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22
趙藝宏
一日閑暇,整理書房,發現大大小小的便箋,竟然存了一抽屜。
望著這些便箋,一時不知如何處理。猶豫片刻,開始分門別類,把寫字和沒有寫字的,大的和小的,白的和有色的,一一分開碼好。隨后,對著寫字的一厚沓便箋,一張一張地看,一頁一頁地翻。寫在便箋上的字有清晰的,有潦草的,有記錄完整的,有不見頭尾的;有的便箋上簡簡單單幾個字,或一組數據,或一串電話號碼;有的便箋上密密麻麻,有各種顏色字體的筆記,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還有一些便箋上的字一時認不出來,想到當時的倉促,現在只能搖頭苦笑。另外,有的便箋上的文字內容已經變成了發表在報紙、雜志上的各類文章。粗略統計,寫有文字的便箋有二百余頁。沒有寫字的便箋更多,有五六百頁。
便箋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寫文章,大都是散文、隨筆、小說或各類文章的梗概。有時就在便箋上寫容易寫錯讀錯的字,有時編稿時就在便箋上記錄或陳列算式加減字數,有時要打電話了就匆匆在便箋上列出一二三或ABC相關交流事項及提綱。在參與報社足球世界杯專題評論前,沒有卡片,就用便箋代替,便箋上列著參賽球隊隊員的數據和所在國家的一些基本概況,每張便箋上設計出固定的模式,方便使用時查對。
收集便箋,保存便箋是隨手而為。以前所在單位,便箋和稿紙都是可以領取的。自己當年在報社做記者、編輯,需要經常下基層采訪,出差多了,住招待所或賓館就多,因此在不同地方不同規格的酒店,就有許多機會收集便箋,有時一邊采訪一邊寫稿。采訪結束了,所帶稿紙不多,就去尋求幫助。什么都行,只要是紙,能夠寫字寫稿完成采訪任務就好。這樣,就積累了許多各地各式各樣的便箋。后來,收集便箋就成為一種習慣和愛好。
在報社工作期間,無論老少,學習氛圍特別濃。報社有圖書館,里面僅全國各地的報紙就訂有百余份,還有各種書籍和雜志。因為書報不能帶走,不能剪貼,只能抄寫,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在專業領域更需要學習提高,因此下班后泡圖書館的時間非常多。加上定期有各種業務交流培訓,出門上班都挎著包,內面有各種工具,其中書、筆、便箋必不可少。尤其是便箋,窄小、易帶、好用的特點非常突出。有了一時沖動和所謂的靈感,就隨手記錄在便箋上。同時,因為業務的需要,我們經常反復閱讀全國各地知名報刊的文章、標題和內容,時常記著文章的標題、肩題、副題、小標題等,以資學習、模仿、借鑒和提高。
后來離開報社,到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公司有便箋,用時可以領取,收集便箋的習慣卻沒有終止。有幾次,公司開年會,所在酒店給每位參會者每場會議都發放便箋和鉛筆,因為與會者大都有筆記本,便箋很少有人用,我在會議結束后隨手收集被棄用的便箋,雖是舉手之勞,卻也樂此不疲。
收集來的便箋是不同的紙張、不同的規格、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單位,連上面的圖畫也是各具風格。把這些便箋鋪在書桌上,翻看文字、符號、草圖,止不住地心生感慨:這豈止是生活點滴、過往信息和思維軌跡的留痕,更是人生的一種特別的美好的紀念!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