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15
王創民

王彥萍像
王彥萍(1907—1945),字庭蘭,號俠臣,永濟市韓陽鎮長旺村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團總指揮部上尉處員(從事地下工作),永濟民眾抗日自衛隊領導人,條南抗日游擊縱隊司令員,中共地下黨組織負責人。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晉南中條山地區堅持游擊抗戰,被譽為“雙槍王俠臣”。1945年4月21日(農歷三月初十),因叛徒出賣,在中條山抗日駐地與妻子、剛滿月的兒子、16歲的女兒及警衛員一同遇害,壯烈犧牲,年僅38歲。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追認王彥萍同志為革命烈士。

王彥萍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團總指揮部上尉處員時題寫的牌匾
求學啟蒙 投身革命
王彥萍自幼聰穎好學,成績優異,書法出眾,在永濟第四完全高級小學、運城中學、太原國民師范學院求學期間均名列前茅。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成為家鄉矚目的青年才俊。然而,家人所不知的是,在中學和大學時期,王彥萍已滿懷救國熱情投身革命洪流。1931年,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肩負起黨的地下宣傳工作使命。
地下斗爭 烈火淬煉
入黨后,王彥萍頻繁奔波于北平、太原、西安、開封、上海等地。在太原活動期間,他與同窗趙連城同住。趙連城常詫異于他深夜外出凌晨方歸,追問之下,王彥萍坦然相告:“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任務就是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并展示了其獨特的貼標語方法——將有膠的標語纏于背后,穿大衣遮掩,伺機靠墻粘貼。這份在國民黨嚴酷“清黨”環境下的無畏勇氣,令趙連城既震驚又擔憂。
1935年冬,王彥萍抵達西安秘密聯絡點。為打破西安沉悶的政治空氣,他策劃并領導了一次震動全城的行動:在西安大戲院演出高潮時,制造混亂,并趁亂躍上舞臺散發傳單,高呼革命口號,將“共產黨進了西安城”的消息迅速傳開,極大鼓舞了民眾。
1936年,王彥萍打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團總指揮部任上尉處員,從事秘密策反工作。其直接上司、國民黨中將張德福(河東同鄉)察覺后,惜其才俊,多次勸誡其“掉腦袋的事,千萬不要去做”。王彥萍表面應允,地下工作卻從未停止。當其活動被軍統偵悉,南京下令抓捕的危急時刻,恰逢張德福值班。張德福毅然冒險通知王彥萍撤離。多年后,張德福在《證言書》中感佩道:“我雖然身為國民黨中將,但從心里贊同和擁護王彥萍從事的事業……共產黨救國救民的精神感染了我……所以我冒死也要救王彥萍……貴黨多英賢,成功是必然!”
首戰揚威 中條砥柱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展開。王彥萍受黨組織派遣,回到家鄉永濟組織武裝抗日。他以教書為掩護,在二賢祠組建起抗日自衛隊,日夜操練。

王彥萍(右四)組織抗日自衛隊時所攝(1937年)
1938年3月7日,日軍攻占蒲州后沿運風公路南犯風陵渡。驕狂日軍行至長旺村附近的古蒲關險道時,突遭王彥萍自衛隊伏擊。憑借地利與有效指揮,自衛隊居高臨下猛烈打擊,陷于溝坡的日軍猝不及防,倉皇潰退。自衛隊乘勝追擊,繳獲步槍19支、彈藥20余箱,并焚毀敵汽車。此戰意義重大,《中國國防報》(2017年11月3日)評價:“首陽民眾在長旺村后寨坡古蒲關打響的阻擊戰,是永濟境內民眾武裝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次主動戰斗……是當地民眾武裝抗日的第一槍,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增強了依靠自身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首戰告捷后,王彥萍將抗日火種播向中條山。他在芮城一帶建立抗日根據地,創建并領導條南抗日游擊隊。在黨的領導下,他發動群眾,壯大武裝,堅持敵后抗戰八年。游擊隊神出鬼沒,斷交通、炸倉庫、襲據點、攻炮樓,與西北軍及其他游擊隊密切配合,令日軍寢食難安。《中國國防報》刊文指出:“王彥萍率部和十幾支游擊隊配合作戰。這些血性男兒,在強敵入侵、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沖鋒陷陣,血戰拼殺,阻止了日寇西進南下的步伐。”為撲滅這支頑強力量,日偽軍展開多次殘酷掃蕩,游擊隊損失慘重,王彥萍也曾被捕入獄。在獄中,面對酷刑利誘,他寧折不彎,被打斷左臂,卻仍以詩句“寧可血灑中華地,不做走狗遭人欺”自勵。后經組織營救,他出獄后重返戰場。
英勇犧牲 滿門忠烈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望。日偽對王彥萍誘降、圍剿均告失敗,遂卑鄙地策反其原警衛蘇某福。4月21日(農歷三月初十),王彥萍率部轉移前夕,叛徒帶人以“送行”為名混入指揮部駐地,趁王彥萍不備發起突然襲擊。王彥萍與妻子、身邊的女兒、幼子及忠誠的警衛員猝不及防,悉數倒在血泊之中。這位令日寇膽寒的抗日英雄,面對強敵,出生入死,但最終未犧牲于戰場,卻慘死于叛徒之手,倒在了勝利曙光即將普照大地的黎明之前,年僅38歲。

王彥萍烈士犧牲地
忠誠信仰 精神永存
王彥萍烈士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獻身民族解放的壯麗詩篇。在民族危亡之際,他放棄個人坦途,毅然投身革命,展現了知識分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深沉擔當。從隱秘戰線的智勇雙全,到抗日戰場的浴血奮戰,他始終堅守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其獄中詩句“寧可血灑中華地,不做走狗遭人欺”,正是其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和崇高氣概的生動寫照。他的事跡深刻詮釋了偉大抗戰精神的內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他領導的武裝斗爭是“永濟抗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王彥萍烈士的忠誠品格、家國情懷和斗爭精神,依然閃耀著不朽光芒,激勵著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堅定理想信念,為守護和平、建設強大祖國而不懈奮斗。
山河銘記 薪火永續
王彥萍烈士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永載史冊,深受后人敬仰。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同年4月2日,永濟市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在永濟市英烈園隆重舉行王彥萍烈士墓揭碑儀式,深切緬懷其豐功偉績。永濟的媒體專文報道,將其所領導的斗爭為“永濟抗戰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神將“教育激勵蒲坂兒女”。同年9月26日全國烈士紀念日前夕,永濟市舉辦“紀念抗日英雄王彥萍烈士書畫展”,展出包括21位將軍在內的200余幅作品,充分表達了他們對烈士的崇高敬意。2019年4月5日,永濟市首家非國有紅色文物博物館開館,館藏黨的歷史文獻及王彥萍烈士遺物史料1000余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