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13
記者 李宏偉
“師也,教人而為學,育人而為才,以學授之,以德傳之,以仁容之,以心待之,此乃師之道也。”這是她從教的座右銘。
“師者如光,雖微致遠;提燈引路,育夢成光。”這是她作為教師的初心和責任。
她31年扎根鄉村教育一線,從沒有離開過熱愛的講臺,堅持為鄉村的孩子們點亮夢想、傳授知識。這份熱愛,源于她多年如一日對教育事業的信仰和執著,源于對學生的愛,源于一個人民教師的神圣責任和使命。她甘愿為孩子的成長提燈引路,在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上默默“燃燒”,用自己的光和熱為學生的成長育夢成光。她就是榮獲2024年“全國模范教師”殊榮的稷山縣蔡村初中教師毛春果。

課堂上,毛春果飽滿的激情和快樂的教學方式深得學生的喜愛。 記者 金玉敏 攝
初心殷殷——堅守鄉村三尺講臺
“同學們,有誰知道自己的小書房里有多少個多面體,都是什么多面體……”
“老師,我的房間里有圓柱體的杯子、小墩子,還有圓形的坐墊……”
9月3日,在蔡村初中七年級一班的教室里,毛春果正在給學生上開學第一堂數學課。課堂上氣氛熱烈,學生們熱情專注。
毛春果告訴記者,她一到孩子們中間,一到課堂上,就激情滿滿,永遠有使不完的勁,總想給孩子們教更多的東西,讓課堂成為孩子們喜歡的地方。多年的一線課堂教學,她一直都是熱情滿滿,和學生們激情互動。
在學生眼中,毛春果既是可親可敬的數學老師,嚴格細致而又有耐心,又是孩子們的知心朋友,孩子們親切地叫她“春姐”。她認真鉆研,用巧妙的方法構建一個個輕松又愉悅的課堂,形成簡約明快的教學風格。
1993年毛春果從師范畢業后,熱愛教育的她選擇了返回農村老家任教,而這一干就是31年,再也沒有離開過農村學校。
“我忘不了農村學校里那一雙雙渴望知識、天真無邪的眼睛,忘不了有多少孩子因家庭貧困而不得不離開心愛的校園,更忘不了是農村的山水哺育了我。”說起自己的從教經歷,毛春果感慨地說著,仿佛又一次回到了那難忘的30多年前。
她告訴記者,自己出身農村,能感受到農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感受農村教育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對一個農村家庭意味著什么。因此,在師范畢業后,她決心回饋家鄉,施展自己的抱負,為農村教育奉獻青春熱血。
從教30多年,毛春果始終以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修身自律,謹言慎行,團結同事,熱愛學生,愛崗敬業,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點滴小事做起,從最簡單的平凡事做起。每次周末,送走最后一名學生,才會離開學校;周日返校,第一個到校,迎接她的學生。雙休日在校加班更是家常便飯,門房師傅調侃她說:“毛老師,你把學校當成自己家了呀。”這是同事眼中的毛老師,更是毛春果經年累月起早貪黑以校為家的真實寫照。
丹心育人,筑夢成長。多年來,毛春果勤勤懇懇堅守在教育一線,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為鄉村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也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和認可,曾榮獲“稷山縣先進教育工作者”“運城市優秀教師”“運城市師德標兵”“山西省優秀班主任”“山西省模范教師”等稱號。
“30多年過去了,你將自己大半輩子都交給了農村教育。你后悔嗎?”記者問道。
毛春果堅毅地說:“從未后悔當初的選擇,31年風雨兼程,讓我早就融入了農村教育這塊土地。我很快樂,我很知足。未來,我還要繼續在鄉村學校的講臺靜心守護,在鄉村教育的舞臺勇毅前行。”
躬耕課堂——在創新中不斷前行
“每一次上課,我都感覺是在上新課。要讓孩子們在每一堂課上都感到新鮮,都有收獲,因而愛上課,愛學習。”這是毛春果的教學心經。
作為蔡村初中教導主任的她,盡管有30多年的教齡,但她仍把每一節課當成新課一樣對待。為上好一節課,她會反復推敲琢磨,研讀教材,閱讀教學參考書目,努力駕馭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教學思路的設置到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思考周密,做到“胸中有丘壑”,課堂教學有張有弛,只為讓課堂更有效果,讓學生收獲更多。
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從教以來,她始終堅持再學習,再提高,在學習中提高業務,在創新中提高教學水平。在校,她積極參與課改創新,走在校、縣課堂改革前沿;教研課題,她更是從不間斷;她善于從課堂入手,以小問題研究為抓手,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并積極與同事合作,優勢互補。出外,在縣、市組織的各類學習和培訓中,她都積極參與,不斷提高自己。
在多年的課改中,毛春果不斷潛心鉆研教材,認真研討新課標,積極進行課改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課堂“小老師”,由學生教學生,課堂“活”了,學生“動”了,效率“高”了。讓她欣喜的是,在有效評價機制和小組捆綁評價制度下,更多的學生信心滿滿,積極展示自己,體驗著、收獲著成功的喜悅。
多年來,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毛春果作為數學教研組組長,積極帶領學校數學教師團隊,創新課堂,精研深耕,打造了蔡村初中數學課堂“高效實效、活而不亂”的特色。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課改永遠在路上。多年來,毛春果堅持不懈地努力著、探索著,一次次學習、反思、總結、實踐,記不清多少節課了。多年來,她收獲了成績,提高了自己,在課改中脫穎而出,多次給全縣教師作公開課展示,受到同仁的好評。2012年,毛春果被評為稷山縣“課改明星”;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被授予稷山縣“課改標兵”一等獎;2015年,被評為稷山縣“教學能手”;在運城市組織的“晉陽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比中,毛春果的數學課《一元一次方程》獲得二等獎;由她設計的微課作品《矩形的性質》獲省級二等獎。多年來,她還在不同專業期刊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十余篇。
對于取得的成績,毛春果總是謙虛地說,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他們團隊努力的結果。
以心換心,甘為人梯。從教31年,毛春果不但自己潛心鉆研課改,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親身示范,去影響身邊人。該校新聘教師秦美帆、薛海燕老師,是她兩年的師帶徒對象,她總是認真聽兩位老師的課,耐心和她們交流磨課,不厭其煩地輔導和幫扶她們。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和2021年,兩位教師分別獲得稷山縣新聘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和二等獎。她常常和青年教師一起探討育人經驗、共同打磨優質課堂,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師的工作經驗和能力,助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
微光暖人——以愛點亮孩子的未來
作為教師,要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對于學生,毛春果始終堅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愛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勵”。她致力于讓每一朵花都燦爛開放,讓每一株樹苗都茁壯成長。
在多年的一線教育教學中,毛春果總是把慈母般的愛無私地奉獻給她的學生。該校一名學生是個留守孩子,由爺爺照顧,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學習懶散。得知這一情況后,她主動和他談心,為他洗衣服,并從家里拿來熱騰騰的包子,和孩子一起分享,慢慢地,他由開始的抵觸老師,變為和老師無話不談,學習也認真了,和同學有說有笑,成績明顯提高了。現在該生一直和她保持聯系,念念不忘師恩。
近些年,每每遇到一些家庭困難的學生,毛春果總是想起小時候父母借錢交學費供她讀書的情形,止不住地淚花翻滾。所以她也暗暗下定決心,絕不讓她教的學生因家貧而輟學。多年來,她堅持從有限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無償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如今,她的愛心得到了回報。每逢春節,得到她資助過的學生都會來到恩師毛春果家給她拜年,師生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昔日的毛孩子如今長大成人,有了出息,那一刻,我真的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毛春果說著流出了激動的眼淚。
以愛育愛、一路追光。多年的一線教學,毛春果一直躬身與學生同行,用她的光芒,引領孩子們向美好的未來漫溯。
“鄉村教師是平凡的,但我樂當基石;鄉村教育是艱辛的,但我樂在其中。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再作抉擇,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鄉村教育之路。”對于自己的從教之路,毛春果自豪地說。對于未來,她表示,在鄉村教育的發展中,她仍將義無反顧、勇毅前行,做永遠的鄉村教育人,立足鄉村,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為振興鄉村教育只爭朝夕、逐夢前行,用自己的一份微光為鄉村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