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奮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

?——來自河津市樊村鎮的報道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07

張志斌

近年來,河津市樊村鎮以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為主攻目標,以黨建為引領,認真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抓點帶面

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樊村鎮堅持把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統籌規劃,示范引領,重點整治,整體推進,確保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有序開展,取得顯著實效。

一是示范引領。以1個精品示范村、4個提檔升級村為牽引,建立“1+4+X”工作機制,實現人居環境整治同向發力、同題共答。西磑村投資530余萬元重新美化墻面2500余平方米,更換太陽能路燈187桿,整理“四線”入地4萬余米,對“印象西磑”廣場、民興大道等重點區域綠化1000余平方米,改造7座明清老宅,不斷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創建成效。固鎮、東光德、堡子溝、李家莊4個村,整治道路兩側環境18公里,拆除殘垣斷壁打通斷頭路4條,清理河道垃圾3.5公里,美化墻面1500余平方米,結合地形地貌,改造小菜園、小花園6處,綠化小游園1100余平方米,保留鄉村風貌,留住鄉土味道。

二是全域推進。對照人居環境整治17項指標,在劉家院、沙樊頭、任家窯等5個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鎮21個行政村實現美麗鄉村創建全覆蓋;完成道路硬化17.88萬平方米、路面鋪油11萬平方米;“見縫插綠”完成古垛、寺莊、任家窯等16個村的綠化提升工作;推進“廁所革命”,完成農村改廁2728戶;堅持就近合并,在上寨、固鎮、古垛等12個村修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全鎮入戶覆蓋率達85%以上;完成“煤改電”3079戶;完善108國道沿線排水設施600余米;古垛、張家巷、劉家院3個村天然氣管道鋪設入戶,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和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提升。集中整治主干道、房前屋后“六亂”“五堆”78處,清運生活垃圾、建筑垃圾86噸,改造墻面4000余平方米,拆除殘垣斷壁、廢棄危房15處,整治河道沿線環境2.1公里;對209、108國道沿線苗木補栽800余株、路緣石修復1700余米、花墻修補460余米,并做好沿線林帶日常保潔,不斷鞏固提升整治成效。

三是專項整治。成立樊村大街門店占道經營整治工作組,重點整治店外經營、占道經營,采用宣傳疏導為主、錯峰文明執法的方式,拆除私搭亂建、存在安全隱患的門頭20余處,取締無證攤位5處,統一劃線、規范標牌、隨機抽簽確定30余個攤販經營點位,有效解決占道經營、交通擁堵現象,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盤活“三資”

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樊村鎮堅持把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扶持弱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去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769萬元,名列河津市各鄉鎮前茅。

一是村企合作發展,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李家莊村投資200余萬元,收回105畝廢棄大棚所有權,通過改造大棚設施,盤活閑置資源,幫助30余名村民就業增收,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韓家院村與聞喜縣晉農新大象養殖有限公司合作,投資190萬元發展生豬養殖,固鎮村投資1500萬元建設占地50余畝的生豬養殖場,這兩個項目即將竣工投產;劉家院村投資900萬元新建蛋雞養殖場,年產值可達1600萬元;西磑村盤活閑置水泥廠,投資80余萬元建設面粉加工廠,進一步延伸花饃制作產業鏈。

二是三產融合發展,擴大集體經濟來源。堅持產業興農,以農文旅融合發展帶動集體經濟增收,積極爭取上級鞏固銜接資金330萬元,謀劃實施樊村紅薯產業大棚建設、西磑村手工花饃產業幫扶3車間等6個產業項目,帶動村民增收共富;立足轄區文保眾多、非遺豐富的資源稟賦,重點挖掘樊村玄帝廟、樊村堡古村落、古垛后土廟、西磑鎮磑堡等旅游資源,健全西磑市集、茶咖、山底小院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設施,推出科普講解、打卡集章、美食地圖等服務。曾經開展的“喜迎國慶探國保,跟著非遺走樊村”鄉村游活動,被央視《特別關注》欄目專題報道。

三是依托電商平臺,助推農民“云上共富”。借助“鄉村e鎮”平臺,幫助40余名留守婦女擔任電商平臺客服,實現就近就業,每人每月增收2500元以上。西磑村“鄉村e鎮”建成運營,漢服拍攝、特色民宿吸引游客打卡體驗,組建磑鑫食品坊生產手工花饃和硬面饅頭,借助電商平臺廣泛宣傳,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讓“土特產”成為致富“香餑餑”。

黨建引領

有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樊村鎮堅持把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鄉村兩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倡樹新風,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一是持續深化改革。聚焦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清理規范村級組織內外部標識牌90余個,解散、合并、規范手機工作群組12個,減少發文15%以上,大大減輕了農村基層負擔,提升了鄉村干部工作效能。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提升執法隊員履職能力,多元化解矛盾糾紛34起,分流辦理各類問題30項,基層執法效能不斷提升。在堡子溝、固鎮、樊村等8個村學習推廣西磑村“村級事務管理平臺”,開展村民說事,實現“群眾線上反映訴求,干部線下解決落實”。至去年年底,8個村已注冊用戶5400余人,累計解決群眾各類訴求400余件。

二是改善民生服務。全鎮新增城鄉免費公交和旅游公交線路2條;推行農村生活垃圾社會化服務;完成堡子溝、樊村、韓家院等10個村衛生室改造,配備大學生村醫17名;深化教師隊伍“縣管校聘”制度改革,開展教師“國培計劃”專題培訓,改造提升幼兒園、小學硬件設施,固鎮村中心幼兒園入選全國第三批“向日葵親子小屋”項目點,農村公共服務便捷度和群眾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

三是倡樹文明鄉風。針對紅白事大操大辦問題,樊村鎮黨委、政府制定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辦理紅白事宜的指導意見》,各村黨支部、村委會從實際出發,對菜品數量、煙酒標準、席面總價等進行細化約束;取消紅事提前宴請的陳規陋習,減少群眾開支;設立多個集中祭祀點,發放鮮花鼓勵群眾文明祭祖,倡導各村清明節集中祭祀;樊村堡、張家巷、西磑等村日間照料中心常態化運營,樹立敬老孝親良好風尚。

四是注重塑形鑄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豐富多樣的志愿活動,“百事通”志愿服務隊開展幫辦代辦服務2200余次,固鎮村“向日葵親子小屋”開展親子活動70余次,“文明集市”開展義診、科普宣講等活動,讓便民服務惠及更多群眾。固鎮、東光德等村籌辦籃球賽,樊村舉辦德孝文化節,戲曲下鄉、小曲大賽、干板腔表演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讓群眾“放下筷子就想去”,就近享受文化生活。

接下來,樊村鎮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接續奮斗不停歇,不斷實現一個又一個新目標,積小勝為大勝,奮力譜寫千年古鎮鄉村振興新篇章。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