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花鳥魚蟲 灼灼其華

——芮城籍畫家楊吉魁寫真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5-15

楊吉魁,字岹山,又字光斗,號魏人,曾是山西師范大學中文系寫作教師,山西師范大學藝術系副教授,山西教育學院藝術系主任、教授,現為山西省政府文史館員。

楊吉魁愛畫花鳥,其寫意花鳥畫受教于齊白石女弟子楊秀珍;楊吉魁愛寫詩詞,其詩詞文章曾受教于國學大師姚奠中;楊吉魁滿肚子學問,其學識積淀也源于楊秀珍丈夫靳極蒼的點撥和熏陶……

初識楊吉魁,驚訝于一個山西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卻成為美術教育家,桃李滿天下;驚訝于他畫花鳥寫意,卻撰寫了大量繪畫理論著作;更驚訝于他雖耄耋,仍氣色紅潤,童心未泯。畫畫的人長壽,不是簡單是歲數的增長,而是心態的年輕,接地氣,有干不完的事,有對未來無限的希冀和向往。

機緣巧合 結識名師

看過齊白石畫作的人,總難以想象那些小花小蟲是出自九旬老者。除卻用筆老道,其情至真,其心至純當是人們喜愛的源泉。楊老師的畫中能看到齊白石的影子,因為其師傳自齊白石弟子楊秀珍。說起如何拜楊秀珍為師,要從國學大師姚奠中說起。

1961年,23歲,剛考上山西大學中文系的楊吉魁,就有幸由恩師姚奠中引薦,拜齊白石“四大女弟子”之首的楊秀珍為師。

楊秀珍自幼喜歡繪畫,1934年,考取徐悲鴻任校長的北平國立藝專國畫系。師從齊白石,因畫藝精到,被齊白石贊揚為“齊門第一”。1952年,楊秀珍隨丈夫靳極蒼調入山西大學。1957年,靳極蒼被下放到陽曲縣農村勞動改造。楊秀珍到生物系當了個繪圖員,在此期間楊吉魁拜楊秀珍為師,課余去學畫。

一年后,楊吉魁有機會與老師合作,創作了兩幅畫,其中一幅入選了太原市美術展覽。一時之間,在學校名聲大振。

想當年,初中畢業的楊吉魁,在當地無學可上,有個叫扆耀榮的同學,大哥扆耀光在省城工作,于是幾個同學翻過中條山,坐了一夜火車到了太原。楊吉魁考中了太原六中(現進山中學),少年時的美術功底,讓他更加堅定要學畫畫,報考大學的美術專業。然天不遂人愿,那一年取消藝術專業招生……無奈之下,他只能改報山西大學中文系,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光耀門楣。

開學第一天,在中文系任教的姚奠中來新生宿舍探查,一眼就看到楊吉魁攤開的畫作,驚訝之余,當即決定為其推薦楊秀珍。姚奠中給楊吉魁代古典文學和中國文學史課程,有時見到楊吉魁有好的畫作,就提筆在畫上題詩題詞。曾為一幅梅花圖題:白梅比香雪,紅梅分外妍,不必山中覓,只從畫里看。對當時尚在學習階段的楊吉魁鼓舞極大,意義非凡。

許是名字中有個吉字,楊吉魁是個幸運的人,一生遇到過許多貴人。在他人生的關鍵時候,都給予他無私的幫助,一路走到耄耋之年,回首往事,他感慨萬千。

2020年,楊吉魁精心撰寫的《師恩永懷》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他對恩師姚奠中、楊秀珍、趙延緒、王紹尊、朱焰等人的思念和追憶。“這算是完成了我的一個心愿吧。”書中還收錄了與楊吉魁有交誼的大家陳笳詠、力群、董壽平、常書鴻等。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師者,人之模范也。提攜后輩,教書育人,本就是為人師者的職責。所幸,楊吉魁一生也奮斗在教育戰線,30余年,培養的眾多文化大家,有學生三千,弟子無數的美譽。

1965年秋,楊吉魁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臨汾地區吉縣中學。跨過年“文革”就開始了,教學處于停滯狀態,原本代語文課的楊吉魁無課可上,有了很多空閑時間去畫畫。

1966年底,一個在陜西畫壇鼎鼎大名的書畫家陳笳詠,被遣送回原籍吉縣。此人是中國美協西安分會(陜西美協前身)的創始人之一,與陳笳詠的相識,讓楊吉魁在畫技、畫理、畫論上得以提升,繪畫功底更加扎實厚重。其間,楊吉魁的國畫作品入選山西中國畫展,借調到臨汾地區展覽館,成為專職畫畫的美術師。1978年,調入臨汾師大(即今山西師范大學,簡稱“山西師大”),到中文系教寫作課。

那時,山西師大還沒有藝術系。籌建于1988年的山西師范大學藝術系,要從楊吉魁去日本辦畫展時說起。

改革開放之初,山西師大每有留學生出國,多會獲贈楊吉魁畫作。他們將東方文化的山水寫意畫作為禮物,帶到世界各地。無意中,竟然促成了楊吉魁一次次出國辦展和講學。這真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日本之行,楊吉魁的畫展在當地引發轟動,觀者如云。所帶的百幅作品,74幅被人購買收藏。校長陶本一就把楊吉魁從中文系調至藝術教研室,讓其主持籌備藝術系。

半路出家,楊吉魁終于名正言順,歸隊書畫界。1990年,他有幸到北京,為亞運會作畫獻藝。1991年,他的畫冊《楊吉魁畫集》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1995年,楊吉魁調任山西教育學院藝術系,次年評為教授,任藝術系主任。1999年,為了教育學院教學的需要,他超期一年退休。2000年,楊吉魁被吸納為山西省政府文史館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余年中學、大學從教生涯,其中有語文、寫作的課程,也有美術方面的教授。楊吉魁的學生遍布三晉,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

墻內開花 墻外也香

退休,在一些人而言,是不必工作換一種活法。對一些人而言,不過是生命長河的一個節點,或許,還會是藝術生涯再次綻放的開端。楊吉魁正是后者絕好的例子。

2000年,甫一退休,省文聯就牽頭在山西美術館,為楊吉魁舉辦畫展。到9月,應邀赴美國馬薩諸塞州舉辦畫展。自此楊吉魁數度赴美,先后在新罕布什爾州、費城、紐約等地舉辦個人畫展。

2009年,他在曼哈頓畫展期間,應紐約華美協進社人文學會“百家講壇”之邀,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做《畫壇巨匠齊白石的傳奇人生與繪畫藝術》專題講座。這次畫展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文藝領事趙旭出席,也吸引了新華社和中新社等多家媒體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全文轉發了新華社記者通稿。

2011年、2013年,楊吉魁兩度赴美開展,并在美國多所大學講學,弘揚中國花鳥畫和齊派繪畫藝術。他被美國布里奇沃特大學藝術系聘為“特級榮譽教授”,任美國普利茅斯州立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麻州布里奇沃特大學美術學院終身名譽教授。

在中外文化傳播,特別是弘揚中國寫意畫方面,楊吉魁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先后赴美舉辦4次個人畫展,兩次講學。

時隔20年,201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采用中英文對照,再次出版《楊吉魁畫集》。由姚奠中先生題簽,趙望進先生作序,入選其各種形式的花鳥作品116幅,是楊吉魁美術著作的集大成。

現任山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的趙望進,也是畢業于山西大學中文系,比楊吉魁高一屆。他在序言中寫道:中國畫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優秀的畫家無一不是熔“詩、書、畫、印”于一爐的高手。畫畫就是畫文化、畫修養。中央美術學院著名美術史論教授薄松年評論:楊吉魁畫路較寬,花鳥蟲魚、田園蔬果無不形之于筆下。所鐘愛的墨荷、雄雞、牽牛、幽蘭、勁竹、秋菊等傳統題材,畫起來自然不同凡響。

從事美術出版編審工作的董智敏,與楊吉魁是芮城同鄉,他如此評價:對于繪畫,楊吉魁不僅僅是對傳統藝術程式簡單的拾取,而是融匯于中國文化的審美辯證法理中去通達跡化;對筆情墨趣也非浮淺描摹,而是以生命靈性的詩性體驗,尋找其老辣、率真和意趣的鮮活。

“我不是在畫畫,而是在畫中國文化。”楊吉魁有一句話極為精彩,中國文化的情趣、氣節、喜好,以及在精微之處發現天然之美、自然之博大,用一支畫筆,透過畫家的情緒和修養,汩汩流出。梅蘭竹菊、瓜果菜蔬、雞鴨鷹雀、蟲魚蝦蟹,令并不新鮮的題材,另有了一番景象、樣貌。

2015年,《楊吉魁詩詞》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他對中華文化潛心學習的一種記錄,更是他對中華文化傳承的一大力作。無論畫畫還是寫詩寫文,楊吉魁都以繼承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甘之如飴,矢志不移。

耄耋之年,楊吉魁仍筆耕不輟,潛心作畫,“畫畫就如同吃飯睡覺一樣,是我人生須臾不可離的事情。”畫畫,是描自然萬物,是繪生靈百態,更是寫胸中情緒,人生況味。楊吉魁將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渴望,皆凝結成一幅幅畫作,奉獻給深愛的土地和人民。

(周俊芳)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