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6-27

永濟博物館歷史文化展展出的宋代盤龍石燈 記者 劉亞 攝
莊電一
石料,曾被人類加工成最早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不論是打制石器還是磨制石器,都曾在人類的進步中扮演過重要角色。而石料被雕刻成石燈,則是漢代以后的事。石燈主要流行于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達到鼎盛,宋及與宋同時期的西夏都有大量石燈問世,此后石燈逐漸衰落。
石燈的大量雕刻,與當地的宗教活動有關,是佛事活動的需要,因而這些石燈多數都出現于石窟、寺廟和墓葬之中。石燈一般都不是用于生活照明的,而是作為一種禮器,為宗教活動和祭祀活動所專用。許多石燈上面的燈碗并沒有裝油、點燃的痕跡,可能只是用于供奉。不過也有例外,有的石燈上面就凝結著許多黑斑點,那是油漬變質后結成的。
石燈所用材料,有紅砂巖、青砂巖、花崗巖、大理石等。這些石燈,多為幾十厘米高。石燈,多是用鋒利的刀具手工刻制而成,因為是手工雕鑿,所以沒有完全相同的兩件石燈。雕刻技法也是多種多樣,有浮雕,有透雕,有陽刻,有陰刻,但都造型生動,古樸大方。
在古代,人類抗拒災害、征服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于是,有人便將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祈求借助鬼神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愿望。這樣,人與神之間、人與鬼之間就需要交流、溝通。交流、溝通,就要有渠道、有載體,而有些用于祭祀、宗教活動的古燈就成為這樣的載體。人們希望通過制作、供奉古燈,表達某種愿望,架通與鬼神交流的橋梁。(《光明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