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5-08

文物名片
主角:三彩執蓮童子紋六角枕
出生時間:金代
尺寸:長24.4厘米、寬10.9厘米、高8.3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頭枕牡丹腳蹬蓮,生個孩子做狀元。閨女小子團團轉,榮華富貴萬萬年。”在生活中,人們常用稚童、牡丹、花生等意象作吉祥語給予真誠的祝福,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幾千年前就已存在了。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鹽湖區博物館館藏的金代三彩執蓮童子紋六角枕,來探尋古韻中的吉祥與童趣。
河津古稱“龍門”,北宋時期因境內有黃河渡口而改名河津。在這個位于黃河與汾河的三角地帶,自唐代起,瓷器生產千年不絕,留下了大量傳世珍品瓷器。宋金時期,由于靠近政治中心、交通便利,河津一代經濟繁榮、人口增加,瓷器生產達到鼎盛。這件三彩執蓮童子紋六角枕正是那一時期的代表瓷器之一。
細細觀賞這件瓷枕,整體呈六角形,前低后高,周壁直立,并飾有花卉紋,三彩運用嫻熟,構圖別出心裁,顯示了極高的藝術造詣。特別是枕面上嬰戲圖的運用,讓形制規整的瓷枕充滿生機與童趣。瓷枕上,兩條墨線形成邊框,框內繪有一名童子,頭梳兩個髻,赤裸著上身,狀似蓮藕的小小臂膀扛著碩大的蓮花向前走去,兩只圓圓的眼睛還時不時回頭望,生怕一個疏忽就將自己剛剛采的新鮮蓮花丟掉。畫面簡潔空靈,寥寥數筆就將孩童天真可愛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彩的運用更是為瓷枕增色不少。河津窯的三彩以黃、綠、白為主,色彩搭配和諧且富有層次感。黃色明艷奪目,象征著高貴與富足;綠色清新自然,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白色純凈素雅,起到了調和色彩的作用。制作這件瓷枕的工匠以大膽沉穩的剔花技藝,將白、黃、綠三色巧妙地烘染其上,將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和天真爛漫的童子融于一幅畫面之中,執蓮童子的形象躍然于瓷枕之上,一股勃勃的生機油然而生。
“人丁興旺”是百姓期盼家族繁衍的樸實愿望,嬰戲圖是河津窯瓷器中常見的裝飾題材,以雅俗共賞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大眾喜愛。嬰戲圖描繪了孩童踢球、搖扇、玩陀螺、打瞌睡、觀察小動物、讀書、慶祝節日等生活場景,孩童形象生動活潑、天真爛漫、稚趣可愛。在瓷枕中,孩童常與荷葉、花卉及飄帶等聯系在一起,展示其吉祥寓意和生命力,反映了古人對“多子多福、繁衍子嗣”的祈求,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及風俗文化。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瓷枕雖只在方寸之間,卻如實記錄了古人的生活狀態。對于他們來說,瓷枕不僅是一件常用的生活用品,更飽含了藝術美感和人生志趣,既是一份雅趣,也留下了一份清涼。如今,歷經千年的歲月,它穿越時空而來,在為我們展示古人高超制瓷技術的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溫度。
(記者 楊穎琦)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