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26
□韓馬明
中國傳統文化教導人做君子、做圣賢?!肚の难浴丰尵盼遑吃唬骸胺颉笕恕?,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周易》中這段話提出了“大人”的標準,為中國人心中的圣賢立了一道標桿。
《論語·憲問》中,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踩恕!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把圣賢的形象描畫得更具體,就是要做一個有益于百姓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把人分為五等。
第一等是圣人。圣本義是聰明的人,聰,是耳朵靈,能聽到別人所聽不到的;明,是眼睛亮,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引申就是明辨是非、明察秋毫。具體表現就是“修己以安百姓”,完善自己,然后使天下百姓都能得到安寧。這個圣人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有德、有才、有位、有權,四者兼具,才可以大行其道,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比如《論語》中,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堯對舜說,舜啊,天象,你一定要親力親為,要守中。農業什么時候耕、什么時候播、什么時候耘、什么時候收獲,錯過時節,就會誤農時。古人通過夜觀天象,白天測日影,得知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知道節氣,從而保證農事。測有方法,冬至,你植的立木不直,影就測不準確,所以要與地面垂直,這就是中。古代掌握天象的人,就是皇,就是帝。如果天下百姓貧困潦倒,你就不能執政了,只有有能力且又為民謀幸福的人,才可居其位。舜亦以此命禹。所以,舜禹被后世尊稱為圣人。
第二等是仁人,或叫賢人?!吨杏埂吩唬骸靶奚硪缘?,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仁字從人、從心,由此會意,心中有人之意。心中有人即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說:“仁,人心也;仁,人之安宅也。”所以說,“富潤屋,德潤身”?!凹核挥鹗┯谌恕保褪且粋€有仁的人??偠灾收?,即人的性情真,合禮流露,同情心推己及人,表現就是“修己以安人”。完善自己,也讓身邊的人得到完善,這個仁人、賢人的條件,就是有德、有才,但無位,無位意味著無權,你的德行,便不能推行天下所有的人。我們來看孔子的仁,《論語·鄉黨》記載:“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這就是仁,心中有別人,對別人關心,愛所有的人。
第三等是君子。本初,意為君之子,孔子把它賦予新的含義——有道德、有學問的人。
君子的胸懷:君子坦蕩蕩。
君子的形象: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的人生觀: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
君子的世界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君子的價值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表現就是“修己以敬”,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按司馬光的說法,德勝才謂之“君子”,君子要不斷努力,完善修養自己??鬃拥牡靡獾茏宇伝?,“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更多地關注自己內心品德的修養,毫不在乎物質的貧瘠,成為后世君子學習楷模。這就是孔子推崇的君子。
第四等是小人。小人與君子相反,一開始是奴隸和沒有地位的人,后來指道德低下的人,當然也指沒有成年的人。如,小人比(拉拉扯扯、結黨營私、互相勾結)而不周(忠信),小人懷土,小人懷惠。小人的表現,只從個人角度、利益角度出發,就是以利為利。按司馬光的說法,才勝德謂之“小人”。《大學·秦誓》曰:“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小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使君子美德不能彰顯,才能不得發揮,只會給國家帶來滅頂之災。
秦檜是南宋之后的大奸臣,求榮取辱(簽訂第一個宋金合約,跪拜在金人面前,簽字畫押),專權擅國,屈殺抗金名領岳飛,后世棄之,鑄成跪像鐵人,人人唾罵。他卑屈求和于金人,以十二道金字牌召回抗金將領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以致秦檜的后人清朝的秦大士在岳飛墳前寫道:“人從宋后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币皇ё愠汕Ч藕迏?。個人的不檢,讓后人世代蒙羞受辱。然能說出那樣的話,亦是忠貞義士,讓人敬仰。然而近代,汪精衛卻說:“南宋的秦檜遭到世人唾罵,可是我覺得秦檜也是個好人?!睆倪@里就能看出,汪精衛后來為什么能成為漢奸了。這類的小人,不以民族國家大義為重,缺乏對敵的斗爭精神,只顧個人權勢,即所謂的識時務,這就是懷土懷惠,以利為利,最終禍國殃民,貽害子孫,成為后世的反面教材。
第五等是愚人、庸人。清代中興之臣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人,沒有才氣,卻不勤奮,很懶惰,一輩子,碌碌無為,無所事事,隨波逐流,草木一秋而已。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生生不息。那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做一個“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人。自律自省,盡職守責,少干壞事。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人謀事要真心實意,全心全意,絕不糊弄人。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和人交往說話算話,恪守諾言,講信用。傳不習乎?不應付糊弄,有道德良知。做一個“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人。行指行事為人,是踐行道德本身;文,就是文化。也就是提高道德修養之后,還要提高文化修養,第一別當壞蛋,第二別當笨蛋,即先把人做好,再當知書達理的人。
做好人,自己愉悅,朋友喜歡,家人開心,長輩欣慰,愛人踏實,孩子受教,涵養良好家風,后世子孫受益。如果一失足成千古恨,自己良心過不去,家人牽累,后輩也受莫大負累。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為人一場,走這么一遭,兩萬多近三萬天,不那么轟轟烈烈,至少問心無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