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微治理”催開“幸福花”

——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以“五微共治”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08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

盛夏時節,走進河津市樊村鎮西磑村,干凈整潔的村道蜿蜒暢通、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草木蔥蘢的游園生機盎然……一幅宜居宜業、和諧秀美的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西磑村小游園墻體彩繪圖片鮮艷奪目,大大提升村莊顏值。 (資料照片)

近年來,西磑村在市鎮兩級政策的精準引導與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微力量、微權力、微平臺、微空間、微機制的“五微共治”為切口,持續激活村級治理內生動力,逐步形成了干部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先后摘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鎮、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亮眼榮譽,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生動注腳。

西磑村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為村民線上辦理業務。 (史耀琦 攝)

微力量

激活鄉村治理“細胞群”

“每天早起10分鐘,保持全村常干凈”如今已成為西磑村村民的生活常態。這一變化的背后,是該村堅持黨建引領、激活“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自治”內生動力的生動實踐,實現從“看著干”到“跟著干”的深刻轉變。

西磑村黨支部以制度建設為抓手,夯實組織基礎。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制度的同時,創新推行“兩委”班子周例會、干部坐班值班制度,通過定期學習培訓,持續提升村“兩委”干部履職能力,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為了讓隊伍永葆活力,該村還注重后備人才培養,將有經濟基礎、想干事、能干事的積極分子吸納進“兩委”班子,成功培養9名后備干部,為村集體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黨員帶頭示范,是激活治理效能的關鍵。西磑村為67名黨員量身定制環境監督、政策宣講等8大類服務崗位,并擇優選派12名黨員下沉村辦產業項目一線,靠前服務、駐點解難,以實干精神帶動發展。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由黨員牽頭組建了巾幗志愿、文藝志愿等7支志愿服務隊,吸引200余名群眾主動參與巡邏護學、糾紛調解、文藝演出、應急救援等志愿服務,用貼心服務架起黨群“連心橋”。

在黨員志愿者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參與熱情持續高漲。全民參與衛生清理成為常態,志愿服務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形成“示范一個,輻射一片”的良好格局。

微平臺

搭建服務群眾“連心橋”

“以前反映問題要跑村委會,現在打開手機就能說,辦理進度看得見、能評價,咱老百姓參與村里事的勁頭更足了!”這是西磑村村民對“村級服務平臺”的真切感受。

近年來,西磑村始終突出群眾主體地位,于2022年引入由農業農村部主導、騰訊公司開發的“村級服務平臺”小程序,依托數字化平臺打造“云上黨群服務中心”,推動村莊治理從“少數人參與”向“多數人共治”轉變,讓鄉村治理更民主、更科學。

“我是薛舜伍,工作在太原,現申請將黨組織關系轉到單位。”“已線上轉,黨員檔案交給單位黨組織接收。”

“幫孩子打印下作業,謝謝!”“已辦理。”

……

村級服務平臺的“村民說事”板塊是群眾表達訴求的“直通車”——村民只需用圖片或文字提交意見,村黨支部書記便能實時收到提示,再根據問題性質分工批轉村“兩委”成員限時辦結。在辦理過程中,村干部需及時上傳工作照片,辦理完成后由發帖群眾打分評價;若涉及重大事項,則自動進入議事流程,由黨員、村民代表和全體村民共同討論表決,確保村民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目前,全村共有1400余人入駐平臺,累計開展“村民說事”500余次,書記交辦事項52件,發起議事12起。村級民主自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真正實現了“家事村事大家議、眾人拾柴火焰高”。

而今,這一模式已在樊村鎮全域推廣,21個行政村全部入駐平臺,認證村民8100余人,服務群眾過萬人,西磑村的治理經驗正以“可推廣、可復制”的姿態,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

微權力

筑牢事務規范“防火墻”

村級治理如何激發多方活力?西磑村給出了“雙向奔赴”的答案——通過明確權力邊界、強化公開監督,既讓村干部“想管事、能管事、管得了事”,也讓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地生根。

對村干部而言,核心在于賦予相應權力、明確具體職責。西磑村通過研究制定《網格員小微權力清單》,將公章使用、公共設施使用、評先推優、惠民政策享受等10項村級高頻事務納入清單管理,并創新設立“紅黃綠”分級審批機制:紅標權限需集體決議,黃標權限下放“兩委”干部,綠標權限直接交由網格員。村民申請事務時,網格員及“兩委”干部可根據權限,結合其日常表現和工作配合度直接辦理。逐級賦權讓村干部肩上有擔子、手中有抓手,干事熱情顯著提升,有效解決了“想管卻難管”的難題。

透明公開是贏得群眾信任的“金鑰匙”。西磑村聚焦群眾關心的村級重點項目、集體資源發包、產業營收、政策待遇享受等熱點內容,依托村級服務平臺推行“三務公開”線上化,實現信息永久公開、隨時可查。群眾不僅能在線瀏覽,還可分享、評論、留言,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2022年以來,該村線上公開事務143次,瀏覽量超5.7萬次,群眾對集體事務的知曉度大幅提升。

權力清單劃清邊界,公開監督架起橋梁。如今的西磑村,村干部主動作為,群眾積極參與,干群關系愈發緊密,對集體的信任感、認同感持續升溫,為村級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微空間

拓展多元共治“新場域”

“以前村里的老房子、閑置地荒著怪可惜的,現在改造成小菜園、停車場、便民服務點和產業項目等,既方便了生活,又能掙上錢,真是辦了件大好事!”說起村里的變化,西磑村村民難掩喜悅。這一切,源于該村以支部為主導,盤活閑置空間、賦能鄉村發展的創新實踐。

完善便民服務,讓閑置空間“變身”惠民陣地。該村將閑置舊房升級改造,高標準建成便民服務大廳、青年創業基地、日間照料中心、電商e鎮等,利用空閑宅基地打造微型停車場、小菜園。其中,便民服務大廳累計服務群眾上萬人次,青年創業基地幫助30余名婦女實現再就業,日間照料中心為45名75歲以上老人提供貼心養老服務,電商e鎮為村級產品、旅拍服務搭建直播平臺,停車場和小菜園讓“閑置地”變成“便民地”,進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發展集體產業,讓閑置資源“撬動”共富引擎。村黨支部通過“支部+農戶”合辦、集體獨立經營等模式,深挖傳統非遺技藝,打造小而精的鄉村產業集群。閑置房屋經過改造后,由村集體運營饅頭坊、面粉廠、特色小館等項目,帶動百余名村民就近就業;閑置老宅被集約利用,合作開發“西磑古堡”“西磑市集”等旅拍打卡地。在此基礎上,村里延伸產業鏈,試水電商直播、達人探店等新業態,讓集體產業之路越走越寬。

從空置舊房到便民服務點,從廢棄空地到休閑樂園,西磑村以“微更新”的巧思,在盤活的閑置空間中精準嵌入特色功能區,不僅喚醒了沉睡資源,更在“方寸”之間勾勒出宜居鄉村的鮮活圖景。

微機制

構建長效發展“穩定器”

“現在村里辦事有規矩,過日子有奔頭,鄰里間也更和睦了!”這句話道出了西磑村以制度建設鞏固治理成果、推動習慣養成的顯著成效。該村通過積分激勵、移風易俗、矛盾化解等制度創新,讓“制度”變“習慣”,在潛移默化中推動村莊治理提質增效。

積分制管理是激活村民參與熱情的“金鑰匙”。西磑村將村規民約細化成5方面40余項具體內容,明確加減分標準,通過“自主申報—審核把關—公示監督—計入檔案”流程,以戶為單位發放“積分一卡通”,村民憑積分可在村辦產業門店、集體定點超市抵扣現金,形成“線上積分、線下使用”的閉環體系。2024年以來,全村累計積分達17萬,不僅讓群眾嘗到了實惠,更讓參與村級事務從“制度要求”變成了“生活習慣”。

文明鄉風的培育,離不開制度的正向引導與習俗革新。該村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四好家庭”“好媳婦”評選,用身邊榜樣帶動新風尚;紅白理事會牽頭制定婚喪事宜制度,明確流程、宴席規模及彩禮上限,黨員干部帶頭踐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通過線上“村民說事”程序廣泛征求意見后,村里廢除了紅事事前宴請陋習,移風易俗“新村規”為村民減了負、松了綁。

矛盾化解在基層,才能筑牢平安基石。西磑村以網格為單元,由綜治中心牽頭組建了“1+5+N”矛調隊伍(1即綜治中心牽頭,5即農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老退役軍人“五老”、N即經驗豐富的民調員和志愿者),以“早發現、早上報、早調處”為準則,將觸角延伸至村頭巷尾,把鄰里糾紛、家庭摩擦等“煩心事”化解在巷陌之間,實現了“小事不出巷、大事不出村”。

人心齊則百事順,環境美則家園興,產業旺則底氣足。西磑村,這個處處透著和諧與興旺的村莊,正以“人心齊、環境美、產業旺”的嶄新姿態,展現出獨特的鄉村魅力。

從黨建引領機制的持續深化,到數字化治理平臺的廣泛推廣;從閑置資源的巧思盤活,到積分制管理的落地生根……在西磑村的示范帶動下,河津市越來越多的村莊紛紛激活“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內生動力,在制度建設中夯基固本,在服務優化中溫暖民心,在產業發展中拓寬路徑,各村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共同繪就了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薛俊杰 史甜甜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