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著眼“地方性”,致力“應用型”,運城學院牽手150余家行業企業——

城校共生,“縱深”推進產教融合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04

本報記者 余 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這些都將最大限度激發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離不開產學研的密切合作。企業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最懂客戶的需求;高校科研團隊在科技前沿潛心耕耘,最了解技術發展的新動態。

如何讓企業和高校各展所長、在科技創新中實現優勢互補?怎樣讓前沿技術更接地氣、打通科研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運城學院始終秉承“扎根河東、樂于奉獻、與時俱進、勇于爭先”的辦學精神,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追求,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城校共生、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辦學思路,實施“聚焦一河一湖,服務三文三業”的發展戰略,多措并舉促進我市高質量發展。

運城學院應用化學系博士工作團隊在萬榮縣混凝土外加劑綜合檢驗檢測中心開展技術服務。

共建平臺載體

提高科研創新水平

近日,運城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許寶卉帶隊,前往鹽湖水泵專業鎮水泵產業鏈上企業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山西解義電泵股份有限公司等開展走訪調研。

在座談會上,許寶卉介紹了前期與企業聯合申報的“泵業智造產業學院”省級平臺的階段性成果,并表示希望在與企業多年合作的基礎上,借“泵業智造產業學院”與“泵業智造”微專業的建設東風,在人才培養、產學研究、實習實踐等方面加強合作。

本次調研與座談,明確了在“泵業智造”微專業建設時,應從液流體原理、數控編程技術、泵體設計、標準體系等方面綜合設定6至8門課程,并突出實踐性;應由學校與企業方面組成師資團隊,充分發揮雙方優勢,為后續微專業授課奠定基礎。

“微專業,通俗地講,也就是選修課。學生們在選修結束后,會獲得微專業的結業證,在行業聘用時,企業也會予以認可,助力學生‘無縫’就業。”許寶卉說。

開設微專業的不僅僅是機電工程系,最近,運城學院應用化學系專門針對萬榮外加劑產業的微專業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化學系還專門組織老師編寫了一套面向企業技術人員、萬榮外加劑產業學院以及運城學院化學系學生的教材。

“萬榮縣外加劑企業技術人員,現場實踐經驗很強,但是目前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文化水平和理論知識水平相對不高,很多問題的解決,知其然,不知其所然。”化學系副主任楊海英說,編寫教材的目的就是把外加劑相關知識整理形成一個知識樹一樣的體系,把全部知識歸納起來系統化,進而更好地指導實踐。有了這套教材,企業的科研與創新就不用一直在實踐中摸索了。

教材的編寫是一項紛繁復雜的大工程。化學系先組織老師設計調查問卷,下企業調研。“首先要問清人家需要什么,這樣我們才能‘因需施教’。”楊海英介紹。

在入企調研中,許多外加劑企業紛紛反映,他們需要一些化學反應系統性的解釋,需要一些關于外加劑的國家或行業標準的歸納,需要一些具體的案例成果展示……

與此同時,化學系還購買了很多關于混凝土外加劑的書籍,結合萬榮外加劑企業的需求,進行教材的編寫。

化學系現在有12名老師負責教材編寫,三到四名老師負責一本教材。“教材定稿后,我們征求了萬榮縣混凝土外加劑協會意見,還找了本省的一些專家來審核教材。”楊海英介紹。

可喜的是,眾多老師的付出即將結出碩果,目前,化學系共編寫出4本書,有2本即將出版印刷。

運城學院牽頭組建的混凝土外加劑產業學院、山西省混凝土外加劑產業聯盟、山西省高性能外加劑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相繼被山西省科技廳和山西省教育廳列入省級平臺建設目錄,標志著運城學院混凝土外加劑建設從學生培養、技術研發、企業服務等方面邁入了更高的層次。

運城學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山西天海泵業有限公司調研。

        (資料圖片)

突出需求導向

精準服務產業發展

“新絳縣生產的修整金剛石工具在細分領域占全國近7成的產能,稷山縣生產的釬焊金剛石工具占據全國3成以上的產能……”走進運城學院超硬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硬工具團隊負責人常銳博士介紹。

金剛石工具是我省的一個傳統特色產業,主要集聚于新絳縣、稷山縣一帶,主要是將金剛石的顆粒或者粉末與結合劑一起結合在基體上,以制成不同形狀和用途的工具。

“鋸片要切割東西,自身必須非常硬。如果用一般的鋼片切割,用兩下就不行了,所以要在刀刃的邊緣附著一些非常硬的東西,比如說金剛石。那么,就引出一個問題,怎樣把鉆石粘到刀刃上呢?”常銳說。

用膠水嗎?當然不行。目前的主流做法,就是利用鐵基、鎳基或銅基粉末作為“膠水”,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把金剛石與基體焊接起來。

如今,超硬工具團隊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優化生產工藝,圍繞超硬工具共性問題開展研究。“就像咱們蒸饃一樣,剛開始皮熱,心不熱,因此要多蒸上半小時。溫度必須掌握好。否則,焊接的東西,沒焊接上,這樣原材料就浪費了,時間也耽誤了。”常銳笑著說。

運城學院超硬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主要職責是立足運城、面向全國,為本地區超硬工具企業提供咨詢、研發、檢測分析等相關支持;為超硬工具產業相關從業人員作技術培訓;服務學校相關學科發展,目前,已經與新絳縣、稷山縣相關部門簽訂了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等多個合作協議。

該中心自成立以來,堅持應用導向,直接從企業生產一線采集課題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由于金剛石工具的種類繁多,沒有一種萬能的制造工藝或者結合劑能生產所有的金剛石工具。“企業作為市場經營的主體,了解市場迅速,轉型較快。”常銳說。

該團隊主要圍繞金剛石工具中的金剛石與結合劑之間的界面結合開展應用研究,釬焊金屬粉末、添加劑、金剛石表面處理等多項成果已經在企業得到應用,其中主要成果之一——金剛石表面去石墨處理工藝,在2023年山西省“五小”創新大賽中榮獲二等獎。選用該成果處理后的金剛石生產的修整工具整體壽命提高了10%左右,相關技術在萬安鉆石創業創新基地得到應用推廣,并帶動30多家企業的相關產品質量進行了升級。

加強多維對接

合作領域持續拓寬

“我們化學系的老師,去萬榮的次數太多了,今年以來,每個人跑了幾十次都有了。我也是咱運城的,今年回老家也就兩三次。”楊海英說。

去年10月,化學系派出兩組教師隊伍與萬榮外加劑企業對接,進行入企服務。目前,化學系老師幫助企業解決了一些共性的問題,找到一些分析的方法,加強了對產品質量的控制。目前,這個研發方向還在繼續推進。

萬榮外加劑企業人員的實踐經驗普遍較強,不管用哪一企業的原材料,技術人員都能通過做實驗,使外加劑達到一定的效果,滿足生產需求。

但是,正是因為原料來源復雜、成分復雜,導致產品性能不穩定,經常出現不同來源的原料生產出的產品,性能、參數不一樣,最后效果也不一樣。這個時候,工作人員再返回源頭查找問題,時間、金錢成本投入比較大。

“于是,我們就從解決這個問題入手,一個是原理上解釋,為什么這批材料會這樣,下一批材料會是那樣,把原理搞清楚。另外,建立一套標準、一套流程,在原料端把產品質量框起來。學會了這套方法,照著做就可以了。”楊海英說。

今年2月,萬榮縣舉辦外加劑“一館一院四中心”集中揭牌儀式,這是萬榮外加劑產業的又一個里程碑。

“一館一院四中心”中的混凝土外加劑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投資大量資金購買的設備是在外加劑行業內非常高端、非常先進的設備。問題也隨之而來——會操作機器設備的專業人員較少。

于是,運城學院與萬榮縣相關單位達成協議,由化學系派出老師,對混凝土外加劑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同時,大型、高端的外加劑設備也需要專業人員來保養、維護、操作。“一個設備投資上百萬元,非常昂貴,放久了會造成損壞。而且這些儀器設備只有碩士、博士生研究生學歷水平的專業人才才能充分利用起來。”楊海英說。

除了知識儲備、專業素養的支持,相比企業人員,運城學院另一個優勢就是團隊的穩定性。“需要我們的話,我們就一直都在。我們懂得原理,有些儀器學校就有,平時上課我們就在用。”楊海英介紹。

化學系把12位老師分成6組,每組兩位老師負責管理兩到三臺機器。楊海英:“企業需要做什么實驗,只要一個電話,大家協調好時間,我們老師就會過去,包括暑假。”

可喜的變化已經看到。以前,萬榮外加劑企業經常談論產品性能,現在,有的企業開始從機理上研究一些物質、成分對外加劑產品的影響。

“這些高端的儀器、設備,一般企業用不到,只有企業開始研發、創新了才需要。高端設備的使用在推動萬榮外加劑產業發展壯大中發揮了積極影響。”楊海英說。

目前,運城學院簽訂的服務萬榮外加劑企業的技術創新協議已有20多個,與其他行業企業簽署合作協議的則達150余家。雙方在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堅、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人才培養與培訓等方面展開合作。

同時,該院連續多年開展“百名博士入企業、百家企業進校園、百項課題大攻關”活動,與企業進行深度融入,合作效果顯著。

“作為大學教師,不僅要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我們更應該走出象牙塔,走出校園的圍墻,找到自己所學和社會需求的契合點。如果能夠對一個產業的發展有一點幫助,我們的愿望也達到了,這也是我們價值的一個體現。”楊海英笑著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