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全縣公路通車里程1525公里,油路密度114公里/百平方公里

臨猗 通衢大道在延伸……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11

記者 范 娜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

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臨猗縣委、縣政府牢記省委、省政府建設三大旅游板塊的戰略布局,市委、市政府打造5條綠色生態走廊的超前規劃,以重塑臨猗、再鑄輝煌為發展定位,堅持把道路建設作為重點工程和民心工程,不僅拓寬了對外“大通道”,打通了縣域“大動脈”,還改善了鄉村“微循環”,在全縣形成了對外交通、區域交通和片區交通3個等級的交通網絡。

目前,臨猗縣公路通車里程1525公里,油路密度11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成為山西省油路密度較大的縣之一。


三趙線上,村民駕駛著三輪蹦蹦車將紅薯送往粉條加工廠。    楊鴻聞 攝

拓寬對外“大通道”

一橋連秦晉,天塹變通途。

站在G3511菏寶高速臨猗黃河大橋上,記者感受到了這座新修建的黃河大橋的恢宏氣勢。筆直的橋梁如一把利劍貫穿黃河兩岸,橋下,整齊排列著一個個衛兵式的橋柱,嶄新的混凝土材質泛著微微的冷色。橋底,流淌著的黃河水默默映襯著大橋的壯麗新姿。

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項目線路全長20.91公里,是國家高速公路菏寶線G3511的控制性節點工程,其中臨猗黃河大橋全長5427米。項目起點位于萬榮縣,途經臨猗縣,終點止于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是山西省“三縱十二橫十二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晉、陜兩省的12座公路橋梁中投資規模最大、橋梁長度最長的黃河公路大橋。

“這項工程于2019年11月開工建設,共投資46.5億元,建成通車后,與陜西省銅川市的車程將從4小時縮減至兩個半小時,進一步加強了與中部省份、沿黃省份及周邊省份的區域合作,預計11月下旬通車運營。”中鐵建投山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項目總工李曉燕介紹,在施工階段,臨猗縣委、縣政府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力度。

臨猗縣位于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境內鐵路、高速、國道、省道縱橫交錯。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項目是具有代表性的穿越臨猗境內的國道之一。

臨卓路上,工人在給道路鋪設瀝青。              楊鴻聞 攝

走進臨猗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白國杰的辦公室,最吸引眼球的是占據一整面墻的“2024年度縣交通運輸局重點項目及民生項目綜合調度表”,其規模之大,令人驚嘆。

“今年我們實施了道路建設重點項目8個、民生項目8個。每個項目都配備了工作專班,由一名班子成員牽頭,給項目單位提供‘保姆式’旁站服務。施工隊只管安心修路,什么都不用操心。”指著這張巨型調度表,白國杰介紹道。

在這張調度表上,該縣交通運輸局實施的16個項目一一排開。在每個項目下方,除了有項目名稱、分管領導和責任人名字外,還有項目推進計劃,具體到每月、每旬要完成哪個階段的施工;再往下是施工橫道圖,顯示項目施工進度,旁邊張貼著施工現場照片;最下方是是否按時序進度推進,完成的項目被用紅筆打了對勾,旁邊還有折疊起來的報紙作為印證資料。

通過這張調度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臨猗黃河大橋及引線工程項目已進入掃尾階段。臨猗縣農產品物流園道路及連接線工程(G209)主線上跨已于5月通車,其最后的6座立交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建設,將于12月底完成施工。而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支線(孫吉至臨猗雙塔)、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支線(臨猗縣衙至永濟界)均已在不久前實現了全線貫通……

除了項目單位“清單化”掛圖作戰,該縣交通運輸局還堅持“一日一調度、一周一督導、一冊一臺賬”推進機制,每天在項目動態群發布項目進度,實時跟進,實時監督。

除此,為了快速推進全縣道路建設,該縣發展和改革局為項目申請專項債券資金;縣財政局每年拿出可用財力的30%用于道路建設;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開辟綠色通道,保證項目10天內辦好施工許可……

在臨猗縣交通運輸局重點項目調度中心,凝聚著各職能部門心血的一個個項目被一面面展板直觀地展示出來。

“這里是我們的作戰室,去年10月,我們就是在這里謀劃了2024年要完成的道路項目。總投資3.4億元,其中申請的上級資金占全市總數的四分之一。”白國杰的話語間不無自豪。

打通縣域“大動脈”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

城鄉交通建設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它既是城鄉社會事業的組成部分,也是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今年,臨猗縣累計改造了4條縣道,共65公里,尤其是臨猗北部區域的三趙線和臨卓路改造,極大提升了縣城北部的道路通行能力。

在三趙線上行駛的,除了來來往往的小轎車,我們見到最多的當數村民運輸柿子、蘋果、紅薯等農作物的車輛。

采訪當天,偶遇北景鄉南佃村村民景安曄和老伴各駕駛一輛裝滿紅薯的三輪蹦蹦車,前往耽子鎮寺后村加工紅薯粉條。他們跟著手機導航,在新修的三趙路上慢慢行駛。

“以前這條路也好著呢,就是窄一些,現在變寬了。我家今年第一年種紅薯,有4畝多,收成不錯。”景安曄說。

三趙線,即三管鎮至孫吉鎮南趙村的路線。這條于10月21日完工通車的路,不但路面被拓寬,從6米—6.5米加寬至8.5米,而且曾經的一些彎較急、易發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被改造成了彎度較大、視野開闊的路面。

“十四五”以來,臨猗縣實施縣鄉公路路網延伸、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旅游公路建設提速等工程,推動交、工、農、文、旅高度融合發展。目前,臨卓路(福壽屯至G209)、三趙線(福壽屯至三管)、西夾線(臨泓路至復旦大道)、臨永線(孝子橋至永濟界)已實現通車;三趙線(福壽屯至孫吉)將于11月底全線貫通。

“十四五”以來,臨猗縣交通基礎設施累計投資25億元,改建農村公路1150公里。其中,縣級道路115公里,黃河一號旅游公路158公里,涑水河旅游公路38.7公里,提升改造鄉村道路842公里。至今年年底,全縣265公里縣道將全部改造完畢。

如今,臨猗縣域交通基本形成了“四橫四縱”的路網骨架結構,構建了“四通八達、干支結合、布局合理”的交通發展格局。三趙線便是全縣路網“四橫四縱”中的“一橫”。

“在臨猗,除了村里的小巷道和田間路,只要是能看見的路,都修成柏油路了。”臨猗市民姚先生驕傲地說。

在臨猗縣交通運輸局重點項目調度中心,一張電子版的臨猗縣域圖顯得格外醒目。這張圖上,臨猗宛如一顆明珠,被鹽湖、萬榮、永濟以及母親河黃河環繞。圖中那一條條或黃色、或綠色、或藍色、或紫色的線條縱橫交錯,它們或筆直延伸,或蜿蜒曲折,這些線條便是臨猗縣境內的一條條道路,承載著臨猗經濟發展的蓬勃希望、城鄉融合的積極成果、產業升級的堅實力量。

改善鄉村“微循環”

風景因路而美,產業因路而興。

“十四五”以來,臨猗縣提升改造鄉村道路842公里,改善了14個鄉鎮、272個行政村的道路通行環境,激活了鄉村產業,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10月下旬,在臨卓路上,北景鄉東里村路口處一片繁忙景象。幾十名工人熱火朝天地進行鋪路作業,只見溫度高達八九十度的黑色瀝青從鏟斗中傾瀉而出,落在地面上,瞬間熱氣騰騰。工人們迅速揮著鐵鍬,熟練地將冒著熱氣的瀝青攤鋪平整。施工現場不遠處,有幾名圍觀村民。

“我們村以前都是水泥路,時間長了有破損,不容易修復。在縣交通運輸局的大力支持下,現在全鋪成了柏油路,兩邊打上路緣石,去年到今年一共修了近3公里。”北景鄉西村村民史宏偉說,西村有櫻桃種植面積1000多畝,他家種了4畝。路修好以后,客商肯定會越來越多。客商多了,競爭強了,老百姓就能多賣些錢了。

想致富,先修路。

近年來,臨猗縣按照“產業沿著道路走,道路促進產業興”的思路,成立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制訂《臨猗縣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做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招標、統一施工”。各部門、鄉鎮立足本職、協調配合、群策群力,唱響“道路建設攻堅大合唱”。

“以前村里的路,我們只修到村口,村里面的路由屬地政府和各村共同完成。今年我們做了調整,規劃的7個主干道‘大循環’、14個鄉道‘小循環’、272個產業‘微循環’方案,獲得了省交通運輸廳的認可。”白國杰介紹,今年他們共實施了173公里通村路改造,真正把柏油路修到了老百姓家門口。明年,他們將分兩批實施,其余鄉村475公里通村路的提升改造工程。

臨猗是果業大縣,水果產業遍布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莊。路,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命脈。唯有把路修好,產業才能不斷發展,致富的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公路建設可不光是建好就萬事大吉了,后期的管理、養護、運營都至關重要。我們目前僅僅做完了第一步,后面要做的事兒還多著呢,像綠化、養護、建驛站等工作,一個步驟都不能少。”白國杰說道。

天為棋盤星為子,地為琵琶路為弦。如今,一條條寬闊平坦的通衢大道在腳下延伸,成為臨猗廣袤原野上亮麗的風景線。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