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8-20
□南俊

賈平凹故居一景
陜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古鎮,是文學巨匠賈平凹的故鄉。8月16日、17日,運城市作家協會組織赴賈平凹故居采風,筆者踴躍報名。
我們采風團一行36人,前往賈平凹故居和賈平凹文學藝術館,深切感悟文學大師的藝術源泉,汲取豐厚的文學滋養,激發文學創作活力。

大型鍛銅墻雕
(一)
棣花古鎮因早年盛產棣棠花得名。棣棠,亦作常棣、唐棣,《詩經·小雅》有《常棣》一詩,后來,常棣常被用來形容兄弟情誼。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三過棣花古鎮,留下了“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華”的名句。
16日天公不作美,剛開始是小雨,后來下成了大雨。盡管如此,也抵擋不住大家探訪賈平凹故里的熱情。走在棣花古鎮的街道上,只見四面青山環繞,群峰疊翠,云霧籠罩,古樸秀麗,空氣清新。山上一片蔥蘢,植被茂盛,山下開闊地帶是成片的美麗村莊,一目望去,鮮花盛開,真是宜居宜賞。
我們首先來到賈平凹文學藝術館。該館于2014年9月30日開館,一到門口,“賈平凹文學藝術館”8個大字熠熠生輝,門楣上掛著的一對紅燈籠,經過雨水沖刷更加鮮亮。
門樓右手邊有一堵高墻,墻上是大型鍛銅墻雕。雕塑右下角,是坐在桌前的賈平凹像,其余都是書架,書架上擺放著賈平凹先生的各類作品。一眼看過去,有小說《廢都》《懷念狼》《商州》《秦腔》《情劫》《州河》,以及散文集《愛的蹤跡》《做個自在人》《月跡》等。
跨過小門樓,就到了藝術館正門。從遠處看,藝術館外部交錯有致,富于變化,呈現“凹”字形設計,又有著關中民居單坡屋頂建筑的風格,占地6667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600平方米。藝術館正門設計是傳統的雕刻木藝門樓,大氣磅礴的現代風格中,嵌藏著傳統藝術的精華。
藝術館由文學館、書畫館、影音館3部分組成,門上分別都對應有館名和對聯。走進文學館,只見屋里擺放著賈平凹的部分作品和圖片,以及他《四十歲說》文中的手跡。我們仔細觀看,欽佩之情、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接著,我們又欣賞了書畫館里的書畫作品,這些作品風格鮮明,美不勝收。
隨后,我們來到時光走廊。無數根條型方管與鑲有線燈的金屬管交錯而鑄,墻面燈光與地面石材交相輝映,營造出時光隧道的效果,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墻體上以時光記事的方式,記載著賈先生每部文學作品的創作歷程,一一細看,似乎可以看到賈先生嘔心瀝血在燈下寫作的情景。另一邊則是他年輕時使用過的農家工具,紡織機、風箱、扁擔、簸箕等,布滿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塵埃,真實展現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民群眾的勞動場景。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你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你就能登上巔峰。”過了時光走廊,一面面人物墻進入視野,老舍、冰心、茅盾、聞一多等文壇名家,以及多位外國作家,在賈平凹文學創作的路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屋子里還陳列著他的一些文學手稿和早期出版的著作。
從屋子出來后,一個偌大的玻璃展柜映入眼簾,里面陳列著賈平凹收藏的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石雕。另一個展柜上,則擺著依據賈平凹小說故事人物捏出的陶泥制品,惟妙惟肖,表情豐富。通過他們的形態表情,我們似乎可想象到主人公們的人生故事和起伏命運。
(二)
縱觀中國當代文壇,賈平凹稱得上是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和文學奇才,也是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著名文學家之一。賈平凹所創造的文學世界,具有豐富深刻的中華民族性格和心理內涵。在作品中,他不斷追求美和創造美,也用自己的獨特筆觸,記錄時代和腳下的土地。
賈平凹在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體裁中均有獨到的建樹,以獨特視角準確深刻地表現了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處于社會轉型期的鄉土中國。他的作品再現了現實生活中蕓蕓眾生的生活本相,深入國人內心,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現代化與全球化發展中的深刻思想內涵,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見悲憫。也因此,他不僅獲得了我國廣大讀者的認可,贏得“鬼才賈平凹”之贊譽,而且跨越國界,獲得其他國家專家學者和讀者的認同。
那么,成就斐然的他,為什么會誕生在腳下這片土地呢?
帶著好奇,我們最后來到了賈平凹故居。這也是一個獨立院落,就位于賈平凹文學藝術館旁。故居的門口有一塊大石,大石旁有一塊木板,上面刻著賈平凹的散文《丑石》全文。
故居也有門樓,而且大門門檻明顯朝向東南傾斜,正對當地著名的筆架山(形似傳統文房用具)。根據商洛地區傳統建筑理念,這種朝向設計意在通過山水格局接引“文脈之氣”,契合“門前有文峰,代代出書生”的寓意。原宅基方位非正南正北,通過傾斜門框調整朝向,也符合傳統堪輿實踐中“借勢改向”的常見手法。
進門是一個雕花的木質照壁,繞過照壁墻,里面是一個院子,正屋門上“平凹之家”4個大字同樣熠熠生輝。堂屋里擺放著賈平凹父母的照片,還陳列著賈平凹曾經穿過的衣物、用過的書包和農具等。這些照片和實物,記錄著賈平凹青少年時代的生活,也讓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不易與艱辛。
賈平凹曾去水庫工地干活,大家都覺得他干活踏實,做人忠厚本分。那時,他很想上大學讀書,就跑去申請,幸運地被推薦上了西北大學。這也成為他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為他后來堅持不懈、勤奮創作、成為著名作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是被命運眷顧的人,也是一個被當地深厚文化底蘊熏陶的人,家鄉的一切,為他成為文學大師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優渥的條件。
探訪完賈平凹的故居后,我們深感他無愧于文學巨匠的稱號。他不僅經歷豐富,學識淵博,興趣也十分廣泛,在小說、散文、詩歌、劇本、雜文、音樂、書法、繪畫等領域都有涉獵。他是當代中國文壇上一位多姿多彩的作家。
在探訪過程中,我們沉浸在賈平凹的文學世界中,深刻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的文風隨意淡然,卻能雕琢出無數質感的記憶。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賈平凹的寫作風格和他的人格魅力,都與他生活的環境和風土人情息息相關。
這次探訪賈平凹故里之旅也讓我們明白,藝術創作需要從生活中發現美,而賈平凹的故居,正是這種美的源泉。此次活動,不僅讓我們對賈平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為我們以后的文學創作點亮了一束前行的光芒——我們要以他為榜樣,筆耕不輟,努力創作,竭盡全力寫出更好更優秀的文學作品,為運城本土文學創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