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19
記者 魏 濛
他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凡的業績。他敢創新、有擔當,在一個個火熱的實踐中,用勞動譜寫時代華章,以奮斗創造美好未來。他就是2024年山西省勞動模范、山西省安瑞風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部部長王向前。
◆攻堅不畏難
2013年,王向前負責主持地鐵風機創新項目。當時,地鐵風機市場對于安瑞風機來說,屬于從未涉足領域,王向前知道這是一場硬仗。隨后,他一頭扎進實驗室,在未知領域日復一日地忘我工作和刻苦鉆研。通過一項項實驗數據、一摞摞檢測報告,王向前和同事們終于突破了技術障礙,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便取得國家級相關領域的測試報告,獲得國家二級能效的認定,取得了國家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耐高溫檢測報告等證書。這些證書的背后是王向前團隊與20余套地鐵風機圖紙、14臺地鐵風機樣機“死磕”的成果。
風機的核心在于風葉,地鐵風機要求正向反向一致,王向前帶領他的團隊就在彎掠組合正交型設計基礎上反復論證、試驗,最終確定出最佳彎掠量以及最優尾跡設計,設計出了最佳葉型。為應對列車往來引起的活塞風沖擊,他們又模擬整機流道內以及葉輪部位壓力分布、速度分布,經過近3個月的測試,最終確定了最佳防喘振裝置以及葉片的形狀、位置以及數量,并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目前該公司地鐵風機正反向風量一致性達到99%,最高全壓效率82%左右,受活塞風沖擊時不會發生喘振現象。
2014年9月,安瑞風機在北京地鐵6號線西延工程上順利中標,實現了地鐵風機市場零的突破。2018年年底北京地鐵6號線西延工程地鐵風機全部交貨,并開始運行,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得到了建設方、設計方、監理方的高度認可。近年來,技術團隊在他的帶領下,助力公司地鐵風機轉型成功,先后簽訂北京地鐵6號線西延工程、北京地鐵房山線北延工程、北京市軌道交通昌平線南延工程、太原市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長春地鐵6號線的地鐵風機供貨合同。
◆創新不停歇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王向前作為技術研發團隊負責人、“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在科技創新和產品研發的道路上,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帶領攻關團隊不斷研發新技術,為公司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
為了提高礦山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實現設備的遠程監測和控制,今年5月份,他帶領技術團隊,與太原惠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局部通風機變頻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實現礦井現有的數據收集、處理等技術的有機聯動,達到通風隱患在線排查、智能決策的目標,從而提高煤礦的安全性和生產效率。
這些年,經他手主持或參與完成的技術成果中有六項獲得國家專利,完成的采用稀油和自動注油潤滑術、彎掠組合正交型三維扭曲設計技術、輪轂錐套連接技術等,使公司產品比傳統風機噪聲降低5dB—10dB,效率提高了5%以上。
在開發地鐵風機過程中,王向前針對地鐵風機在特殊情況下存在喘振的技術缺失問題,優化了風機防喘振裝置,獲得“風機防喘振裝置” 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2023年,他參與的“用于風機葉輪的形狀記憶彈性復合材料及其制造設備”獲得南非發明專利。
◆學習不間斷
學無止境。隨著企業的發展,王向前把學習新知識和企業需求相結合,以所學新知識助力新技術開發。
2006年至2012年,他先后參加了風機設計技術、企業質量、機械工藝等培訓,以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為了讓自己的技術研發之路走得更遠,他還通過繼續學習教育,取得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成人本科學歷,并順利通過高級工程師職稱的評定。
新知識的學習成了他技術創新的助推器。培訓期間他為企業開發了國內第一臺對旋式大型高壓變頻稀油潤滑風機,創造、創新性地采用了超大功率高壓變頻控制和稀油潤滑技術。該風機直徑4米,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對旋式風機,最高效率達到85.1%,到目前已經高效運行12年,為企業年節電約907萬度,做到了真正的高效、節能、綠色、環保。
近年來,王向前和他的團隊在技術創新、工藝改進、“五小”創新等多方面成績斐然,申報集團重點研發項目3項,申報省級研發項目2項,申報實用新型專利10多項,為公司節約成本近200萬元,技術革新為公司帶來效益近500萬元,創新項目為公司帶來近巨大效益。他多次被評為企業優秀員工、集團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多次在省總工會、市總工會組織的競賽中榮獲獎項;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獲得山西省總工會、運城市總工會、夏縣總工會、集團、機電公司授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