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23
記者 王新欣
“撒上點白灰,鋪上磚更結實。”今年34歲的韓強是一名抖音博主,他和妻子王亞茹從去年開始拍攝翻修山西老宅的視頻,經營著抖音號“山西老宅”,韓強一邊干著手里的活,一邊向粉絲介紹著流程,而王亞茹則舉著手機對此進行拍攝。
一座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四年的山西老宅,在遇到這對“90后”青年夫妻之前,荒草雜生,無人問津;遇到他們之后,這座老宅在不斷修葺中逐漸呈現原來的面貌,吸引了全國無數粉絲的關注。同時,拉動了當地文旅的發展,讓全國各地的粉絲們領略到了山西古建的魅力。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絳縣的這處山西老宅,了解這對“90后”夫妻的自媒體創作之路,進而得知,他們作為自媒體創作者對宣傳傳統文化所作的努力,以及這支民間力量對于我市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所具有的影響力。
一條視頻引來“潑天流量”
雜草叢生而又盡顯古樸的山西大院里,韓強在一點一點清理雜草,王亞茹在一旁作著解說……韓強和王亞茹在山西老宅拍攝的第一條改造老宅的視頻,便帶來了1.9億次的觀看量。
“人去樓空多凄涼,雜草叢生年年旺。破壁殘窗思故人,怎奈一去永不返?!薄傲荷嫌凶肿C明這家人是何等的不凡?!薄爸袊沤ㄖ谏轿?。”“說實話,我想打掃干凈住進去?!本W友們紛紛在視頻底下留言,或感慨,或贊嘆,這給韓強和王亞茹打了一針強心劑。
“看到這么多人關注這條視頻,更堅定了我們繼續改造這座老宅的決心。”王亞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眼底里還是藏不住的笑意。
如果說,原本韓強只是因為熱愛而喜歡隨手拍攝一些山西古建視頻,那這條視頻火了之后,夫妻倆更是帶了一份責任在身上,那就是向全國各地的粉絲展示這些散落于民間的山西古建的魅力。
“當時這座老宅里的草長得都快和房子一樣高了,盡管院內雜草叢生,顯得特別荒涼,卻掩蓋不住這座老宅所蘊含的古樸大氣之美和厚重的歷史感。巧妙的建筑工藝、精致的木雕、古樸的青石青磚等等,每一處細節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我們對老宅進行了除草,清理掉一些雜物,光是垃圾就清運了18車。清理掉雜草和雜物之后,這座老宅的古樸樣貌也逐漸顯現了出來?!表n強說,修復老宅的費用都是他們自己出,從去年10月到現在,陸續進行的盤炕、修復圍墻、打通便門、修復影壁等工作,前前后后花費了不少錢,這樣的堅守,離不開內心的熱愛和粉絲們的支持。

韓強跟著老師傅一起修復老宅。記者 金玉敏 攝
說罷,韓強拿起鐵鍬,在老師傅的指導下繼續打起了地基。據韓強介紹,今天鋪設地面的這個老師傅是他們特意從呂梁請過來的,老師傅叫田信功,擅長傳統建筑工藝,還參與修復過王家大院,從事古建修復已有20年了。
“像今天鋪的這個清代青磚,和現在新磚的砌筑方法不一樣,工序會更加繁復一些。從這些老師傅身上,可以看到一種工匠精神。”王亞茹說,“起初我們也不懂這些修復技術,就自學了《中國建筑圖解詞典》《營造法式》等書以及《文物保護法》,絳縣文物保護中心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方便。一路走來,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我們各方打聽修復古建的老師傅們,不會的地方堅決不動,才得以一步步走到了現在?!?/p>
翻開“山西老宅”的視頻,每條視頻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每條視頻,都是王亞茹花費幾天時間,從幾千條素材中一點點剪輯出來的。辛苦的背后,是這對“90后”夫妻對于古建的熱愛以及無數老師傅們對傳統技藝的堅守。


韓強和王亞茹在用手機剪輯老宅修復短視頻。記者 金玉敏 攝
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統一
除了拍攝老宅的修復,在寒冬臘月,老師傅們沒法干活的時候,韓強夫婦還會拍攝一些當地的民俗文化。
“年前那會兒,沒辦法干活,我們就把一些傳統的民俗文化輸入到視頻當中,比如編炕席、迎門神、寫春聯、打威風鑼鼓、捏花饃、畫門神等等,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像畫門神那期視頻,點贊量就有53.2萬,還被央視網轉載了?!闭f到這里,王亞茹掩飾不住的喜悅。
在展示民俗文化的過程中,找老手藝人可是一件大事。“很多手藝,60歲以下的人就不會,比如盤火炕那期視頻,我們找了好久才找到一位快80歲的老師傅。這也讓我們意識到,有些手藝真的會慢慢消失,他們需要被看到?!蓖鮼喨愀锌卣f。
通過對當地民俗文化的展示,越來越多的網友對晉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晉南威風鑼鼓那期視頻中,韓強夫婦拍攝了鄉親們敲威風鑼鼓的過程,并配文“它不只具有震撼人心的觀賞性,更是民間傳統藝術的傳承。鄉親們個個卯足了勁頭,鼓槌敲擊出鏗鏘有力、節奏明快的鼓聲。銅鈸雖然厚重,但他們拿在手上,動作依然輕巧敏捷、剛勁有力。”
這期視頻也讓粉絲們大為震撼,他們在視頻下方評論,“這些才是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應該得到傳承和發展,支持主播?!薄斑@個必須點贊,山西男人敲起威風鑼鼓的樣子真豪邁?!薄安焕⑹侵腥A文明的發源地?!?/p>
通過短視頻,韓強夫婦將古樸的建筑和古老的民俗融為一體,展示了山西厚重的文化歷史以及山西人民生生不息的信念,滿足了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了文化的傳承、創新和交流。
仰望天空的同時,也必須腳踏實地。為了使老宅重煥生機,韓強夫婦堅持“原技術、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藝”的保護原則,使用傳統工藝和材料,聘請工藝精湛的工匠。但與此同時,成本也成倍增加。
“老宅在修復完成后,將會被賦予新的生命和功能?!蓖鮼喨闾寡?。
誠然,文化生產者應當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創作豐富多樣、質量上乘的文化產品,進而提升公眾的知識素養、審美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升文化生產的經濟效益,才能更好地實現社會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接下來,韓強夫婦計劃將老宅的一部分空間打造成古建筑文化展館,用于研學和游客參觀,展出一些古建筑模型和各種古建筑構件,如斗拱、瓦當等,為游客提供一個深入了解山西傳統建筑文化和技藝的機會;設立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通過實物展示、互動體驗等方式,呈現當地特色的生活習俗和傳統文化,如編炕席、做柳籃、蒸花饃等等,使游客能夠親身體驗昔日的生活場景;邀請村中的巧婦加入,在特定區域展現她們的手藝與智慧,比如純手工的粗布、千層底布鞋、布老虎等手工藝品,為來訪者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在老宅布置一間直播間,通過網絡平臺出售當地的農產品和文創產品,增加個人收益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發動民間力量保護和宣傳
“在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散落著數千座這樣的古樸民居。光是絳縣,登記在冊的古建就有200多處,他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具有很高的藝術和科學價值,更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世代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蓖鮼喨沔告傅纴怼?/p>
許多粉絲以為這座山西老宅為韓強夫婦所有,實際上,他們是通過文物認養的方式,對老宅進行保護修繕的。去年,韓強夫婦在網上看到絳縣文物保護中心發布的“文明守望”倡議書,第一時間便聯系了絳縣文物保護中心,并從發布的認養名單上選中了柳堡張氏宅院,對其進行修繕。
文物保護修繕是一項對專業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為幫助和指導二人更全面地完成好這一善舉,把此民居修繕打造成絳縣的精品樣板工程,以鼓勵更多的有志青年參與到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絳縣文物保護中心聘請資質單位對宅院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測繪,并嚴格按照《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不改變文物原狀、真實性、完整性的原則,為韓強、王亞茹夫婦免費設計了《絳縣柳堡張氏宅院搶險加固工程設計方案》。
面對繁重的文物保護任務和拓展利用的實際需求,僅靠各級政府的投入遠遠不夠?!拔拿魇赝こ獭蔽奈锝ㄖJ領認養是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重大工程和有力舉措。
通過短視頻平臺,王亞茹與韓強把修繕山西老宅的每一步展現在大眾面前,慢慢地,認識他們的人越來越多,在全網得到了200多萬人的關注與支持,這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古建筑文化的傳承不只是修繕老宅,更是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并了解山西古建,了解這些文化瑰寶,甚至加入古建保護行列中來。
“許多粉絲通過評論區找到了老宅的大概位置,專程過來參觀,有來自臨汾等周邊城市的,也有北京、上海、浙江、河南等地過來的。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對帶著孩子過來的夫妻,他們希望通過那次行程,讓孩子了解山西古建,了解他們是怎樣得以保存下來的,特別有意義?!表n強笑著說,“今年‘五一’期間,老宅客流量已達1000余人,這是我沒有想到的?!?/p>
“通過視頻向大家展示老宅修繕這一過程,帶領更多人了解山西古建筑的美。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喚起更多人的關注和行動。因為我深知,只有更多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行動起來,傳統古建筑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保護與傳承,也只有通過主流媒體和民間力量的合力宣傳,才能讓更多人看得到這些古建遺存?!蓖鮼喨阏f。
歲月變遷,文脈延續。除“山西老宅”外,我市還涌現出“河東印記 老喬”等自媒體博主,甚至許多抖音“大V”也對我市文旅進行了積極正向的宣傳。這也啟示我們,在我市聚焦“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的目標下,利用好主流媒體力量的同時,發動民間力量、利用社交媒體對我市文旅進行宣傳,對文物和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無疑也是一種明智的“出圈”方式,并能為“國保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提供一種平民化的視角和鮮活生動的注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