居民小區是城市的“細胞”,更是基層黨建的“神經末梢”。如何讓黨組織的力量下沉到治理體系的最末端?
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以“六有”標準(有黨旗、有編碼、有足夠使用面積、有標識標牌、有配套設施、有檔案資料)為抓手,全力推進小區黨群服務站規范化建設,把貼心服務送到居民心坎上。
“我縣有292個小區,數量多、類型雜,老舊小區缺場地、新建小區入住率低,治理難度不小。”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剛坦言,中心以建強小區黨組織戰斗堡壘為破題關鍵,推動組織、資源、服務“三下沉”,讓黨建力量扎根基層。
為讓黨群服務站真正建到群眾心坎上,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用3個月時間完成292個小區“地毯式”摸排,詳細記錄每個小區的規模、入住率、閑置空間等基礎信息,最終篩選出228個具備建設條件的小區,量身制訂“一小區一方案”。針對場地難題,該中心創新思路盤活資源:協調轄區包聯單位騰出閑置用房,改造小區閑置門房,整合物業及居民自建房空閑空間,累計挖掘可用場地102處。
如今,垣曲縣已有31個小區黨群服務站按照“六有”標準建成投用。走進這些服務站,紅色的標識標牌格外醒目,鮮紅的黨旗懸掛在墻面中央,檔案柜里的資料按“居民需求”“活動記錄”“議事臺賬”分類歸檔,桌椅、書架、飲水機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在黨群服務站里,居民有矛盾能調解,有疑問能咨詢,有需求能反映——它是解決鄰里糾紛的“調解室”,是傳播政策知識的“宣傳站”,更是居民休閑娛樂的“幸福屋”。“以前有事找不到地方說,現在服務站就是我們的‘主心骨’。”居民徐永牛的話,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聲。
完善“三張清單”
構建精準服務“閉環體系”
“以前小區里沒有活動場所,現在我們能在黨群服務站下象棋了,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家住垣曲縣福源小區的王大爺看著象棋桌,難掩喜悅。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福源小區曾深陷治安薄弱、垃圾堆積、路燈破損等困境。這一變化的背后,是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推行“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有機聯動的“三張清單”機制帶來的實效。
“基層治理最怕‘供需錯位’,群眾要的送不到,單位有的用不上。”王剛介紹,“三張清單”機制通過清晰的流程,搭建起群眾訴求與服務資源的“連心橋”。
“需求清單”怎么來?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通過網格員日常走訪、小區服務站“微心聲”專欄、熱線電話等渠道,廣泛收集居民意見建議378條,梳理形成涵蓋政策宣傳、環境治理、物業管理等十六大類別的需求目錄,確保第一時間了解群眾所思所盼。
“資源清單”從哪來?該縣131家機關企事業單位、2896名在職黨員全員完成社區報到,全面摸排可提供的服務內容,匯總形成包含208項具體服務的資源清單,為精準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有了需求和資源,“項目清單”就是“連接器”。在社區黨委共駐共建聯席會議平臺上,通過“揭榜掛帥”、社區派單等方式,將資源與需求精準匹配,生成并推動落實316個服務項目,形成“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的閉環運行機制。
福源小區的蛻變便是例證:通過網格員武軍軍的日常走訪,改善居住環境、豐富文化生活等需求被收集列入“需求清單”;包聯單位縣財政局提供黨群服務站場地并捐贈活動用品,充實“資源清單”;最后通過五龍社區大黨委聯席會議“派單”,生成“項目清單”,實現了黨群服務站改造、和諧議事廳啟用等系列變化。
為確保該機制長效運行,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建立“雙向評價”制度:中心對各單位共建成效進行考評,小區黨組織對黨員服務表現進行打分,并將黨員在社區的表現納入干部家風家教評價體系。截至目前,通過“三張清單”機制,累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460余件,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打造社區議事廳
激活群眾自治新活力
今年2月初,垣曲縣杏林社區逸景花城小區,居民王某被車輛撞倒,肇事車車主趙某未及時慰問便離開,王某情緒激動要求賠償5000元,趙某以經濟困難拒絕,雙方僵持不下。
危急時刻,杏林社區“守望”議事廳成員楊李娜迅速介入,安撫王某情緒、聯系網格員調取監控,隨后上報社區。議事廳主任翟開生牽頭組織調解會,邀請調解能人馬永紅參與,從法律分析到心理疏導,最終促成雙方和解——趙某支付2500元營養費,兩人握手言和。這場矛盾的圓滿化解,正是垣曲縣社區議事廳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縮影。
“以前有事沒人管、管不好,現在議事廳在樓下,隨時能議、及時能解!”居民們的感受道出了社區議事廳的價值。作為深化基層群眾自治的關鍵舉措,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打破傳統場地限制,因地制宜將社區議事廳建在居民小區、樓棟院落、黨群服務站,讓居民“下樓就能議、隨時能參與”。
目前,垣曲縣已建成“‘銅’心議事亭”“‘清’聽民聲議事廳”等45個各具特色的議事廳,配套成立議事監督團、旁聽團,吸納網格員、熱心居民、企事業單位代表等參與,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為了讓議事更專業,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建立黨員人才庫。388名來自工程建設、規劃設計、醫療衛生等領域的黨員,成了議事廳的“智囊團”。不僅如此,“五步閉環+兩項制度”還讓議事廳高效運轉。從收集議題、分析研判,到民主協商、跟蹤督辦,再到成效反饋,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清單管理制度把流程、責任、進度列得明明白白,考核激勵制度對表現突出的議事成員表彰獎勵,大家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截至目前,社區議事廳已累計協商解決社區治理難題140件,涵蓋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升級、文化活動拓展等多個方面,切實將居民訴求轉化為治理實效。
從建強“家門口”的黨群服務站,到完善“三張清單”精準服務,再到打造社區議事廳激活自治活力,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以扎實的黨建工作為根基,不斷延伸為民服務觸角,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中的諸多難題。未來,垣曲縣社區服務中心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拓展黨群服務站點功能、優化“三張清單”精準對接、提升矛盾調解專業化水平、深化“一老一少”服務等方面重點發力,讓舜鄉社區的幸福底色愈發鮮亮。
記者 李宏偉 王月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