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玉壁城遺址:一曲《敕勒歌》 千年傳烽火

來源:時間:2024-10-22

□胡春良

玉壁城,是不期而遇的感慨與震撼。這“不期”,并非是沒有期待,作為運城市乃至中國著名的古戰場遺址,金戈鐵馬,鼓角爭鳴,玉壁城遺址是巍然的存在;說是“不期”,是沒有做好準備而突然相遇。正是這份“不期”,才有了意料之外、希望之中的懷古拜訪。

玉壁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碑

假期和朋友有事去稷山,不經意間看見了車窗外的“玉壁城遺址”路牌,就是那瞬逝而過的一瞥,似閃電似鼓角,心中轟然作響,玉壁城遺址在這里,不由得特別期待。不知道時間允不允許,我沒好意思讓朋友停車。朋友聽到了我的念叨,知道我的愛好,微微一笑:“有想法啦。”

從稷山縣城返回時,朋友特意導航定位了玉壁城遺址。也許是導航故意逗我,不想讓我快速到達,居然給導錯了。經過問路才到達附近。

玉壁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就立在路邊不遠的土坎根,碑上顯示是國務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立碑。那一塊常見的、普通的碑,像磁鐵一樣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我盯著碑許久,仿佛歷史的煙云就凝聚在這塊石頭上,一種壯闊的氣息撲面而來。

可登上碑后的臺地,只有幾棵孤零零的樹在太陽下無精打采地挺立著,剛收割過的農田顯得有幾分凌亂,被驚飛的幾只野鴿子仿佛在說“來這兒干什么,打擾人家吃美食”。心心念念的著名古遺址難道就是這個樣子?

心中不免有幾分失望和不甘,恰在此時一位村民路過,遂上前打聽,他說這里不是古城遺址,遺址在前面不遠處。剎那間,希望像火炬一樣被點燃,不顧朋友,我獨自急切快步地向前沖。

玉壁城遺址就在那!盡管不是想象了千百遍的模樣,盡管不是期待中的那種雄威風采,但興之所至,穿過叢生的酸棗刺和荒草,登上遺址最高處。

城址地處臨近汾河的高地,經歷歲月的風雨剝蝕,已經與黃土高原上普通的溝壑縱橫的土疙瘩沒什么兩樣了,但地勢極險峻,在土崖邊向下望,陡生幾分寒意,匆匆趕過來的朋友趕忙提醒我注意安全。

城址幾近廢墟,能辨識的遺存很少,在草叢中發現了地道口遺存,城址內農戶還養了不少羊。多少風云爭戰,多少梟雄猛將,最終都歸于黃土,簡單而蒼茫。我們總是站在廢墟上感嘆歷史的崢嶸或輝煌,發幽古之思,很少去仰望文化該有的偉岸與風骨。

站在玉壁城遺址上,微茫里赫然走來雄心勃勃而又無奈的高歡,意氣沖天的戰神斛律金,智勇善戰、沉著勇毅的韋孝寬……他們可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高歡(496年~547年),又名賀六渾,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他出身兵戶之家,早年參加起義軍,后來,叛降爾朱榮,成為親信都督。爾朱榮死后,他積極收編六鎮余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領民酋長、晉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他起兵于信都,帶兵攻入洛陽,擁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高歡消滅爾朱氏殘余勢力,自領大丞相、渤海王,控制朝政大權。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孝武帝出逃關中,高歡改立孝靜帝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史稱東魏。高歡本人長期居住于晉陽,派遣高澄入朝執掌朝政,多次攻打西魏,在潼關之戰、沙苑之戰中敗北,后又發動河橋之戰、邙山之戰,最終取得大勝。武定四年(546年),他率軍圍攻玉壁,遇到西魏名將韋孝寬的頑強抵抗,作戰不力,憂憤成疾。武定五年(547年),高歡病逝于晉陽,年僅52歲。死后被追封為齊王,謚號獻武,廟號太祖。北齊建立后,追封皇帝,謚號神武,廟號高祖。

斛律金(488年~567年),朔州人,敕勒族,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北齊三朝將領,北齊名將斛律光之父。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騎射,長于用兵。元象元年(538年),西魏與東魏戰于洛陽邙山,東魏不敵,斛律金危急之刻救高歡出重圍。武定四年(546年),斛律金隨高歡參加玉壁之戰。武定五年高歡臨死時,叮囑高澄一定要信任斛律金。北齊建立后,斛律金被封為咸陽郡王,加封太師。柔然進攻北齊,他親自領兵抵御,取得勝利。天統三年(567年),斛律金去世,享年83歲,謚號為武,其墓葬在今新絳縣絳守居園池內。

韋孝寬(509年~580年),京兆郡杜陵縣(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韋氏,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大臣和軍事家。早年,他在北魏多有軍功,多次升遷,后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鎮守東西魏交界的軍事要地玉壁。大統十二年(546年),東魏高歡率大軍包圍玉壁,韋孝寬軍處劣勢,但運用地形和戰術守城,讓東魏軍損失慘重,最后退兵。本較弱小的西魏,經此戰粉碎了東魏想要滅亡西魏的企圖。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韋孝寬的建議,成功打敗北齊,統一北方。大象二年(580年),韋孝寬率軍大破尉遲迥于鄴城。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韋孝寬在長安去世,享年72歲,朝廷追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等,謚號襄公。

玉壁城之戰是怎樣的一場戰爭呢?

自公元536年正月起,東西魏之間爆發多場大戰,死傷慘重。玉壁之戰,是兩者之間的戰略性決戰。

公元546年十月,高歡率軍圍攻玉壁。此地是東魏侵入西魏關中核心區域的必經之地,所以高歡志在必得。

玉壁城城防堅固,易守難攻。東魏軍隊把城池緊緊包圍起來,不分晝夜瘋狂攻打。攻城車撞擊、筑起土山、向城內拋石射箭、挖掘地道……凡此種種,可以說使盡了所有手段。

西魏守將韋孝寬能征善戰、足智多謀。面對敵軍的強大攻勢,他沉著應對,命人用布做成巨大幔子,罩到攻城車上,風鼓布幔,攻城車受阻;當東魏軍在竹竿上綁縛松麻,點火焚布燒城樓。韋孝寬就命兵士用長鉤鉤竿,撲滅火焰;在城內修筑高臺,與東魏軍對射;挖掘塹壕,截斷地道。種種應對措施,破解了敵軍的攻勢,使得城池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氣急敗壞的高歡,命令東魏軍再挖二十條地道,直通城墻下面,然后在地道中放置柴草,縱火燃燒。這招顯然奏效,多處城墻坍塌。而韋孝寬呢,也命人準備很多大木,隨時在崩陷處豎起柵欄,進行抵御,東魏軍隊始終攻不進城去。

東魏軍苦攻50多天,戰死及病亡者約七萬人,尸首堆成了一座小山,但是玉壁城始終巋然不動。高歡軍隊士氣低落,身心俱疲的高歡也病倒了。為鼓舞士氣,他強撐病體,大宴諸將士,并命大將斛律金歌舞助興,吟唱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這優美的民歌,在當時的情況下可能表達更多的是蒼涼、無奈和感傷……

東魏軍隊又發動多次進攻,均被擊退。西魏的援軍即將到達,東魏軍隊可能面臨內外夾攻的嚴峻局面,而且糧草將盡,無力再戰。無可奈何的高歡只好下令撤軍。回到晉陽不久,高歡就病故了。

韋孝寬守城有功,西魏授其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建忠郡公。至北周保定初年(561年),以韋孝寬立勛玉壁,于玉壁置勛州,仍授韋孝寬勛州刺史。

玉壁城遺址的荒涼,難以遮掩其歷史與輝煌。

玉壁城遺址位于稷山縣城西南5公里處白家莊村西。1999年9月,經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者靳生禾、謝鴻喜長期考察研究確定這里就是玉壁之戰的古戰場,新華社也發布了消息。玉壁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南北朝時期,地處北周和北齊的邊界地帶。

玉壁城始筑于西魏大統四年(538年),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勛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廢。古城遺址東西長420米,南北寬500米,城南殘垣高0.8米~3米。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平頂土丘,與城相連,昔日均為城堡,北堡暗道尚存。城東溝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

玉壁城位居汾南高垣,城下瀕臨汾河,其東、西、北三面皆為深溝巨壑,地勢突兀,險峻天成。古時,南北大道從城中穿過,西、北、東三面絕壁環繞。唯有南邊一條大道供人出入。這條南北大道將全城分為兩半,東曰“東城”,西曰“西城”。如今,當年的城池俱廢,只有西、南兩處尚有夯土筑成的殘垣斷壁。遺址中有萬人冢,俗稱“萬人坑”,位于城西溝沿,從底到頂深30多米,寬10多米,里面骷髏依稀可辨,人骨疊放橫陳,令人毛骨悚然。《資治通鑒》記載:“東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戰及病死者七萬人,共為一冢。”佐證萬人冢的由來。

說實在的,在東西魏決戰的古戰場,在古建筑遺跡的廢墟,感慨也罷,震撼也罷,無奈也罷,嘆息也罷,在諸多情感融匯的歷史文化維度,耳旁分明響起那首歌謠《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這是一代戰神斛律金感傷無奈的吟唱,是權臣高歡壯志難酬的悲嘆,也是韋孝寬鐵血守城的英雄贊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