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從“一字師”說起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06

□李純厚

唐朝詩人鄭谷自幼聰明,7歲就能吟詩。鄭谷有一位詩友是名和尚,名叫齊己。他年長于鄭谷,經常和鄭谷吟詩唱和,因此,二人結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有一次,齊己作了一首《早梅》,詩云:“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

落筆詩成,齊己吟誦再三,自我感覺良好,便邀鄭谷品評。鄭谷看后,說此詩都好,如改一字就更加完美了。齊己聽后問:“哪一字?”鄭谷微笑著說:“詩中‘昨夜數枝開’,如果改為‘一枝開’,豈不把早梅這一‘早’字寫活了?”齊己聽后,連連點頭稱是,十分佩服。時人于是稱鄭谷為“一字師”。

這個小典故傳遞給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告訴我們,在我們讀書學習中、日常工作中,往往都有“一字之師”。

古人云“學無止境”,我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要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這就要進行社會實踐,就要不恥下問,就要拜人為師。清人李汝珍說:“學問無大小,能者為尊。”一個善于學習的人,一個善于實踐的人,應經常向身邊人學習,虛心地向比自己賢德有智慧的人學習。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誠然,俗話說:“圣人無常師。”再有學問的人也沒有固定的老師,知識再淵博的人,也有不足之處。《尚書》云:“好問則裕。”我們向別人學習,廣納百家,博采眾長,就能開拓自己的知識之路,充實自己的知識之庫。一個善于學習的人,一個虛心向別人請教的人,一個甘于躬身當小學生的人,自然也會成為聰明之人,必定能經常遇到自己的“一字之師”。

唐朝大書法家柳公權,就是受一位沒有雙臂的老人啟示,經常苦練,才成為流芳千古的書法名家。老人用右腳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我們在學習寫文章時,也應如此,力戒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盲目自信。文章要反復修改,經常向別人請教,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寫出好的文章。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