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溝坡響起耬鈴聲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08

□廉波

鳥鳴啾啾在晨曦喚醒了我,再無睡意,徒步向村外走去。節(jié)假日我都會在村里小住幾天,昨天落下第一場秋雨,不算大,灑濕了地皮,空氣清冽,頓覺心曠神怡,愜意悠然。走著,走著,溜進溝坡,零零散散的野花像撒在坡梁上的繁星,隨風舞動,濃郁的芳香沁人肺腑,仿佛是老朋友不間斷的問候,我貪婪地連連深吸幾口。

忽然,耳邊響起耬鈴聲。“叮當叮當”,清脆悅耳,節(jié)奏感極強,像是在溝坡上唱歌,又像是在大地上描繪美麗的圖畫。多么動聽的聲音,多么催人奮進的音符。我心里一顫,哦,白露節(jié)氣了。每年到這個時候,父親常說:“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節(jié)氣不等人,適時下種。”此時,我詫異,現(xiàn)在都什么年代了,還有人使喚那古董。好奇心驅使,加快了腳步,站在坡地小坪,我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藍天如洗,白云朵朵,陽光初現(xiàn),微風拂面,半圓形的溝坪上,一個中年人頭戴草帽,手握木耬,邊扶邊推,身軀前傾,“叮當叮當”,正搖耬下種;一青年雙手緊握,從耬桿兩個鐵環(huán)穿過光溜溜的木柄,眼盯前方,腰似弓,吃力地拉耬,一步一步艱難地邁著堅實的步伐,向前,一直向前。陽光照在他們身上,折射出道道金光,像綢緞般一閃一閃;秋風像淘氣的孩子,吹拂著他們額頭的汗水,又把他們的褲管扯得啪啪響,和著耬鈴聲,勾勒出一幅動人的農耕圖。

久違了,人拉耬。久違了,耬鈴叮當?shù)募竟?jié)。

站立地頭,恍惚間,他們畫了個漂亮的弧,沿著地邊,“叮當叮當”向我蕩過來。噢,種溝地,先踅地邊,再種地心。不用說,是個把式。近了,原來是我發(fā)小和他兒子。發(fā)小抬頭,笑笑,算打招呼。到地頭,他給耬斗加滿烏黑發(fā)亮的油菜籽,問:“啥時回來的,有事?”我搖了搖了頭,快步解開木耬橫梁上纏繞的拉繩說:“來,搭一把。”他推辭,我已把拉繩搭上肩,像頭老黃牛一樣拉起耬。“叮當,叮當”,熟悉的耬鈴又唱起撥動心弦的歌,仿佛回到少年。

上小學時,學校放秋假,我們回到生產隊幫忙收完秋,大人前面拉耬種麥子,小學生一人一個石碾子,碾麥溝。碾子是長方形木框里,一根手指粗的鐵棍串三個鉆了孔的圓青石轱轆,兩米長的麻繩一折兩半,繩頭拴死在木框中間,圈頭搭在我們肩上。木耬種三行,三個石碾子在麥溝滾動。聽老人說,耬鏵犁開松軟的田地,麥籽埋進土,石碾子拉過,麥籽就著實了。父親常說,麥在種,秋在管。這是精細活,也是亮把式的活。

拉碾子也有竅門。開始,小孩子覺得好玩,但拉起來并不順當。石碾子和我們一樣調皮,忽左忽右,總不在小犁溝跑。不一小會兒,我們便個個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不說,還要挨訓斥。父親趁地頭休息的空隙,耐心示范。我們手拉碾繩,倒著走,眼睛盯緊石碾子,慢慢地,掌握了技巧,順溜多了,就撒起歡,石碾子像被馴服的騾馬,乖巧了,可拉不下一個來回,我們像狗歇涼——累趴了。

土地下放后,每年白露,我們一家都會進溝種坡地。父親搖耬,哥駕轅,我在前拉稍。坪小,不規(guī)整,費人費力,種完一片,我和哥換著拉碾子。父親悠閑地吸支煙,出個謎語讓我們猜:“木匠穿著鐵匠的鞋,石匠后面攆著來。站起比人高,蹴下到人腰,眼睛扎個棒,就拿棍棍敲。”我們聽著有點耳熟,想起爺爺講過,三人望著躺著的木耬,哈哈大笑。種大田輕省多了,石碾子繩頭綁在父親身后腰間的皮帶上,前面耬叮當,后面石碾“吱吱呦呦”,田野里飄蕩著悠揚的耬鈴聲。父親是種莊稼把式,又是極講究的人,種村口三畝地時,更是上心,腰挺展,眼望前方,手握耬,像戰(zhàn)士端緊鋼槍般威嚴,種過的麥溝像放了線,仿佛是按住尺子畫得一樣筆直,贏得路人的陣陣喝彩。

后來,年景好了,買下大黃牛。但到種麥時節(jié),父親還堅持,人拉耬。他說,牲口是莊稼戶半份家當,是家里的一口。收秋,犁地,耙耱就夠它受的,種麥,人抬個輕。我知道,父親想亮一手。

不覺得,三人種完一坪,歇息間,我問發(fā)小:“種油菜講究七大八小,這節(jié)氣種是不是遲啦?”他說:“天氣變暖了,老黃歷看不得。原來種麥子,白露早,霜降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麥沒二旺,現(xiàn)在國慶節(jié)后才開始播種呢。”他兒子搭話說:“油菜是新品種,早種,拔節(jié)還惹蚜蟲。我爸這叫與時俱進。”我看著整裝刷新的木耬,反問他兒子:“機械化時代了,人拉耬是不是倒退?”他兒子30來歲,老成矜持,用瓦礫刮著耬鏵上的泥土說:“做什么事講的是適時,下種要看溫度、濕度、節(jié)氣,播種機械、農具也是一樣。去年用小四輪,坪小,拐彎多,反復碾壓,缺苗斷壟。”發(fā)小拍打著身上的土,一臉嫌棄:“你叔種地是行家,要你教?”“啥話,和年輕人交流哩。”我擺擺手,轉而請教,“小伙子,咋想在溝坡地種油菜?”他兒子滿是自豪:“現(xiàn)在的人講究原生態(tài),綠色食品。自家種的無公害,溝里無污染。再說,種油菜比其他經濟作物效益還高。”“開春,旅游的人望見滿崖遍野黃燦燦的油菜花,心情多好。是不是除了舜王廟、舜帝碑、祖塋,還多了個打卡地?”他指了指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補了句“自家榨的菜籽油是稀罕物,有多少賣多少,緊俏著咧。”

我一時醒悟。重新打量古樸靈巧的石碾子,撫摸光滑厚重的木耬,想起自己的少年,也看到了新農村的未來。

向父子二人告別后,我緩緩邁步在羊腸小道,舉目四望,重巒疊嶂的黃土崖,褶皺里的層層小坪,郁郁蔥蔥的樹木,是那么熟悉親切,那么富有生機。

微風吹過,耳邊又響起“叮當叮當”的耬鈴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