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9-19
□張建群 文圖
半個多月前,王陽發來信息,說他的新書《蘇東坡傳》出版了,想送給我一本。9月12日,王陽把他的新書送到了我的辦公室。
眼前的《蘇東坡傳》,看上去頗為高級,封面設計雅致、時尚,裝幀別致、精美、小巧。王陽說,這是一本輕讀書。果然如他所言,看上去輕松,有些清風明月的意境。我看作者是王浩延。王陽說,這是媽媽讓人幫他改的名字,他用上了。其中有媽媽的祝福。我理解他的心情。
關于蘇東坡,寫的人不少,有林語堂、李一冰等。林語堂的唯美浪漫風花雪月自不待言,李一冰的《蘇東坡新傳》厚厚的兩本,據說寫了幾十年。王陽說,李本是最好的、最全的、最真實的。我問王陽,那為什么還要寫?王陽說,出版社有約,準確地說,是湖南知書達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有約,他便寫了。一個人能被約著寫書,而且有可觀的稿費,在全國可能平常,在運城地界上,至少昭示了一種水平。

王陽說,他寫這本書用的是每天后半夜的時間,有3個多月,每天凌晨0點以后開始寫作,到凌晨5點擱筆。那時,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他屏息凝神,寫得很是投入。此前,為了寫蘇東坡,他有多年的閱讀積淀。林版和李版的“蘇傳”,他都讀了,康震的“蘇東坡”他也讀了。他還敢再寫,除了勇敢,自然還是對蘇東坡有新的見解。他說林版的“蘇傳”文字太美,遮蓋了蘇東坡本人一些厚重與光彩的東西。李版的“蘇傳”足夠厚重與真實,但太真實厚重,能讀下來的已是鳳毛麟角。他這一本輕讀版的“蘇東坡”,足夠樸實,校正了林版的華麗,也彌補了李版的過于厚重。
王陽是臨猗孫吉人,黃河邊上的小伙子,生于1989年,正值寫作的黃金時代。憑我對他的印象,他不僅有孫吉(原屬榮河)人的勇敢,也有老榮河人的執著與聰慧,于是才有了王版的蘇東坡。
王陽說,蘇東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綜合體。他是儒釋道兼修的先賢,也是不世出的天才,還是一心為民的清官,更是心懷悲憫的廉能之吏。他的價值觀沒有自我得失的考量,全部以老百姓為中心。朝廷推行王安石變法時,他因為深知基層百姓疾苦,知道好的變法內容在層層落實時變了味,給百姓造成了苦難,所以他反對變法。為此,他遭受杖刑,被一貶再貶。后來,保守派上臺,要全部取締新法,他又站出來為新法鳴不平,言明新法已實施多年,也有些益處,不能搞一刀切,所以他又受到保守派的打擊。他一肚子的不合時宜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卻還是超然物外,一會兒“老夫聊發少年狂”,一會兒“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餓肚皮,救棄嬰;他抗洪災,筑堤壩;他做肘子,烹美食。他以從小受到母親程夫人悲憫情懷為指引,從文從政中,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他在儒釋道三家文化中打進去、走出來,自定義了自己的存在價值,認真地去踐行“利他”,在文學與歷史的天空不朽且閃光。
王陽說,寫完蘇東坡,最大的收獲是覺得自己遇到的所有困難都不算什么,與蘇東坡遇到的困境相比,自己面對的一切簡直渺若微塵。這也許是王陽版“蘇傳”問世的最大意義。他會帶給這個時代的讀者,尤其是與王陽同時代的青年讀者以激勵和療愈。
王陽版(王浩延版)的《蘇東坡傳》封面設計時尚明晰,封面有薦語:從蘇東坡的人生中找到幸福的密碼。不埋怨,不內耗,與世界和諧共處,與自己握手言和。林語堂欽佩他的才華,錢穆贊賞他的豁達。他是一代文豪,亦是生活藝術家。朝堂上,他書寫歷史;廚房內,他烹飪美食。他的人生,如詩如畫。
王陽是運城人,他的寫作指向卻是全國的,與南方活躍的文化公司合作了一次又一次,讓他的創作有了獨特的時代意義。王陽過去與中信出版社多有合作,“中信”的特點是要求作者表達的內容做到最大限度精準與簡潔。在這樣的寫作歷程中,王陽被鍛造成了精準寫作者。讀王陽版的《蘇東坡傳》,感覺有這樣的特質。
“文章不寫半句空”,是古圣先賢的倡導,也是寫作者共同的追求。在這個價值觀上,王陽是認同者,也是認真的踐行者。
推薦大家有時間讀一讀王陽著的《蘇東坡傳》。這是運城人寫的,有運城的味道、河東文化的風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