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25
“面壁者默然無言,須臾,抬起了握筆的手,線條從筆尖緩緩流出,如江河在大地上綿延伸展,原本空無一物的白墻,轉瞬間滿壁風動,天衣飛揚……”
今年年初,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四季在央視熱播。芮城永樂宮《朝元圖》的驚鴻一現,令人神往。
特別是紀錄片的解說詞:“《朝元圖》的畫者——名不見經傳的元代民間畫工更像是指揮者,行筆或輕快流暢、或頓挫有力,造就了顧盼生輝的面容、迎風飄舞的長線、和諧典雅的色彩,演繹著令人沉醉而又似曾相識的瞬間?!备且鹆巳藗儗τ罉穼m壁畫的無限遐想。
不得不說,在中國古代壁畫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永樂宮壁畫,時隔700多年,依舊熠熠生輝。
及至今年9月底,山西(芮城)永樂宮第十二屆書畫藝術節,在“黃河明珠·秀美芮城”拉開帷幕。
本屆書畫藝術節,芮城縣安排了一系列活動,人們不僅欣賞了名家大師的妙筆丹青,領略了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還飽覽了山清水秀的生態美景,體驗了淳樸善良的民俗風情。

壁畫臨摹
可以說,永樂宮書畫藝術節是芮城縣委、縣政府依托永樂宮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該書畫藝術節現已成為集書畫交流、作品展出、文藝匯演、招商推介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節慶品牌,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能。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進入國慶假期,芮城永樂宮門庭若市,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依次排隊只為欣賞那“亦食人間煙火”的眾位神仙。
或許是為了湊這盛世熱鬧,你看,那壁上的神仙走進了人群當中。原來是一群舞者穿著神仙樣式的服飾,裝扮成神仙的模樣,手里拿著神仙的法器,和游客“套近乎”呢。

壁畫“活化”
文物“活化”,在這一刻不再抽象。因為真的壁畫不允許拍照,不少游客就把鏡頭對準了這群舞者,算是為此行留點念想。
來自晉城的游客趙亮說,壁畫上的人物“活”了,這使得“高冷”的神仙更加可親,有助于激發人們的參觀熱情,讓更多人在觸摸歷史中延續文脈。
剛剛送走全國各地的游客,10月9日,永樂宮就爆出“猛料”——永樂宮壁畫AI修復成果展推出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
看過永樂宮壁畫真跡的人,想必都知道歷經700多年風雨的壁畫,原本生動的色彩漸漸褪去,部分線條也已受損或遺失。人們只能模糊地去膜拜。
為了讓壁畫重煥光彩,超威半導體產品(中國)有限公司等運用前沿的生成式AI技術,引入專業壁畫美術知識,訓練出“元代AI畫師”,對壁畫受損和缺失的部分進行重新繪制。經過AI近一年時間的智能修復,那些曾經隱匿在歲月塵埃中的色彩和人物,如今鮮活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壁畫“跨界”
看不清,再好的壁畫也黯然失色。而從今往后,看不清將成為歷史,因為永樂宮壁畫AI修復成果展將在景區里長期對外開放。
回頭再看,不到一年時間,永樂宮在“活化”利用方面高招迭出,既有傳統手段,也有現代創意。多管齊下的背后,是為煥發這一瑰寶的千秋風采,讓它更好融入人們生活、服務社會需要、得到永續傳承。
記者 景斌
記者手記
放眼河東,眾多文化遺存遍布。這些文化遺存自帶“文氣”,如何讓獨具特色的“文氣”凝聚更多“人氣”,永樂宮的實踐可供借鑒。
宣傳、保護、活化、再現;可看、可研、可品、可創……如果這些文化遺存都能在造節策展、業態豐富、AI開發等方面發力,不怕吸引不來“人氣”。
期待,河東這些珍貴的文化遺存能通過特有的方式,用自己的光亮,引人“打卡”更“刷卡”、把“流量”變“流水”。
當這些文化遺存不知不覺成為人們言談中、生活里、精神上的一部分,那就自然而然筑牢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與“魂”。 記者 景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