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26
記者 王 捷
在此次召開的關公文化主題講論會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梅紅作了專題評議發言,與大家分享了她聽完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娟主題講論《從人到神:關羽傳說與關帝信仰研究》的感受,以及她在關公文化研究方面的獨到見解。活動間隙,梅紅教授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此前,梅紅就來運城參加過數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每次都有全新的收獲。一直以來,她撰寫關于關公文化研究的課題和論文,不斷挖掘和傳播關公文化。梅紅盡管從小就愛聽三國歷史故事,但真正深入研究關公文化內涵,還得從2009年說起。
2009年,在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讀博士后時,梅紅跟著導師張澤洪教授確立選題《關帝信仰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研究》,此后她便一直深耕其中。
學術研究涉獵文學、傳播學、宗教學等方面,為梅紅研究關公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便利。多年來,梅紅走訪了全國多地,還遠赴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看到關公文化在當地的影響及關公文化傳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她愈發了解關公,更加感佩關公的偉大人格。
在她看來,關公已然成為忠誠正義、勇敢擔當、仁厚誠信的代表。關羽忠肝義膽、義薄云天、仁愛誠信的高尚品格,為全球華人所景仰,凝聚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民族情感。“關公精神已經升華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去傳播發揚。”她說。
梅紅進一步闡釋:“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傳承過程中,首先能夠維護國家穩定這一精神方面的價值,其次起到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價值,再次對于民眾來講有道德約束的作用,這是民眾自身的一種自律、自治。”
在她看來,這也正是關公文化的時代價值體現,“我們要結合關公的精神來談其文化價值,關公精神的核心是‘忠義’,對社會凝心聚力、團結友愛是有著積極作用”。她說,尤其在道德價值層面,十分契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公精神會讓人們自覺產生一種敬畏心,有一種道德的約束力。
這次來到運城,梅紅再一次感到關公文化旅游節的空前盛況,不僅有國內各地的代表團,還有來自法國、日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共同的信念讓大家于此集結,讓人充分感受到了關公精神力量的強大。
此次的講論會,讓梅紅受益匪淺,“講論會組織形式對我產生了很大啟發。關公研究就需要多學科、多學校、多平臺、多單位的聯合,共同去挖掘創造高質量的成果出來”。
本屆關公文化旅游節組織井然有序,也讓梅紅倍感溫馨、貼心、暖心,“看到運城的城市面貌越來越美麗,讓我對這里充滿了美好向往。”梅紅說,關公家鄉的風土人情,都讓她覺得親切。
在梅紅看來,作為關公故里,運城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造就了特殊的歷史地位,理所當然要扛起傳播關公文化的大旗,具有領頭羊、帶頭人的作用。也因此,她對運城弘揚關公文化、傳播關公精神有著深深的期盼。“運城在關公文化傳播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且在海內外已經形成聯動。”她說,“這次關公文化主題講論會上有大量高質量的論文,為引領研究關公文化方面搭建了重要平臺。”她期待,運城能在此基礎上,讓關公文化傳播具有更大影響力。
攝影 本報記者 茹 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