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晚報時間:2024-11-08
□理微塵
小學一年級時,媽媽郵購了一套兒童心理學書籍,里面介紹了一些實驗,包括至今非常有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爸媽拿出一個盤子,上面放著兩塊我最喜歡的夾心糖,說現在給我一塊,如果等一小時后吃,就給我兩塊,還說這是延遲滿足練習,鍛煉意志力。當時我已很久沒吃過糖果了,因此緊緊守著盤子,最后實在受不了,拿手絹偷偷包起一個跑了。這時,爸爸突然出現,非常失望地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你就吃吧!”還說我估計是沒啥大出息了。
我很難過,手里的那塊糖似乎也失去了吸引力,此后我不再吃這種糖。爸爸媽媽說都是他們教育得好,我才懂得了拒絕誘惑,但又說我開始變得憂郁,心事重。
有一年夏天從外面回家,天很熱,外婆切了個西瓜。我很想吃,但反而刻意把西瓜拿遠一些。外婆覺得奇怪,問我為什么不吃。
我說了之前“鍛煉失敗”的事,解釋自己在忍著不吃,磨煉意志。外婆像看傻子那樣看我:“你這不是鍛煉,是自討苦吃,就是因為現在又渴又熱,西瓜才更好吃。不需要的東西再多,也比不上需要時得到的一小份。想吃的時候就認真品嘗享受,你才會感到滿足,學會珍惜。相反,心里明明有苦有委屈,不能全心享受,還要自責,這樣快樂會越來越少,活得內耗,得不償失。”
當我越長大就越感覺到,“延遲”帶來的往往不是“滿足”,而是“遺憾”。意志力是一種心理資源,是有限的,將意志力耗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是浪費。
愿望都是有時效性的。特別想吃一個東西時,忍著忍著你可能就不想吃了。在40歲時獲得10歲時想要的裙子,也無法重獲當初的感覺。因為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所以你的內心會產生深深的匱乏與不安,把生活處處當成戰場和考場,焦慮和危機感就會彌漫開。
我們要精打細算用好內心的能量,值得忍的事才忍,把意志力花在刀刃上,才能集中力量干大事。 (《今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