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解州關帝祖廟 忠義鑄就的古建史詩

來源:時間:2025-07-14

記者 薛麗娟 文圖

關公誕辰將至,一年一度的紀念活動正相約關公故里。全球關廟萬千,為何解州關帝祖廟能獨成祖庭、冠絕天下?

這座享有“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美譽的廟宇,堪稱華夏關廟之最。它始建于隋,鼎盛于明清,以“前朝后寢”的宮廷規(guī)制奠定了武廟的最高范式,是全國現(xiàn)存規(guī)制最高、面積最大、歷史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關帝祖庭。

整座廟宇沿南北中軸線展開,由結義園、主廟區(qū)和御花園組成,布局嚴整如皇家宮闕,又含廟宇莊嚴之氣。主廟區(qū)的琉璃龍壁、端門、午門等沿軸線排列,崇寧殿與春秋樓氣勢恢宏,雕梁畫棟間盡顯莊重。尤其崇寧殿的九檁四柱歇山梁架、春秋樓的懸柱倒藻井,皆是古建中的獨特范例。各地關廟以這里為藍本,而這里始終是忠義精神的原鄉(xiāng),一磚一瓦承載著“關廟之祖”不可復制的血脈根源。

忠義溯源:結義園的精神鋪展

從大門踏入,古木參天間山水相依,首先進入的是結義園。這座專為紀念劉關張?zhí)覉@結義而建的園子,以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為核心,青瓦飛檐間流淌著“桃園結義”“生死相托”的誓言。

游人駐足于此,回溯關羽“忠義仁勇”的一生:千里走單騎的孤勇、過五關斬六將的神勇……正是這份超越時空的品格,讓他從漢末名將一路受封,最終成為與孔子并稱“文武二圣”的“武圣”。

穿過結義園的牌坊,便步入解州關帝祖廟的核心區(qū)域。此時,不妨放緩腳步,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是忠義精神的立體詮釋,看點之豐富,恰似一部鐫刻在木石上的三國史詩。

首先奪目的是明代四龍照壁。在琉璃與磚石的交響中,天、地、海三界景致層層鋪展:上界祥云繚繞,神龍騰躍;下界海浪翻涌,異獸蟄伏;正中四龍首尾相銜,工匠以剔地陽雕之法,勾勒出它們鱗爪飛揚的氣勢。這既暗合關羽“神龍轉世”的民間傳說,更以皇家規(guī)制彰顯其“萬世人極”的地位。

照壁前方,“義”字梐枑(俗稱擋眾)威嚴矗立,令“文官落轎、武官下馬”。蒼勁的“義”字并非尋常手筆,而是清雍正五年御賜,時刻提醒過往官吏到此需下馬步行,以表對關羽“義薄云天”的敬仰。兩側的鐵獅子鑄于明萬歷年間,威風凜凜且造型獨特——與一般獅子不同,它們的耳朵形似馬耳,據說正是為了致敬關圣的坐騎赤兔馬。

正前方便是端門,也被稱為山門。作為主廟的第一道門,其造型典雅、雕飾蒼勁,堪稱明代磚構門廡中的佳作。門上“精忠貫日”“大義參天”的聯(lián)語,巧妙融入關羽立身處世的“忠義”二字,寓意深遠。

穿過端門,迎面便是雉門,兩側鐘鼓樓聳立。這座第二道門曾專供帝王出入,且一門兩用——背面為樂樓,過去常上演三國戲。雉門兩側分設文經門與武緯門,文官走文經門,武將走武緯門,禮序分明。東側有用以紀念關羽三大部將的部將祠與供奉關羽三代先人的崇圣祠,西側有為關圣岳父胡賓而建的胡公祠與紀念關公戰(zhàn)騎赤兔馬的追風伯祠,處處可見對武圣及其相關人物的尊崇。

規(guī)制彰顯:崇寧殿的核心承載

過了雉門,便來到解州關帝祖廟的第三道門——午門。午門為1920年重建,面闊五間,采用單檐廡殿式風格,屋頂覆蓋著黃綠圖案的琉璃瓦,盡顯莊重威嚴。它是關羽封帝后增建的,在帝王宮殿中,午門相當于正門,普通廟宇并無資格設置,它的存在恰是關羽封帝后地位尊崇的直接體現(xiàn)。

登上午門,其壁畫堪稱一絕,極具觀賞價值。正面墻上,右側是周倉,他是緊鄰解州的平陸縣人,傳說中專為關羽扛舉那柄赫赫有名的青龍偃月刀;左側是廖化,民間常言“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二人皆是關羽忠心的部下,因而被尊為廟宇門神。兩側東墻繪青龍,西墻繪白虎,皆是道教中的方位神。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關帝廟與道教的淵源,更暗合關羽在三教中的特殊地位:他一生鐘愛研讀《春秋》,本屬儒教人物,卻被佛教尊為“伽藍神”、道教封為“關圣帝君”,三教特質在此奇妙融合,形成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北面左右兩側,彩繪著關羽戎馬一生的主要經歷,起于桃園三結義,止于水淹七軍,脈絡清晰。

午門的梁架下,懸掛著數(shù)方楹聯(lián)、牌匾,諸如“千古寸心”“威震華夏”等,字里行間滿是后人對關羽的敬仰與贊譽,訴說著關羽的忠義與功績。

跨過午門,穿過“山海鐘靈”牌坊,一座壯麗精致的三檐二層歇山式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御書樓”,原名“八卦樓”。步入樓內,抬頭仰望,樓板中留有八角孔,孔中八角形藻井層層疊架,向上延至頂端,呈現(xiàn)出木結構的八卦圖案,“八卦樓”之名由此而來。后因清康熙帝御書“義炳乾坤”匾額懸掛于此,故更名“御書樓”。

過了御書樓,供奉關羽的主殿——崇寧殿便展現(xiàn)在眼前。因北宋崇寧三年,徽宗封關公為“崇寧真君”而得名,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遺構。頂層檐下懸“崇寧殿”豎匾,底層檐下懸“神勇”橫匾。

殿內供奉關公帝裝的寶像。木雕神龕玲瓏精巧,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龕外雕梁畫棟,木雕云龍金柱,自下盤繞至頂,兩首相交,以示關羽的英雄氣概。殿內外懸掛清代康熙、乾隆、咸豐三位帝王所題牌匾,皇家禮遇可見一斑。

殿外回廊的26根石雕蟠龍柱,數(shù)量為全國殿宇之最,且每根柱子上的蟠龍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堪稱石雕藝術精品。

殿前的月臺,又稱祭臺,是舉行祭祀大禮的神圣之地。臺中的石供桌桌面為青銅所鑄,兩側立有鐵鶴一雙,當?shù)赜址Q磨刀石。桌面那條一指寬的槽縫,流傳著一段傳奇:那年農歷五月十三恰逢下雨,關公在此磨青龍偃月刀……傳說雖難考證,卻奇在每年這幾日多為雨天,為這座祭祀圣地添了幾分神秘。

殿前蒼松翠柏郁蔥,一對石華表、兩座焚表塔與一雙鐵旗桿,更添莊重,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和關公文化愛好者前來探尋、瞻仰。

奇觀匠心:春秋樓的三重妙境

繞過正殿,便踏入了解州關帝祖廟的后宮。春秋樓在參天古樹與名花異卉的簇擁下,巍峨矗立,盡顯大氣磅礴之姿。

令人稱奇的是“河東八景”之一的 “祖廟飛龍”——春秋樓前四棵千年古柏,樹冠自然生長,從左往右看,左側龍頭昂揚,中間龍身舒展,右側龍尾翹起,恰似一條青龍騰躍于“氣肅千秋”木牌坊之上,宛如天成,觀之無不稱奇。“氣肅千秋”牌坊下,“胡人牽獅”鐵塑靜靜佇立,既見證古代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更彰顯出關公文化的對外傳承。樓前刀樓、印樓左右對稱,內放古沉木青龍偃月刀,磅礴大氣中透著精細入微,極具藝術震撼力。

春秋樓因供奉關羽讀《春秋》像得名,又因《春秋》別名《麟經》,故又稱麟經閣。其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年間,現(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九年重修,是寬七間、進深六間的二層三檐歇山式建筑,高達33米,為全廟最高建筑。上下兩層皆設回廊,四周勾欄相連,可供憑欄遠眺;檐下木雕龍鳳、流云、花卉、走獸等圖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樓頂覆蓋彩色琉璃,光澤奪目。樓內東西兩側有樓梯供人上下。

世傳春秋樓有“三絕”:一是建筑結構奇巧,上層回廊廊柱立于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給人空中樓閣之感;二是二層神龕暖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正楷刻寫全部《春秋》;三是據說樓頂正對北斗七星,暗藏天地呼應之妙。此外,二樓那對可旋轉的“藻井”更是熱門打卡地,讓游人直觀領略古建之美。

漫步廟中,殿閣嵯峨、屋宇參差,卻布局嚴謹、主次分明,既自成格局又和諧統(tǒng)一。庭院內古柏蒼蒼、藤蘿覆樹、花香四溢,為莊嚴肅穆的廟宇添了幾分生活氣息。從“萬代瞻仰”石坊到“威震華夏”木坊,從斗拱飛檐到古柏蒼勁,處處皆在致敬關公“萬世人極”之位。

隨著關公文化博物館晉級為一級博物館,這里開辟了“線語春秋”“天下崇祀”等多個展廳。館內陳列的木雕匾額、關公造像、銅鐘香爐、石雕飾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各朝題詩和各類文獻、書畫作品等,皆是值得細賞的藝術精品。

這座矗立千年的關帝祖庭,早已超越建筑本身的意義。琉璃映日月,古柏庇春秋,每一塊磚石都在訴說:忠義之光,永照千秋,邀世人共赴一場貫通古今的文化溯源,觸摸華夏兒女血脈中永不褪色的忠義魂。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