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李悝《法經》之今辨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05

□李恩虎

作為夏縣十大歷史人物之一,李悝何以能從眾多河東人杰中脫穎而出、名垂青史?這就要從李悝變法說起。

戰國時代,七雄爭霸。李悝作為戰國初期魏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前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首開我國法治之先河,助力魏國成為戰國初期最早進行改革的諸侯國。韓、趙、魏三家分晉時,魏文侯被周天子冊封為魏國開國君主,定都安邑。為了富國強兵,魏文侯禮賢下士,招攬了李悝、吳起、西門豹、卜子夏等大批人才,而李悝以“魏文侯相”和“魏文侯師”的身份,在魏國主持變法。

李悝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在政治上提出“為國之道,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削弱舊貴族的力量,起用新人;經濟上主張“廢溝恤”,推行“盡地力之教”,廢除井田制,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推行重農抑商政策;軍事上,他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大力獎勵軍功。司馬遷在《史記·平淮書》中曾說:“魏國李悝,盡地力,為強君,自是以后,天下爭于戰國。”而李悝最突出的事跡就是在春秋以來各諸侯國頒布的成文法基礎上,編撰了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法典——《法經》。這既是對當時各國法律的總結,亦是后世秦漢法律之藍本,李悝因此被奉為戰國法家之祖。

《法經》共有六篇,即《盜》《賊》《囚》《捕》《雜》《具》。《盜》指竊取財貨,這是保護封建私有財產的法規;《賊》是指對人身的侵犯,甚至犯上作亂,是防止叛逆、殺傷,保護人身安全和維護封建社會秩序的法規;《囚》是指囚捕盜賊,是關于審判、斷獄的法律;《捕》是關于追捕犯罪的法律;《雜》是對狡詐、越城、賭博、貪污、淫亂等違法行為的懲罰;《具》是根據犯罪情節和年齡情況,對判罪定刑、加重或減輕的規定。

顯然,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是懲辦盜賊,以保護地主階級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封建統治秩序。“一斷于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傳統,體現法家“重刑輕罪”的思想。用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法經》中包含了可貴的廉政思想和吏治思想。

《法經》提出“事斷于法”,主張“罰必當”。《雜》中規定:丞相收受賄賂,其左右(助手、副職)處死刑。將軍以下收受賄賂者,一律處死刑。賄賂的金額不足黃銅二十四兩者,免予科刑。這是中國最早的關于整治官吏賄賂罪的法律條文。

《雜》中還有相當比重的關于吏治的條款。官吏犯法,其罪重于常人。在具體的量刑上,有明確的對比,如常人聚眾賭博犯禁受罰金,而太子聚眾賭博則會受到鞭刑以至被廢黜的重處;官吏利用職權牟利則要受到法律制裁,而且不論情節輕重,都構成犯罪,程度只作為量刑依據。由此看來,無論是違反了一般法禁或者特定制度,隨著犯法者等級提高,刑罰也相應加重,這正反映了“重治吏”的思想。這種以公開成文法的形式具體規定對官吏的嚴格處治,比之奴隸社會“禮有等差”“法不加于尊”的原則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進步。

李悝的《法經》是其法治思想的結晶,同時也是春秋戰國以來第一部系統的法治論述,在當時也是前所未有的。它突破了“法在官府”的歷史,開始真正根據社會的變化制定法律,并且從魏國變法開始,法典的所有內容都對外公布,具有極為前沿的社會實踐意義。李悝匯集了各國的刑法,編寫成《法經》一書,試圖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維護封建法權。《法經》原文雖然早已失傳,但對后世的法律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法經》的推行,加上魏國其他富國強兵政策的實施,使戰國初期的魏國“辟土四面,拓地千里”,成為當時強盛一時的霸主。李悝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變法第一人,其《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李悝的一生幾乎與法家思想的興起和發展同步,是法家學說的重要奠基人。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李悝變法的法治思想,在兩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對我們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李悝,這位法網的編織者,“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的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在新的時代,也要勇于改革,勇于為正義和公正發聲,勇于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貢獻力量,李悝的精神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法令興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眾所周知,法治是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必要元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法治能夠防止貪污腐敗,塑造一個風清氣正的和諧社會;法治能夠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使人民獲得安全感。當然,時移世易,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讓李悝的“法治”思想在新時代開出新花朵。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