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收 成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3-13

□張繼龍

我在下鄉的臨德營村遇到一位中年婦女。她中等身材、膚色紫紅、手腳麻利,滿是汗水的臉上,散布著細密的皺紋和隱約的雀斑。那是歲月的印跡,也是一個女人成熟的標記。淺淺地嘆息之后,她對我說:“還是政策好,如今過上了睡在夢中都會笑醒的好日子。”陽光下的笑聲,清脆且爽朗。她是春生的媳婦,名叫串串,整日只知道操持土地。春生是我的童年伙伴,也是我服務的新型農人。

晉南的村名多帶有營、堡、莊幾個字,由來大都與軍隊有關。春生所生長的臨德營村就像一艘小船,載著一船村民,在暗暗泅渡。或者說小村就像一棵大樹,樹葉年年更新,枝干依然蒼虬。而春生和他的家族,就是一片片葉子,在默默地搖曳著自己的春秋,他祖上和父母都是農民,目不識丁。他有兩個姐姐,只有他讀過高中,學歷最高。

春生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高中畢業后,回村務農。他虎頭虎腦、濃眉大眼,身上既有年輕人的蓬勃朝氣,又有難得的持誠穩重。他貪活,不知道疲倦,人稱“四晌”;又是個孝子,父親愛喝酒,他沒幾天便拎著一瓶酒給父親,以報答養育恩情。后院子是豬崽、雞的世界,還有牛吃草的聲音,管理這些家畜和家禽,對春生來說,活兒已經不輕了。但他不把這當作勞動,而把這當作享受,越干越滋潤。豬、雞和牛,加上孩子們的吵鬧聲,這是莊稼院里最令人陶醉的音樂。春生熟悉這音樂,迷戀這音樂,他臉上掛著燦爛的笑。

清晨,一縷縷炊煙升起來,與籠罩在村莊上空的薄霧融在一起,須臾間消失不見。春生開三輪車,帶著妻子迎著朝陽,一同上工。傍晚,串串駕車載著丈夫和夕陽結伴而歸。小村的農家生活,充實得很。夫妻倆侍弄15畝莊稼地就像養自家的孩子,怎么愛都愛不夠!恨不得日夜守在那里,松土、除草、澆水、施肥……對于農人來說,春耕一分忙,秋后糧滿倉。串串在女兒8歲后又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一女一子,正是一個“好”字。

人生不是一條直線,旅途難免風雨交加。這不,年邁的父親突然跌倒在地,昏迷不醒,春生和串串急得多方求醫,兩年里花光了積蓄,借遍了朋友,借遠了親戚,拉下了饑荒,終究還是沒有挽留住老人的生命。他沉浸在失去父親的悲痛中不能自拔,慢慢地,眼睛總是有一團東西在占著,眼珠渾濁,視力模糊。農村有許多眼睛出事的人,走不到人前面,影響一輩子的生活,更不用說還想奔大前程了。媳婦恓惶地四處打聽偏方醫治,效果還是不好。

那年農商行推出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我把好消息告訴春生,他激動地握著我的手,夫妻兩人的眼淚就出來了。串串拉著他到銀行辦了手續,懷揣15000元借款,離開土地,擠上火車去北京治病。串串租了個小房,每天做飯送到醫院,并用親手做的餃子、扯面酬謝醫生、護士、臨床的病人家屬,晉南飯菜的香味溢滿了醫院的走廊和病房。那天,串串看著他哭了,哭得嗚嗚的。他慌了:“咋了,還沒好?”媳婦的哭泣聲讓他弄混了,他清楚地聽到醫生說:“好了,完全好了,一點病根都沒有留下。”從此,在好心醫生的建議下,他開始了在北京送盒飯的工作,幾年里雖然還完了借款,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他聽說村里在發展產業,和串串一商量,就回來了。

村里的農戶在政府和銀行的扶持下,發展大棚種植。村里建起了大棚,可都怕賠錢,沒人敢承包。我作為銀行的駐村工作人員,實地走訪村民對大棚蔬菜、小麥和玉米種植管理的資金需求,實施惠農政策,量身定制“富農貸”專項產品,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實行快速審批,讓農人的生產經驗與銀行的金融支持充分融合,實現“1+1>2”的多贏效益。

春生腦子快,吃透政策,一氣包了兩個大棚,他還給在外打工的伙伴們打電話,動員他們回來和他一起種植大棚蔬菜。還真被他說動了三個,根娃、收麥、滿囤回來了。年輕人腦子好使,技術一學就會,他們會了再教給其他人。等賣了蔬菜,一算,那一年春生純掙了6萬元,其他三個人也都掙了錢。

這下可好了,第三年大家都爭著搶著要承包大棚,春生主動讓出自己的一個大棚讓別人來種。串串埋怨他:“我看你就是個實驗品。”他憨笑道:“誰讓咱年輕呢,又是黨員啊。”

隨著經濟寬裕,串串的夢想又起飛了。女兒上初中了,兒子也上了小學,難道讓孩子們沿襲自己的老路走?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一起打工的情景。她計劃到縣城做蔬菜批發生意,讓孩子進城上學。進城生活,需要老人跟隨,可是,串串的老人不支持,他們不習慣陌生的環境。夫妻倆只好放棄夢想,老老實實地改種大棚葡萄。一個冬天,春生的葡萄成排成列地在那片叫三號墳地里睡覺。人在土地上做夢,葡萄在土地下做夢,葡萄的夢喚醒了人的夢。一株株葡萄,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年年朽而年年芳華重現,獲得新生。葡萄成熟的季節,卻遇到了流言蜚語,什么“葡萄都是化肥、農藥泡出來的”等,行情一跌再跌,掀起“砍樹潮”,農人的口袋又癟了。春生撫摸著自己的葡萄藤,舍不得當柴燒,牛筋子似的整天在網上尋找葡萄種植、管理的新路子。有一天他看到一篇關于種地沒有農藥殘留的文章,感覺有了希望。他北上清徐、南下云南葡萄種植基地,上門求教有機肥培育、生態種植技術,還和一個彝族農人結成了“兄弟”。過年回家,串串看著口袋空空、黑不溜秋的男人,心疼得直掉眼淚。他安慰媳婦說:“我腦子滿是新道道,你就等著我成功的消息吧!”

早春的天氣,寒氣壓頂,春生在他的大棚里起壟、丟肥、起苗,葡萄藤像大地的被卷一點點延伸,他要在黃蓬蓬的土地種出綠來、種出果來。春生網絡意識很強,他把每天在葡萄地里做的活計拍下來,再做一個簡單的文字介紹,用自己設計的標語“和你共享一串葡萄”,然后發布在網上;也會把一串串葡萄的生長情況,及時做一段視頻,讓人觀看。此情此景也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客人遠程定制做過標簽的葡萄。他視頻里甚至有一萬多粉絲,還有許多下了訂單的客戶。有位俄羅斯女孩和眾多粉絲一樣,幾乎每天都關注春生的大棚葡萄種植,陪伴他上配制的土肥、掐尖打頂、定枝、套紙袋、澆水、鋤草,一切都是親力親為。勤勞的汗水濕透了春生的衣服,粉絲們留下了滿是心疼的話語。葡萄的顏色在一天天變,春生在視頻里說葡萄的話語也在變,讓人分明看到葡萄豐收的場景,聞到葡萄變身美味的香甜。

盛夏八月,陽光熾熱,大門口的石頭都被曬得發燙,我和春生向葡萄園走去。行走在熟悉而溫馨的故鄉,感受著新奇和熱鬧,水的靈秀,花的嬌艷,一只只撲棱著翅膀的美麗鳥雀,我的心被一種美好的東西占據著。遠處是沉靜蒼茫的中條山,眼前是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頭的葡萄園,沿地頭望去,一排排整齊的葡萄架儼然一面面綠色的墻,那沉甸甸的紫色葡萄,每一串都泛著晶瑩剔透的光芒,仿佛誰畫上去一般,看上去像一幅恬淡詩意的水墨畫。

我倆在葡萄園里聊童年的時光,聊我們當下的日子,聊他的葡萄。風從田野吹來,在春生身邊游來蕩去,撫摸著春生那張刻滿風霜的臉。他說農民種下土地就是盼個好收成,有收成才有幸福啊!人和葡萄一樣,從種子到結果就是一場修行。是啊,只有在耐心成長中做足功夫,才能在日后呈現醉人的香氣。他上大學的女兒每次回來看到父親在葡萄園里勞作,總感覺那身影里凝聚著老一輩農人對土地和葡萄深深的情感。

“霜降見霜,米谷滿倉”,瑩澈白霜奏響秋之終章和冬之序曲。葡萄開園啦,夫妻倆整天采摘客人遠程定制標簽的葡萄,按時發出去。當那位俄羅斯粉絲收到郵包,通過視頻點贊,春生也受到了鼓舞,恍惚中自己就是一串最大的克倫生,一掛功成名就的葡萄。

星期天在城里讀書的兒子回來了,小伙伴三五成群順著這條通往莊稼地的必經之路,一蹦一跳地尋找各自的父母,他們好奇地東瞅瞅、西望望,偶爾摘一朵野花,或者抓一把泥土。若是年輕的父母在場,大概會撇嘴皺眉,老輩人卻從不阻攔,在這方面,他們對孩子們無限“縱容”。在土地里打個滾兒也沒關系,“泥娃子”們一個個皮實得很,不容易生病,新鮮的泥土氣息和莊稼蓬勃的味道,就這樣一代一代刻進人們的血脈中。愛湊熱鬧的大黃狗斷然不肯放過這個機會,在人群中鉆來鉆去,來回奔跑,卻總是先一步到達田野。老家村外的莊稼路像一條紐帶,連接起了房屋和田地,也連接起了人們的幸福和希望。看著孩子們采摘一串葡萄放入嘴里咀嚼,唇齒間溢滿酸酸甜甜。春生看著眼前的情景,充滿深情地對媳婦說:“孩子、莊稼都是咱們的收成。”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