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08

芮城縣陌南中學開展“熱愛芮城、磨礪青春”徒步研學實踐活動。 (資料照片)
“我們的‘百草園’是個‘百寶園’,大家在這里不僅可以了解多種中草藥常識,而且可以知曉許多古代名醫的經典傳統故事,在勞動實踐中增長知識……”近日,在芮城縣陌南中心小學,教師利用暑假帶著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為在春天里播種黃芪、遠志、地黃等中草藥苗進行除草和間苗。該校利用當地的豐富資源,創新勞動教育課程,在操場邊開辟了“百草園”勞動基地,種植30多種常見中草藥,并且進行一味中藥材一個項目式小組式學習。各小組從開始的松土、施肥、澆水、播種,到最后藥材成熟的采摘、挖掘、清洗、晾曬、入館等環節,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了勞動技能。這是陌南中心小學創新教育教學、打造活力校園的真實寫照,也是該縣各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創新教學改革舉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縮影。
在實踐中,芮城縣教育系統積極創新教育領域改革,突出“規范辦學、質量第一、安全至上”3條主線,著力推動“書香校園、活力校園、多彩校園、廉潔校園”“四個校園”建設,從“一校一品”到全域綻放,讓成長更具生命力,讓校園更具活力。該縣持續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積極探索教育新路徑,以優質均衡為統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教育事業持續“加速”,為人民群眾的幸?!凹哟a”,高質量推進教育強縣建設,走出了芮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黨建引領——思政育人打造“新課堂”
從每學期開學第一講起,在國旗下,在黨員活動室,在紅色廣場,從教師到學生,常態化組織開展 “紅色講堂”系列活動,震撼師生心靈,點亮理想燈塔,激發師生斗志,增強愛黨信念,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近年來,芮城縣第四中學將“紅色革命理想教育”作為學校“四大教育”內容之首,以紅色教育為主線,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育人目標,傳承紅色教育基因,鑄造愛黨愛國的精神之魂,培養時代新人,形成了體現學校特點的黨建文化,成為該校特色的黨建品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代,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過硬本領,做知行合一的奮斗者,在未來,要懷揣理想、立足當下、努力拼搏,為芮城縣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活力。”這是芮城縣第一職業學校開展的“挺膺擔當、逐夢青春”主題思政課的場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該校將思政課堂融入學生成長的教育體系中,創新立德樹人育人方式,讓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努力成才、報效國家。
一直以來,芮城縣教體局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全面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探索思政課改革路徑方法,實現學段協調聯動、學科相互融入,構建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立體思政教育體系,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堅持“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貫通教育,深化思政理論課程改革創新,挖掘地域人文、歷史變遷、紅色基因、經濟發展等寶貴資源,通過研學形式引領思想、塑造價值、陶冶品格,培育時代新人。在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培養一體化骨干教師,打造一體化精品課例,形成一體化教研成果。
目前,芮城中學“六廉創建”、七一示范小學“7+幸福教育”、學府東街小學“點亮智慧火光、培養有光少年”等學校的思政課程已經成為各學校特色的黨建文化,這些植根教育教學、彰顯辦學特色、體現學校特點的黨建文化,已經成為芮城教育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創新性的中小學黨建品牌。
芮城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該縣教育系統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神圣使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布局“五育并舉”教育體系,形成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研學實踐、勞動教育、生涯規劃、家庭教育、安全意識等綜合素質培養的完整體系和機制,實現人人出彩、全面發展的成人成才生動局面。各學校以育人為目標,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年禮”,在主題班會、勞動實踐等日常活動中融入“青年禮”,利用高考畢業典禮等開展“成人禮”,創新舉辦“行囊記憶”活動,通過“三禮”活動的開展,引導和教育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樹立家國情懷,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理想的時代新人。
質量立教——創新內涵呈現“新亮點”
“一年級代表色是火焰紅,體現的核心素養是熱情與習慣;二年級是柑橘橙,核心素養是協作與社交;三年級是麥穗黃,核心素養是思維與創作;四年級是森林綠,核心素養是環保與責任;五年級是螢火青,核心素養是探索與科學;六年級是海洋藍,核心素養是理想與挑戰。全校是星空紫,核心素養是活動與挑戰?!边@是芮城縣七一示范小學學生成長“七色評價”體系,激勵孩子們快樂成長。該校的“七色評價”體系涵蓋全學科,以過程性評價為核心,七色評價體系覆蓋九大成長維度,將日常學習、生活、實踐轉化為可看見的“成長圖譜”。這是該校深化教育內涵發展、創新教育改革新賽道、提升素質教育的創新育人模式。
芮城縣七一示范小學校長焦衛澤說,七色評價體系以“彩虹”之名,記錄孩子們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閃耀瞬間。在這里,分數不再是衡量成長的唯一標尺,而是用七色編織成一張動態的成長地圖,讓習慣在細節中沉淀,讓思維在互動中躍動,讓品格在點滴中閃光。
在位于黃河岸畔的東壚中心小學,這里的孩子個個能寫一筆好字,被當地群眾譽為家門口的“特色書法學?!薄?/p>
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著力擦亮書法教育品牌,東壚中心小學秉承“讓每一個生命拔節成長”的育人理念,圍繞“寫好字、讀好書、健好體、做好人”4條育人路徑,堅持“立字立人,惟正惟新”的校訓,開展一系列“課程+書法”活動,采用“1+1+N”書法推進模式,即一位梯隊教師培養一名徒弟,一個社團學生帶動一位同伴,進而輻射影響一大片,形成“人人會書法、人人能教書法”的特色教學效果。
廉潔育人進課堂,清風吹拂滿校園。在育人實踐中,芮城縣學府東街小學在學校內涵創新發展中,積極開展上好廉潔教育微課堂,持續開展常態化教育活動,開設了“黨員團員教師微課堂”,包含愛國篇、正直篇、勤學篇、惜時篇、自律篇、清廉篇、規則篇、誠信篇、勤儉篇等,全方位多角度貫穿廉潔文化主題。通過講中思廉、行中踐廉、演中悟廉、賽中學廉等形式,把行為規范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誠實守信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清廉文化的種子,植入少年兒童的心田,幫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圩?,形成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生態體系,讓清風正氣吹遍校園每一個角落。
立足創新,注重內涵。在實踐中,芮城縣教體局以質量立教,積極深化創新教育的內涵發展,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形成了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職教,各個階段相互銜接、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良好局面,內涵發展、教育創新在各個學校亮點頻閃、特色不斷,為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目前,在芮城已經形成了“幼兒重習慣、小學強特色、初中打基礎、高中促發展、職教重技能”的總體發展格局,打破幼、小、初、高、職各個學段封閉辦學的約束,形成一級帶動一級、一級支持一級,全縣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抓質量的良好教育發展局面。
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夯實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推進育人模式改革,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推動探究式教學和項目化學習,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思維與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為依托,持續深化“城鄉一體化”辦園模式,全力做好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試驗區工作。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驗收為重點,加快重點項目謀劃,有效推動卜子夏小學等重點項目有序實施。以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項目校建設為依托,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全力推進職普融通。高中教育以尖優生培養為突破口,力爭全縣高考達線率、“雙一流”重點院校錄取人數“雙增長”,實現新突破,推進縣域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規范發展——校園向優走出“新路徑”
“孩子愛去學校,喜歡讀書。學校定期舉辦親子閱讀活動,開展家?;踊顒?,作為家長,在活動中也接受了教育,這樣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和孩子的親情,對自己的素養也提高不少,只要是學校的活動我都積極參與。”芮城縣藍天小學學生家長薛敏說。
為了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藍天小學倡導家校協同育人模式,多管齊下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定期舉辦家長讀書講座,盛情邀請教育專家為家長們深入淺出地講解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與習慣的竅門。同時,精心組織親子閱讀活動,鼓勵家長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一同分享閱讀感悟,在溫馨的親子時光中共同成長。
讓鄉村孩子也能逐夢綠茵。作為一所鄉鎮學校,陽城中心小學的體育教育資源長期匱乏,學生課余活動單一,體質健康水平亟待提升。在此背景下,該校以足球運動為抓手,通過普及校園足球文化、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團隊精神,依托適應鄉村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陽光·成長”課程體系,創建陽光校園,經過幾年的努力探索,逐步確立了“培養新時代陽光少年”的育人目標,促進了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提升教育質量,確保教育心教學工作平穩有序全面開展,近年來,芮城縣教體局以規范為抓手,積極構建教育管理新體系。積極開展“大課間”活動,堅持做好一日兩次“眼保健操”,著力提升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加強學生作業管理,通過“一日作業清單”與“雙休日作業清單”規范作業統籌,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在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實施課后服務“5+2”全覆蓋,惠及全體學生。全面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有效遏制社會“亂補課”“亂辦班”的不良風氣,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創新發展,全面育人。接下來,我們將立足‘抓教育就是抓發展、謀教育就是謀未來’的根本理念,致力于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突出創新發展主線,遵循教育規律,回應群眾期待,真抓實干,共同奮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為教育強市建設譜寫新篇章、凝聚新擔當、作出新貢獻。”芮城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蔡林權說。
記者 李宏偉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